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论下汉西亲属称谓在词汇中的语义对比研究
2020-06-08季劭康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科研资助项目:汉-西惯用语中“亲属概念词”的语义对比研究(编号:19-016B)。
摘 要:汉语和西班牙语词汇中都存在表达“母亲”含义的称谓,而许多词汇中的母亲称谓在经过隐喻、转喻等认知过程后,意义得到扩张,也使包含该称谓的词或短语的意味超越了其字面含义。通过基于认知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汉语和西班牙语词汇中“母亲”的隐喻和转喻含义的相似性主要是由认知上的共性导致的,而两者间的差异与社会文化的差异关系不大。
关键词:词汇;认知理论;亲属词;汉西对比
作者简介:季劭康(1995.1-),男,汉族,安徽马鞍山人,助教/西班牙语专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2
汉语和西班牙语中都有多种表达“母亲”含义的称谓。如汉语中的“母”、“妈”、“娘”,西班牙语中的“madre”、“mamá”、“mami”等。无论是在西班牙语还是汉语词典中都可以检索到许多包含“母亲”含义的词或词组,这说明汉语和西班牙语中这类词汇基数较大。此外,许多包含“母亲”含义的汉语和西班牙语词汇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以此为例可以更好地分析汉语和西班牙语中对于“母亲”这一概念在语义认知上的共性和差异。
一、词汇与认知理论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称。Corpas Pastor(1996)指出,在西班牙语中,词组通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搭配较为固定的词汇单元。汉语中对于词组的定义与西班牙语类似,也称为短语。但由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语言本身的结构差异,在语义层面上,西班牙语中的某个词组对应的可能是汉语中的某个词组、也可能是某个词,而西班牙语某个词组中的单词可能对应的是汉语某个词组中的词、也可能是汉语某个词中的词素。这种不完全对等的关系使得我们在对比汉西亲属称谓的语义时还需要将汉语中表达亲属含义的词素考虑在内。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义学中重要的理论。Lakoff和Johnson(1986)在其著作中指出,隐喻是联系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系统性映射,在此基础上,Cuenca和Hilferty(1999)还将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形象隐喻,认为从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可以基于概念上的联系,也可以基于形象上的相似性。转喻则是认知语义的另一种运作机制,Cuenca和Hilferty(1999)指出,虽然它和隐喻都是在不同意义之间构建联系的思维过程,但转喻所联系的是同一个域中的事物,这种联系所基于的是概念上的临近性,而非相似性。
本研究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同时考虑到西班牙语和汉语中词素、词、词组的语义对应关系,分析西班牙语中表达“母亲”含义的单词在词组中的常见隐喻和转喻,以及汉语中表达“母亲”含义的词素或词在其所在的词或词组中的常见隐喻和转喻,比较汉语和西班牙语中对“母亲”这一概念在语义认知上的异同。
二、汉西词汇中“母亲”的语义对比分析
(一)汉西共有的含义
1.表达“来源”的含义
汉西词汇中都有用“母亲”这一概念表示“来源”的情况。例如,“母语”一词的解释之一为:“有些语言是从一个语言演变出来的,那个共同的来源就是这些语言的母语”。西班牙语中也有类似的短语“lengua madre”,字面意思也是“母语”,意思与前面提到的意思相同。此外,汉语中的“酵母”、“母带”、“母液”,以及西班牙语中“aguas madres”、“célula madre”、“sacar de madre”等许多词或词组中的“母亲”概念均体现了“来源”这一隐喻含义。这一认知过程产生的原因在于,“母亲”本意上被理解为生产其他同类人或动物的女性或雌性动物,也就是说,母亲是所有人或动物的来源,因此人们在认知上自然而然地将“母亲”和“来源”联系在一起。这一认知过程在汉语和西班牙语中是相同的。
2.表达“养育者”的含义
在汉语中,“奶妈”、“母亲河”、“母校”等词中的“母亲”概念通过隐喻体现了“养育者”的含义。例如,“母校”指“本人曾经在那里毕业或学习过的学校”,即培养、教育过自己的学校。“奶妈”指“受雇给人家奶孩子的妇女”,西班牙语中也有“madre de leche”的说法,无论是字面意思还是实际含义均与汉语中的“奶妈”完全相同,其中的“妈/madre”并非指有血缘关系或法律意义上的“母亲”,而是体现了“养育者”的身份。这种从“母亲”到“养育者”的映射来源于汉语和西班牙语中人们对于母亲形象相似的认知。无论是在传统观念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母亲在家庭中都承担着照看孩子、培养子女的事务,這使得人们在概念层面将“母亲”和“养育者”联系在一起。
3.表达“女性”的含义
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西班牙语中,母亲作为亲缘关系最近的女性,在认知上常常代表了女性形象。因此可以发现许多词或词组中用表达“母亲”概念的词或词素来指代女性。与前面所提到的隐喻不同,“母亲”作为“女性”中的一员,用“母亲”来代指“女性”是一种“以小概念代大概念”的转喻。例如,汉语中“大妈”可用来尊称年长妇女,该词中的“妈”显然不指“母亲”,而是指别的女性,尤其是妇女。此外,在汉语中,许多亲属称谓会用含有“母亲”意义的词素强化该亲属的性别为女性。例如,“姨妈”一词中的“姨”已经完全表达了“母亲的姐妹”这一含义,“妈”只作为一种性别上的强调。西班牙语词组中也有用“母亲”转喻“女性”的情况,但相对较少。例如,短语“paso de madre”,字面意思为“母亲的步伐”,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小碎步”,因这种步伐多见于女性而得名。短语中的“madre”不指“母亲”,而是指“女性”。
