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背景下加拿大奥委会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及启示
2020-06-08王润斌李慧林贺冬婉
王润斌 李慧林 贺冬婉
摘 要: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与奥林匹克主义内涵相一致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少年,《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重要议题纳入新的改革路线图中。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走在了世界前列。对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背景下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以从中总结经验和寻找启示,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借鉴。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主要包括:1个交互式课堂、1个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和1个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图书馆。该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参与主体形成了双中心多辅助的网络结构;2)参与客体以中小学生为主,并进行多层次分级教学;3)教育目标是传播奥林匹克理念;4)教学内容是以冬奥会为背景的运动教育模式;5)教学手段是知识性与参与性融合并重。由此得到启示:奥林匹克教育项目建立长效机制;奥林匹克课程资源与中小学体育课程结合;奥林匹克教学资源传播载体具有可获得性;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关键词:奥林匹克教育;价值观;体育;加拿大奥委会
中图分类号:G 811.21 学科代码:04030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is to educate young people through sports activitie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Olympism. The Olympic 2020 agenda takes Olympic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included in the new reform roadmap. The Olympic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the Canadian Olympic Committee i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Olympic education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Canadian Olympic Committee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10 Vancouver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order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and find inspir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ympic education activities of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The Olympic education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Canadian Olympic Committee mainly include: one interactive classroom, one characteristic theme education activity and one online Olympic course library. This activity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the participants form a network structure of two centers and many AIDS; 2) the participants are mainl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carry out multi-level teaching; 3) the education goal is to spread the Olympic concept; 4)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the sports education mode with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s the background; 5) the teaching means is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articipation. From this, we can get the following enlightenm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 for Olympic education projects; the combination of Olympic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availability of Olympic teaching resources communication carrier;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Olympic education.
Keywords:olympic education; value; physical education; canada olympic committee
根據《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与奥林匹克主义内涵相一致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少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且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重要议题纳入新的改革路线图中。国际奥委会曾经对全球范围内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情况进行过统计,结果表明:共有75个国家面向18岁以下的青少年开展了336个奥林匹克教育项目[1]。其中,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走在了世界前列,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开创了由奥运会组委会发起奥林匹克教育的先河,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之后,国际奥委会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奥组委的“规定动作”加以保留。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筹办之际,加拿大奥委会启动了《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简称COSP)。目前,中国正在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也推出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基于此,对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背景下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以从中总结经验和寻找启示,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1 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内容
