APP下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020-06-08

共产党员·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战勤志愿军爱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7月7日,美国不顾我国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一再警告,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纠集15个仆从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武装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我国境内,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面对严峻的形势,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一起共同抵御入侵之敌。

辽宁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仅一江之隔。当时辽宁地区分为辽东、辽西两省和沈阳、旅大(今大连)、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辽宁当年不仅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抗美援朝的后方基地,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过江,志愿军后勤运输车队从这里驶向战场,全国各地组成的担架队、医疗队从这里奔赴前线,志愿军后勤兵站在这里建立,志愿军英雄儿女从这里凯旋。辽宁人民无论是在朝鲜战场还是在后方岗位,都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作战第一仗。次日,中共中央向中央局、各分局、各军区、各省市委发出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彭真、陈叔通为副主席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辽宁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率先投入抗美援朝运动之中。

开展抗美援朝爱国宣传教育

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和入侵我国领土台湾后,从1950年6月下旬开始,辽宁人民即以各种方式开展了反对美国侵略我国台湾与朝鲜的群众运动。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辽宁人民立即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开展了抗美援朝爱国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听志愿军代表团作报告,观看文献纪录片,参观展览,召开座谈会、控诉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以集会游行、报刊、广播、墙报、板报、大字报、戏曲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掀起了宣传教育活动的高潮。

据统计,沈阳市1952年第二批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就作了131次报告,举行3次全市广播会,直接听众达14.7万余人。鞍山市1951年秋至1952年年底,组织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和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共计作了100多场报告,直接听众达15万余人。本溪市仅1951年4月份一个月内,就组织全市172名报告员作了567次报告,听众达40.6万余人。

辽宁地区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东北文工团上演了《侵略者的下场》《别做梦》《讨还血债》《在战斗中》等独幕剧,这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故事,鼓舞了人民的战斗意志。《把强盗消灭在太平洋》《抗美援朝进行曲》《跨过鸭绿江》《打败美帝野心狼》《做军衣》等歌曲激起了人民群众对祖国的强烈热爱。1952年文献纪录片《抗美援朝》在鞍山市上映8天,观众达14万余人,创全市纪录影片观众人数的最高纪录。1952年3月初,在抚顺市举行为期5天的“抗美援朝实物及图片展”,观众总计3.2万余人。

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宣传教育,基本上扫除了恐美的思想障碍,清除了亲美、崇美的思想影响,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仇敌忾打退美国侵略者鼓舞了士气。

积极踊跃参军参战

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觉悟迅速提高的基础上,辽宁广大青年掀起了参军参战、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学习的热潮。辽宁的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纷纷向各级政府、党组织递交决心书、申请书,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一时间,辽宁广大城乡出现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抚顺市1951年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的有1185人;辽东省安东(今丹东)市区与3个郊区及县的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仅安东市区就有1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1950年11月,锦州市各界发起“抗美援朝志愿报名运动”,仅十几天之内,志愿报名参军人数就达1000余名。

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和建设一支现代化國防军队的需要,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作出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辽宁广大青年工人、青年学生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据统计,1951年,沈阳市有3390名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了军事干部学校;抚顺市有357名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辽东省共有1.4万余名青年学生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使全省提前超额完成了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招生任务。辽宁在抗美援朝时期参军参战人数达到32.2万余名,为志愿军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员,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做好战勤保障工作

辽宁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辽宁地区既承担全国赴朝作战的兵源、军需物资和伤病员的中转任务,又担负直接支援前线的战勤工作。

为完成好紧迫而又繁重的战勤任务,1950年11月,辽宁地区各级政府增设了战勤机构,辽东、辽西两省和沈阳等5个直辖市都在民政厅、局下设战勤处,各县民政科下设战勤股,区政府设战勤助理员,村设战勤委员,形成了专门负责战勤的服务网络。辽宁17岁至50岁的男子、18岁至45岁的妇女承担战勤任务,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并组织了担架队、运输队、医疗队,担负战地运输和勤务工作。很多学校和医院还组织了输血队。在辽宁境内,各铁路沿线还成立了招待站,招待过往部队、伤员、担架队、车队和朝鲜人民军家属等。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根据志愿军出国作战的需要,辽宁地区除动员8011副担架、5万余人直接担负战勤任务外,还在本地区抢修了靠近中朝边境的1000华里公路、297座桥梁和飞机场等。1950年11月,根据战争的发展,再次组织1000副基干担架、6703人赴朝执行任务。1951年1月,又组织5个半军事化精干灵活的志愿军担架团,共有2160副担架、1.09万人,经过短期训练后随军出国作战。其中,涌现出“龙虎中队”“快输中队”“顽强中队”“突击中队”等模范集体。

据统计,自1950年10月志愿军出国作战到1953年朝鲜停战,辽宁先后动员246.2万人(次)参加抗美援朝的各种战勤工作,占当时辽宁总人口的11.7%,占17岁至50岁男劳力的52.9%,有力地保证了作战前线对物资和人力的需要,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签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号召在全国普遍开展订立爱国公约运动。辽宁人民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全省的工厂、农村、机关、学校、街道以及工会、青联、妇联等人民团体都普遍制订了捐献计划,并把捐献计划列入爱国公约内容。据沈阳市1951年12月份的统计,全市人民85%以上订立了爱国公约;旅大市人民广泛而普遍地订立了爱国公约;鞍山市有16万余人订立了爱国公约;抚顺市有17万余人订立了爱国公约,占全市人口的60%以上;本溪市有8.82万人订立了爱国公约;辽东省有560万人订立了爱国公约。

