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文化下的《哈利·波特》研究
2020-06-08姜华
姜华
摘 要:《哈利·波特》的问世,曾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热潮,同时引发了研究者以及批评家们的广泛关注。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凯尔特文化。本文先对凯尔特文化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并对《哈利·波特》的文化内涵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凯尔特文化;《哈利·波特》;文化复魅;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1
《哈利·波特》系列曾一度风靡全球,这不只是因为凯尔特文化的积淀,而且还体现在其所虚构的魔法世界,这为沉溺物欲以及权力深渊的当代个体提供了物化生存过程中的审美救赎途径;该小说以被边缘化的原始方法来治疗罹患文化弊病的当代人,一方面提供了妙药良方,凸显凯尔特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后现代格局。
一、凯尔特文化对《哈利·波特》的影响
在长期的文学发展历程中,“两希”文化(“古希腊文化”和 “希伯来文化”)犹如隐形的导向,引领着西方文学发展方向。凯尔特文化是“两希”文化之外的另一条根脉,其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凯尔特文化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长期以来凯民族与欧洲文学密不可分,其不断将“任性”精神输入欧洲艺术体系之中。正是该种“任性”精神的不断灌入,使得欧洲文学更具激情以及想象力。正如《指环王》J.R.R.托尔金所言,凯尔特文化就像是一个魔袋,其可包容任何一种事物。事实上,这种奇妙的“魔袋”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宗教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为后世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素材。比如,《纳尼亚传奇》、《精灵宝钻》等文学作品均蕴含着非常的凯尔特元素,古老而又悠久的文明得以重现。《哈利·波特》也不例外,其以凯尔特文化为基础构建了一个魔法巫术的新空间,其中展现出凯尔特文化的魅力,使其得以复魅。
在凯尔特文化复魅的大潮下,民间传说以及各类精灵、妖魔鬼怪等也备受关注。比如,托尔金的《指环王》营造了自成一体的封闭空间,属于中土世界的精灵、霍比特人以及巫师和半兽人等多种种族共同生存,各种族有其独特语言和文化,不同神秘的种族构成了凱尔特传说精华。其中,精灵是民间传说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在《哈利·波特》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很多的神秘植物和种族,尤其是家养的一些小精灵,他们属于魔法生物,同时其凯尔特印记也非常的明显。比如,“多比”的出场效果非常的震撼,其长着蝙蝠一样的大耳朵,绿眼睛凸出且网球较大;穿旧枕套,胳膊与腿处还有洞。为保护哈利·波特免受卢修斯·马尔福的伤害,小精灵不惜将蛋糕摔在地上,而且还封闭了火车站墙,甚至因“告密”而烫伤手指,即便以头抢地也没有任何的惧怕。从凯尔特文化视角来看,在《哈利·波特》中会变成巫师最为害怕的一种形象,然而“滑稽”的咒语又可将邪恶精灵们打败。对于博格特而言,其本质上是一种人们比较恐惧的心理反映或者映射,实际上是一种利用人心的空壳、“纸老虎”而已。
二、《哈利·波特》对凯尔特文化的重构与解读
《哈利·波特》系列缔造了当代文坛神话,同时其也打破了传统图像时代“死亡论”的哀叹。该系列小说以凯尔特文化作为生命载体,构建出奇幻多姿的空间和魔法世界,从而使长期被压抑的凯尔特传统、被忽略的一种文化根脉,在缝隙中重现,并且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以及文化价值。正是在凯尔特文化这种远古文明苏醒、复兴的背景下,沉溺于多年的物欲以及权力中而无法自拔的人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救赎的路径,也体现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多元文化并存意义,同时这也是标志着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及其走向。纵观该部小说,其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主要是因为作者罗琳挖掘了凯尔特文化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以及宗教理念,并且从文学经典和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中大量汲取了创作的养料,使作品更具凯尔特文化特点及其传统元素,令凯尔特文化更具现代复魅。
凯尔特文化及其古老文明,具有文化回归以及精神启蒙的当代意义。在当代社会更多追求的是物质繁荣,人们的生活完全处于物化世界,以致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呈现出荒漠化特点,难以求得心灵上的平静,现代人失落的灵魂亟待解救。《哈利·波特》正好满足了这一追求,并且为人类走出伊甸园而迷失了自我引导着回归的方向。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作者基于历史的发展展开想象,并且展现出多元化的文化魅力;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形成了人类文化之宝库,而且使得文化得以创新与发展。《哈利·波特》推崇异教文明,为当代人提供了心灵栖息的幻境。在诸多威胁面前,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妄自尊大的人类与男性主权主义是罪魁祸首,其破坏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引发了生态危机以及种族战争,同时这也是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对于该种社会病态的治愈和原始人性的恢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回到前资本主义或者前工业主义的魔法感知与思维传统。作者采用光怪陆离的手法,描写了更为注重精神层面的意义和价值,其有别于充满灵性以及关爱的魔法神话世界,并且尝试着为追逐物欲以及权力而失去丧灵性的人类招魂。从文化救赎以及审美幻象的层面来讲,《哈利·波特》正视开启了神话魔法的异质空间,并且激活了人们内心蛰伏着的生命力,唤起了人们建构理性与情感美好社会的愿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凯尔特文化在夹缝中大放异彩,还是《哈利·波特》风靡全球、激活人类内心蛰伏已久的生命力,其文学价值和意义都是空前的。基于凯尔特异质文化的《哈利·波特》,构建了一种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的后现代格局,同时也为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参考文献:
[1]赵学佳.《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赵一丹.《哈利·波特》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