国际奥委会在对全球奥林匹克教育项目进行梳理后,认为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开创了新的历史篇章:即冬奥会组委会将教育项目与举办地教育部门的常规教育活动相结合,然后逐步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推广。早在1983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举办城市所在的阿尔伯塔省教育委员会就组织教育专家,分别为1~6年级、7~9年级和10~12年级的学生设计编写了奥林匹克教育课程。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官方报告的数据显示:“阿尔伯塔省的1 700所学校和其43万5 000名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了奥林匹克教育活动”[2]。此后,在某基金会和加拿大奥林匹克学院的共同推动下,奥林匹克教育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的1万3 500所中小学得以开展。2008年,加拿大奥委会委托Caorda公司开发了奥林匹克教育互联网平台,围绕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进行互联网线上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并在已有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基础上发展延续至今,逐步形成了以“1+1+1”为主要内容框架的《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即1个交互式课堂“加拿大队冠军聊天室”、1个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同一支队伍”和1个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图书馆”,其中最主要的模块是“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包含98个不同主题的适合不同年级的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见表1)。
顾拜旦赋予现代奥运会以教育使命,由奥运会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奥林匹克主义。在中国语境下,“奥林匹克主义”往往被称之为奥林匹克精神或者奥林匹克理念。为了使奥林匹克主义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得以践行,开展丰富多彩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果没有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和教育使命的存在,对奥林匹克理念的理解就无从谈起”[3],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俨然成为连接奥林匹克理念与青少年人群之间的重要桥梁。加拿大奥委会经过多年的探索,为达到如下目的:通过加拿大队的冠军运动员的卓越表现激励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卓越、公平竞争、人的发展、和平的理念;培养中小学生对奥运会的欣赏能力,基于此,逐步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的学校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体系。
2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
2.1 参与主体:形成了双中心多辅助的网络结构
早在奥运会创立初期,奥林匹克教育并不是国际奥委会关注的工作重点,即便有个别的活动,也仅仅在国际奥委会的内部会议中开展。然而,“随着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日趋多元化,涉及到的举办国的体育社会组织也越来越多,同时,其他国际体育组织、举办城市的中小学、各类媒体等也是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推动力量”[4]。这意味着奥林匹克教育参与主体之间需要形成网络化而非碎片化和单一化的行动架构,应对这种复杂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同当前的公共事务治理理论中的“网络治理”“协同治理”和“多中心治理”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致性。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在推行过程中,形成了以加拿大奥委会为“项目管理中心”和以各中小学为“项目实施中心”的“双中心”,同时,围绕着这两大中心,汇集了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研创的专家团队、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合作实施机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赞助商、互联网技术支持等多个辅助机构,从而形成了网状的参与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
有学者指出“网络是对于治理松散的一种比喻。由于强调行动者的自由裁量权,行动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相对稳定的结构”[5]。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中,不同的行动者承担各自职责,但又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形成彼此协同的结构化关系:加拿大奥委会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发起组织和管理组织,负责奥林匹克课程资源开发和奥林匹克教育项目管理,负责评估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效果;中小学是奥林匹克课程资源的具体实施主体,由体育教师根据需要来下载奥林匹克课程资源、具体组织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筹备中,加拿大残奥委会、学校冠军组织协助加拿大奥委会开展“冠军聊天室”活动,协助开发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资源;×××基金会、赋能体育组织、加拿大妇女体育协会协助加拿大奥委会开展“同一支队伍”主题教育活动;RBC银行、Bell电信是加拿大奥委会的官方合作伙伴,为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提供了资助;Caorda网络公司为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提供了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支持。这一网络结构体现了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多元主体的关联性、互动性与协同性。
从网络结构的离散关系来看,加拿大奥委会和举办城市中小学是理所当然的参与主体,而且取决于参与组织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就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加拿大奥委会而言,其“承担3项重要的组织任务:选拔队伍参加奥运会、青奥会和泛美运动会;遴选并支持加拿大的城市申办奥运会、青奥会和泛美运动会;在加拿大推行各种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和教育计划”[6]。此外,中小学学校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的实施主体,这一实施主体的参与同样取决于中小学学校在推动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提法,体育是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受加拿大中小学学制和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奥林匹克教育具有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能性。