(二)汉语中特有的含义
1.表达“凹件”的含义
汉语中的“母”还经常在词汇中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如“螺母”、“子母扣”等。用“母”来表达“凹件”显然是将物体凹凸的形象与女性和男性生理结构上的差异联系在了一起。可以看出,这一隐喻并非是从“母亲”到“凹件”的直接映射,而是与上文提到的表达“女性”含义的转喻有关,即经历了从“母亲”到“女性”的转喻,和从“女性”到“凹件”的隐喻。
2.表达“控制者”的含义
“父母官”、“母公司”、“母钟”等词语中的“母”表达了“控制者”的含义,这里的“控制者”可以指人或指物。这一隐喻与母亲在家庭中的“控制者”形象密切相关。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控制”并非是对家庭的控制,而是对子女的控制。因此,这类含有“母”的词通常也会有对应的含有“子”的词,其中的“子”表达“被控制者”的含义。如“母公司”对应“子公司”,“母钟”对应“子钟”。
3.表达“女神”的含义
汉语中许多女性神仙的称呼也含有母亲称谓,如“圣母”、“王母娘娘”等。在神话中,许多女神发挥着生育或创造其他人或事物、掌管某个方面、保护其他人的作用,这与母亲生育儿女、管理家庭事务、保护儿女等方面的行为是类似的,这种相似性构建起了“母亲”与“女神”之间的联系,产生了这一隐喻。例如,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是生育万物的女神,这与母亲生育儿女在认知上具有相似性。
4.表达“有恩的人”的含义
有些短语中母亲称谓指的是“有恩的人”。例如,“再生父母”比喻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显然这一短语中的“父母”指的都不是真正的“父亲”和“母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作为子女养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自然也是对子女有重大恩情的人。基于这样的认知,“父母”的语义得到扩张,也可以指别的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
(三)西班牙语中特有的含义
1.表达“正常状态”的含义
西班牙语中“madre”在一些短语中体现了“正常状态”这一隐喻含义。例如“salirse de madre”可以指某人或某物超越了正常或合理的限度。该隐喻与用“母亲”表达“来源”的隐喻有关。“salirse de madre”字面意思为“离开母亲”,本指“河水溢出河道”,这一隐喻中“madre”指的是“来源”,即溢出的河水的来源。而河水溢出河道也就意味着河水超过了河道所能容纳的限度,脱离了正常状态,因此短语中的“madre”产生了第二次概念映射,即从“来源”指向“正常状态”。
2.表达“子宫”的含义
西班牙语中“madre”表达“子宫”含义的情况并不多,主要是短语“mal de madre”中的“madre”所体现的。该短语字面意思为“母亲的疾病”,实际上指的是“癔病”。虽然当今科学表明这一疾病事实上与子宫没有任何关系,但在古代西方人们认为这种病与子宫问题有关,因此称其为“子宫方面的疾病”。而在西班牙语中人们并没有直接使用本意为“子宫”的词,而是用“madre”来代指“子宫”。子宫作为母亲体内的一部分,这体现了“以整体代部分”的转喻形式。
三、结语
母亲称谓在汉语和西班牙语中都可以通过隐喻或转喻表达其他含义。其中大部分母亲称谓在词汇中的语义只体现了单次认知过程,但也存在多次认知的情况,如汉语中的“凹件”(本意→转喻→隐喻)和西班牙语中的“正常状态”(本意→隐喻→隐喻)。数量上,汉语词汇中母亲称谓表达的含义相对更多,但意思扩张不大,其特有的含义仍然与母亲的基本形象有着紧密的关联;而西班牙语词汇中的母亲称谓表达的含义大部分都是汉西共有的,其特有含义只出现在极少数词组中,但这些特有含义意思扩张较大,许多已与母亲形象没有直接关系。
此外,汉西词汇中的母亲称谓表达的共有含义与人类对母亲最基本的认知密切相关,而含义的差异性虽然与历史和文化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如前文提到的西班牙语中“madre”表达“子宫”的含义与古代西方国家的认知有关,但总体来看,因历史或社会文化差异导致的对母亲称谓的认知差异并不多,一种语言中的特有含义所体现的许多认知在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中也是存在的,而词汇中母亲称谓认知语义的差异更多是由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不同的词汇化过程和词汇化程度导致的。
参考文献:
[1]陈禹.无处不在的隐喻与转喻[N].社会科学报,2019-09-05(005).
[2]董成如.轉喻的认知解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2):6-9.
[3]宋丹丹.汉语亲属称谓语的社会化应用[D].上海大学,2015.
[4]杨佳丽.母亲称谓历史演化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9.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6]Corominas Vigneaux J,Pascual Rodríguez J A. Diccionario crítico etimológico castellano e hispánico [M]. Madrid: Gredos, 1980-1991.
[7]Cuenca O, Hilferty M J. Introducción a la lingüística cognitiva [M]. Barcelona: Ariel,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