在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从1951年6月至1952年年末,沈陽市人民捐献飞机57架,捐款人民币856亿2000余万元(旧币),超过原定计划38架飞机的50%;旅大市人民从1951年6月至1952年5月末,捐献人民币410余亿元(旧币),折合飞机27架,超额完成了原定捐献22架飞机的任务;鞍山市人民计划捐献9架飞机,实际捐款数可购买飞机10架;抚顺市人民计划捐献8架飞机,实际捐献11架飞机;本溪市人民计划捐献3架飞机,实际捐献5架飞机;辽东省人民计划捐献31架飞机,实际捐献72架飞机;辽西省人民计划捐献490亿元人民币(旧币),实际捐献人民币790亿元(旧币),折合飞机53架,提前40天完成了捐献任务。在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中,辽宁各市人民都提前超额完成了原定的捐献计划,为改善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

增产节约支援前线

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辽宁人民积极响应,迅速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

沈阳市开展了增产节约250万吨粮食的竞赛运动,到1951年年末,全市完成了增产节约250万吨的计划,增产节约粮食360万吨。1952年,全市在完成增产360万吨粮食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增产350万吨粮食的计划。旅大市的工人们提出了“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武器”“多车一个螺丝钉就等于多绞死一个美国鬼子”的口号。旅大市1951年完成了增产节约200万吨粮食的计划;1952年完成了增产节约250万吨粮食的计划。本溪市原煤公司1951年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119.4%,完成增产节约计划105.18%;1952年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115.3%,完成增产节约计划171%。辽东省在增产节约运动中,1952年工业方面原计划增产节约粮食40万吨,实际增产节约粮食47.57万吨;农业方面的增产节约也超过了原计划,达到了317.2万吨。

辽宁人民在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圆满地完成了爱国增产计划,为恢复国家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开展拥军优属运动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这一光荣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辽宁人民为了表达对志愿军的支持和拥戴之情,解除志愿军指战员的后顾之忧,在各市抗美援朝总分会、分会的领导下,积极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的优待烈军属的号召,开展了拥军优属运动。辽宁广大城乡人民群众认为“不照顾好烈军属,就对不起前方的志愿军”,提出了“先军属后自己”的口号,尽一切力量帮助烈军属解决生活上和生产上的困难。各级政府对农村的烈军属实行了代耕制度。对特别困难的烈军属,当地人民政府拨出优抚专款予以救济,并发动群众捐助实物、现金,保证他们的生活达到当地群众的平均水平。

沈阳市在拥军优属工作方面,普遍贯彻了土地“包耕、助耕”政策。全市接受土地包耕、助耕的烈军属有3794户,土地面积为3.82万亩。全市长年或临时接受补助的烈军属1.84万户,总计9.63万人。鞍山市人民在拥军优属运动中,捐献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慰问金14.2亿元(旧币)、慰问品1.56万件、慰问信6.54万封。抚顺市人民在拥军优属运动中,捐献慰问金8.8亿元(旧币)、慰问品356大箱、慰问信2.63万封,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志愿军以很大的鼓励。本溪市将拥军优属运动形成一种群众性的运动,1953年春节捐献的慰问金和慰问品比1950年春节多了30倍。在平时,只要烈军属有困难,都能得到帮助。安东市人民以高度的热情尽一切力量帮助烈军属解决困难,仅3个区的统计就有453名青年参加了常年的拥军优属工作,有104名青年团员参加了护理志愿军伤病员的工作,有1900人参加了输血团,献血量达58万毫升。辽西省人民在拥军优属运动中,全省农村烈军属的土地60%左右是由互助组代耕。城市各界人民贯彻以“组织生产、介绍职业为主,物质补助为辅”的方针,热情照顾生活困难的烈军属。据锦州、四平等9个市县的统计,1952年经政府介绍就业的烈军属有2240余人。辽西省人民政府还拨出20亿元(旧币)作为烈军属生产和生活补助费,并在新年和春节期间组织各界人民慰问团,对烈军属进行慰问。

通过开展对烈军属的优抚活动,关心烈军属、优待烈军属、尊重烈军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辽宁人民时刻关怀着浴血奋战在战斗前线的广大志愿军指战员。人们自发开展了给战斗前线和各市抗美援朝分会寄送慰问信、慰问金和慰问品活动。在抗美援朝运动期间,沈阳市抗美援朝分会收到慰问袋20.64万个、书刊12.45万本、慰问信15万余封,慰问金达100亿元(旧币)以上。此外,还收到了大批的日用品、药品和医疗器材等物资。

辽宁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以一切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志愿军作战,并且给了志愿军以巨大的精神鼓励,他们和全国人民一道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受到了全国人民和志愿军指战员的赞扬。

抗美援朝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仅有力支援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作战,也有力促进了国内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战勤志愿军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协同作战机制的研究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战勤比例的回归分析
刍议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的策略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复杂性背景下谈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问题及解决措施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