2.2 参与客体:以中小学生为主,并进行多层次分级教学
顾拜旦曾提出:“除体育赛事之外,没有任何更便利的场所能使青年人施展他们的力量”[8]。在顾拜旦眼中,奥运会的目标指向是对青少年进行美与尊严的教育。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将“青少年”作为三大统摄性主题之一,同样是回归顾拜旦奥林匹克教育的初衷:“必须给予青年人更好地接触运动、奥林匹克历史、奥林匹克文化和奥林匹克理念的渠道”[9]。在1988年卡尔加里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加拿大教育部门就分别印发了3本针对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奥林匹克运动教学手册,从而奠定了奥林匹克课程差别化、层级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的《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的实施对象就非常明确了,即针对2~12年级(8~18岁)的中小学生。鉴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体育课的教学规律,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并没有纳入小学一年级学生。此外,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还根据年龄对奥林匹克课程体系进行了分级(如图2所示)。
在《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的“1+1+1”的内容框架中,98门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是最核心的内容。这些课程均有适合的目标人群——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在所有课程中,针对面最广泛的奥林匹克课程包含3个不同的学龄段,且均为小学学龄段。其中,适合小学4~5年级的奥林匹克课程有76门,占所有奥林匹克课程的78%;适合小学2~3年级的奥林匹克课程有69门,占所有奥林匹克课程的70%;适合小学2~6年级的奥林匹克课程有65门,占所有奥林匹克课程的66%。由此可见,《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面向对象主要是小学生。適合中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奥林匹克课程占比相对较少,适合全部中小学学段的奥林匹克课程仅有7门,占比为7%。除此之外,同一门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也可能适合不同的年级,因此,《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中鼓励奥林匹克课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评价(见表2)。
以《目的地东京》为例,该课程适合2~12年级的中小学生,3个课程子集“直播奥运会” “设计奥运会”及“环保奥运会”,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但又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与认知水平差异。这一设计体现了卡罗尔·汤林森提出的差异化教学思想:“在差异化的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是,必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教学对象不同的兴趣;通过不同的教学辅导参与度及不同的教学设计复杂程度来激发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10]。
2.3 教育目标:传播奥林匹克理念
奥林匹克教育目标决定了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手段,然而对“奥林匹克教育能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一问题的回答,存在诸多争议。无论是从奥林匹克理念而言,还是从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学任务而言,约翰·麦克隆、海伦·伦斯基和金·巴里等都对奥林匹克教育的目标不清晰现象提出了批评。在奥林匹克教育目标逐渐清晰的基础上,国际奥委会先后于2007年和2016年推出了2个版本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计划》,创建了一系列易于开放获取的开展奥林匹克课程的教学资源,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内容和奥林匹克主义理念,鼓励奥林匹克运动参与者树立奥林匹克精神(如图3所示)。国际奥委会认为,检验奥林匹克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青少年的体验和参与,奥林匹克理念的教学任务构成、课程选择和活动选择必须围绕奥林匹克运动的3个核心理念“卓越、友谊和尊严”与5个教育主题“积极快乐、身心平衡、追求卓越、尊重他人和公平竞争”展开。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筹办中,加拿大奥委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是在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理念教育计划指导下开展的,同样强调以传播奥林匹克理念为目标。当然,加拿大奥委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从知识传授到理念传播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目标更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康斯坦丁诺斯·乔治亚迪斯认为,奥林匹克教育有5个教学目标:1)根植于顾拜旦精神的奥林匹克教育;2)承担体育文化任务的奥林匹克教育;3)融入体育教育目标纲领的奥林匹克教育;4)融合日常生活价值观教育的奥林匹克教育;5)在社会多元主体中传授奥林匹克知识的奥林匹克教育[12]。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筹办中,加拿大奥委会在创建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之初,提出要把奥林匹克教育设计成融入日常生活价值观的教育,即“该项目旨在强调奥林匹克理念而不是奥林匹克知识,侧重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通过重新设计并不断完善奥林匹克课程网站,允许师生获取并与奥林匹克主题的教学活动形成互补”[13]。在设计这些主题课程时,将奥林匹克理念融入其中,并且能够按照“多元理念”来设计不同的奥林匹克课程(如图4所示)。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筹办过程中,从奥林匹克课程蕴涵的奥林匹克理念来看,51门课程强调了“追求卓越”的理念,占全部奥林匹克课程的58%,体现了通过奥运会的奥运冠军角色模拟来引导青少年在意志品质和精神上要有不懈追求。此外,“尊严、团队合作、友谊和促进人的发展”等理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这一以传播理念为目标的课程设计与国际奥委会教育委员会主席巴里·麦斯特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要使青少年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哲学思想来找到乐趣 [14]。
2.4 教育内容:以冬奥会为背景的运动教育模式
传播奥林匹克理念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的初衷,然而,如何来实现奥林匹克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奥林匹克教育教什么”。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但他们还承担着学校的常规体育教学任务。如果将奥林匹克教育融入其中,就需要理念的转变、更需要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创新。迪安娜·宾德尔的研究中提到,加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开始并不以奥运会为主要教学内容,他们将其视之为“运动教育模式”:在加拿大的教育史上,“运动”一词似乎指建立在竞争激烈、组织多样性基础上的竞技体育,而不是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作为优先教学目标的体育活动 [15]。随着对体育认识的深入、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加拿大的《健康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如图5所示)。
从加拿大安大略省最新颁布的中小学《健康与体育课程》模式来看,已经突破了“基础健康知识掌握”和“基本运动技能习得”的传统教学思想,而是围绕“体育素养”和“健康素养”2大核心理念,把体育课程内容的重点放在了培养青少年的运动技能、生活技能和健康生活理念等方面。这种体育课程设计理念的改变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使得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筹办期间加拿大奥委会主导的运动教育模式进入学校体育课堂成为可能。此外,加拿大在多次主办奥运会过程中积极推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并且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育课程框架,从另一个层面为奥林匹克教育进课堂奠定了课程资源基础。暂不论以加拿大奥运冠军与中小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冠军聊天室”活动,仅从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的内容结构来看,就体现了以奥运会(奥运选手、奥运项目、奥运会举办)为背景的运动教育模式(如图6所示)。
当前,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共有98门,这些课程直接与奥运会相关的内容占主要部分,其中:有32门课程是关于奥运选手的故事,占总课程比例的33%;有16门课程是关于奥运项目的体验,占总课程比例的16%;有12门课程是关于加拿大奥运会项目的挑战活动、有9门课程是关于奥运项目的挑战活动,占比分别达到12%和9%。此外,健康生活类的课程、体育活动参与类的课程和艺术设计类的课程等也与奥运会相关的知识、体验、文创活动密切相关。这些课程并非只有奥运会相关知识,而是强调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由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项目、模拟举办相关的体育赛事、在竞赛情境中担任角色,并且在思想认识上能够得到升华。除了上述课程,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课程的动态变化也与奥运会的举办有着时间节点的重要关联,例如,加拿大奥委会先后设计了《温哥华2010个案研究》《伦敦2012多媒体活动》《索契2014教室资源》《平昌2018奥林匹克之旅》等一系列主题课程。
2.5 教学手段:知识性与参与性融合并重
罗兰·诺尔将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学手段分为“知识型”“体验型”“体力成就型”和“生活世界型” 4种主要类型[17]。他主张把奥林匹克教育融入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情境中,使得青少年在校学习和校外生活均能够在奥林匹克理念的指引下进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中,尤其是互联网线上课程的设计,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奥林匹克知识,同时强调要使青少年学生亲自参与相关的体育、文化、社会活动(奥运项目体验、模拟奥运会仪式、模拟奥运会转播、模拟采访奥运选手等),以融合式的教学手段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在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98個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中,共有70门课程是关于奥运会相关文化知识的,占总课程比例的71%,这说明在奥林匹克教育中,有关奥林匹克文化知识、体育知识是最基础的课程内容,这也符合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加拿大奥林匹克学校计划》 中提出的要对中小学生进行“知识启蒙”的初级阶段的要求;有36门课程是关于运动参与的,占总课程比例的37%,这说明奥林匹克课程也侧重中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这也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此外,还有部分课程是关于社会研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如图7所示)。这些课程的教学手段十分多样、涉及的学科领域也较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传统体育教学的范畴和常规的学习方法。也正如古德温·多尔-泰伯所言:“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一种通识教育或者说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18]。
奥林匹克课程除了具有不同课程的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与整合性之外,在同一门课程或同一组课程中,也十分强调知识性与体验性的融合。以《加拿大奥运项目挑战——冬季两项》课程为例,在该课程指导手册中,首先,介绍了冬季两项的发展历程、竞赛规则和加拿大国家队冬季两项奥运选手(强调知识性);其次,设计了3项体育游戏:模拟射击准备姿势接力、模拟站立式射击比赛、旱地轮滑接力,这些游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分组对抗的形式进行,没有射击比赛场景,可用投掷沙包来替代。除此之外,例如,“同一支队伍”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也采用了知识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要促进青少年更加广泛地深入奥林匹克文化情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育与体验机会”[19]。
3 启示
3.1 奥林匹克教育项目建立长效机制
当前,已经形成了以国际奥委会为主体,以各届奥运会组委会、青奥会组委会为辅助,各国奥委会、众多国际文化教育组织、研究机构和大学等共同参与推进奥林匹克教育的全球网络。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调查,全球77个国家的336个奥林匹克教育项目中大多数项目是围绕奥运会的举办而展开的,随着奥运会周期的循环,奥林匹克教育项目有所更新与变化。国际奥委会在其网站上仅列举了21个国家通过其国家奥委会或者其国家奥林匹克学院来持续推进奥林匹克教育的范本,其中就包括加拿大。
加拿大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首要经验就是依托加拿大奥委会来持续推进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而每届奥运会组委会是暂时的、周期性和具有时效性的。从中国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来看,主要是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来推行相关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目前,中国奥委会没有参与《“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制定。在教育部或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现行工作范畴和实际工作中,是无法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工作重心的,更何况随着赛事结束各届奥运会组委会会解散。要使奥林匹克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可借鉴加拿大的做法,以中国国家奥委会为主体,统筹中小学学校、体育社会组织等多方建立奥林匹克教育项目的长效机制。
3.2 奥林匹克课程资源与中小学体育课程结合
加拿大奥委会的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项目在推进中与加拿大教育部门建立了沟通。无论是1988年卡尔加里奥运会期间的奥林匹克教育项目,还是之后推广到加拿大全国中小学的奥林匹克课程,加拿大奥委会都在与加拿大现有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寻求衔接,例如,将奥林匹克理念与体育教学思想、体育课程设计、体育教学设计、体育课外竞赛等进行深度融合。以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例, 1~8年级的中小学生每周需要完成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150 min的体育活动。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学的《健康与体育课程》中,体育锻炼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为身体素质练习;运动技能发展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为专项运动技能学习;室内活动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为自主锻炼与比赛;生命科学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为饮食安全、心理健康等。该课程的内容范畴弹性很大,使得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的融入成为可能。但是,笔者经访谈加拿大奥委会丽萨·穆佐获知,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项目并未包含在加拿大的学校体育课程中。加拿大奥委会主要提供互联网线上教学资源,例如:课程计划、工作表、体育活动、相关文章和小组项目,中小学教师可以下载并在课堂上使用这些教学资源,并且这些教学资源既非义务性也非强制性,教师本着自愿的原则使用。这些课程资源对体育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加拿大奥委会在提供课程资源时与加拿大各省中小学体育课程寻求关联。当前,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要使奥林匹克教育融入现有体育课程中,可借鉴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项目中奥林匹克课程建设的经验,将有关奥林匹克课程资源与互联网结合,通过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资源与中小学学校常规体育教学的结合[20]来推进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展。
3.3 奥林匹克教学资源传播载体具有可获得性
加拿大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课程资源互联网平台建设上,较为重视用户的体验和获得感。例如,在2008年之前,加拿大奥委会的奥林匹克课程资源传播所依托的网站,用户体验较差。之后,加拿大奥委会将奥林匹克教育的任务和目标综合到一个线上教育门户网站,以此传播奥林匹克理念。后期该网站一经推出,用户数量大大增加,从2008年3月到2010年2月,网站注册用户达到了6万5 000余人,增长了470% ,访问量达到了17万5 000 余次,增长了 2 700% [21]。如果用户想参加“加拿大队冠军聊天室”活动,只需要在该网站注册,就能够得到奥林匹克课程进度安排表,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聊天室与加拿大队的奥运选手进行沟通。该网站提供98门线上奥林匹克课程,只要通过邮箱注册为用户,均可浏览和下载。加拿大奥委会的丽萨·穆佐给笔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在2018年,该网站的奥林匹克课程资源下载次数达到了10万6 000次;而到了2019年,尽管是非奥运年,下载量仍然超过3万7 000次。粗略估算,每下载一次奥林匹克课程资源,就会有25人受益。
当前,中国尽管有一些学校开发了奥林匹克课程,但往往在部分区域、部分学校内部开设,急需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课程资源互联网平台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实施平台,使体育教师和中小学生都能够通过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而获得奥林匹克知识、参与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3.4 奧林匹克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项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奥林匹克教育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奥林匹克教育推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瓦西里奥斯围绕“场地设施的管理、教育资源、师生关系、教育过程和培训”设计了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工具[22],然而这一评估工具仅限于评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项目,适用性有限。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项目的实施效果主要由参与者的体验问卷来测评,但是评估结果暂时无法获知。
目前,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除了奥运会的官方报告中会提及外,相关部门没有开展专门的评估工作。学界对此的研究也较少,例如:窦喆[23]曾对北京市11~12岁小学生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裴东光[24]对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教育执行团队的实践进行了回溯;茹秀英 等[25]对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同心结”交流活动的价值与影响进行了总结;但是,上述研究在对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运用上和效果分析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总体上看,对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进行评估缺乏评估工具,特别是定量化的评估工具。这方面可借鉴加拿大奥委会的奥林匹克教育项目的评估问卷,并且结合其他国家相关的评估工具,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教育计划实施具体情况的评估工具,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评估提供有力支撑。
4 结束语
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方面,中国坚持开放办奥理念,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实施可借鉴加拿大奥委会开展奥林匹克教育项目的有关经验,站在国内与国外2个视角、历史与现实2个维度上,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顾拜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建立。如今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在继续制定包容性教育方案,不断彰显追求卓越、和平的奥林匹克理念[26]。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不仅将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普及,促进中国青少年冰雪运动参与,也将为推动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可持续发展,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践行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CEREZUELA B.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s[EB/OL].(2019-12-21)[2020-01-29].http://ceo.uab.cat/en/research/completed/olympic-education-programmes.
[2] XV Olympic Winter Games Organizing Committee. Olympic winter games :official report(volume III)[M]. Edmonton:Calgary Olympic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1988: 266.
[3] BINDER D. Teaching olympism in schools: Olympic education as a focus on values education[M]. Barcelona: Centre dEstudis Olímpics, 2005: 5.
[4] 郭希. 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发展探微[J]. 体育文化导刊,2014(5):155.
[5] 鄞益奋.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J]. 公共管理学报,2007,4(1):91.
[6] 王润斌,贺冬婉. 加拿大奥委会组织治理的特征及启示[J]. 体育学研究,2019,2(5):12.
[7] MULLER N. Olympic education[M]. Barcelona: CentredEstudis Olímpics, 2010: 11.
[8] 皮埃尔·德·顾拜旦. 我为什么要复兴奥运会[J]. 凡红,译.体育文化导刊,1989(4):74.
[9] 易劍东.国际奥委会改革理念阐释与中国体育的战略选择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1):8.
[10] TOMLINSON C. The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M].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16: 12.
[11]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Delivering OVEP: a practical guide to olympic values education[M]. Lausann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16: 27.
[12] 王润斌,贺冬婉. 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的理念发微与实践达成:康斯坦丁诺斯·乔治亚迪斯教授学术访谈录[J]. 体育与科学,2016,37(2):7.
[13] Canadian Oltmpic Committee. Canadian olympic school programme:teachers guide[M]. Montreal: Canadian Olympic Committee, 2016: 1.
[14]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lympic education at the core of the olympic movement[EB/OL]. (2018-04-03)[2020-01-29]. https://www.olympic.org/news/olympic-education-at-the-core-of-the-olympic-mo-vement.
[15] NAUL R. Olympic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review[M]. New York: Routledge, 2017: 113.
[16] 党林秀,董翠香,朱琳,等. 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的解析与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6):82.
[17] NAUL R. Olympic education[M]. Oxford: Mayer & Mayer, 2008: 102-116.
[18] DOLL-TEPPER G.The relevance of olympic education in todays societies, countries and school programmes[C]//OSC Postgraduate Grant Selection Committee meeting. Lausanne: [s.n.]2011.
[19] CHATZIEFSTATHIOU D. Olympic education and beyond: olympism and value legacies from the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J]. Educational Review, 2012, 64(3): 396.
[20]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 关于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通知[EB/OL].(2018-02-02)[2020-01-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802/t20180227_327878.html.
[21] CAORDA. Canadian olympic school program:gase study[EB/OL]. (2010-04-30)[2020-01-29]. https://www.caorda.com/upload/docs/cosp-casestudy-may2010.pdf.
[22] GRAMMATIKOPOULOS V. Evaluation of innovative physical educational programs: implementation in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D]. Thessaly: University of Thessaly, 2004.
[23] 窦喆. 北京市11/12岁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 裴东光. 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教育执行团队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4):499.
[25] 茹秀英,吕晓丽,郭英杰. 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同心结”交流活动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5):409.
[26]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Olympic education inspiring generations through sport[EB/OL]. (2020-01-24)[2020-01-29]. https://www.olympic.org/news/olympic-education-inspiring-generations-through-
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