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50的基因、挑战与发展

2020-06-08黄薇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园区挑战社区

黄薇

M50的升级发展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是为了适应高速经济发展下中国人的精神需求。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不在局限于收藏和观赏,而是渴望能体验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人生百味。无论你的审美取向是阳春白雪抑或是下里巴人,M50都是你的那盘菜。

M50的基因

位于上海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的艺术创意园区(简称“M50”),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苏州河畔工业园区最先转型为艺术园区并发展成文创产业的典范。

M50的20年成长史始终离不开“基因、挑战、发展”,这三个主题词。

M50的基因继承自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民族纺织工厂—信和纱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几经更名成为东方国际集团下属企业。M50从最初的棉纺厂成为后来的艺术园区,这当中的变化显然是市场规律的自然选择。也正因为有了棉纺厂的实业运营经验,M50在发展初期没有急于扩张复制,而是选择稳扎稳打地做好服务口碑,赢得客户和市场的认可。

M50的挑战

M50自1937年成立至今已经有83年的历史,“挑战”是M50始终绕不开的关键词。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动荡局势,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百废待兴,抑或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迷茫抉择。对于M50来说每一次都是一场全新的挑战。在面对从纺织行业过渡到文化艺术行业的挑战时期,M50始终保持着一家百年企业沉着应对的气度。即使是在2020年伊始,举国上下同心协力抵抗疫情期间,M50毅然决然选择与客户并肩作战,及时给予免租补贴和后续复工扶持,坚定不移地与客户“同舟共济”。

M50的发展

M50的基因决定着她的处世态度,M50的挑战则表明她的决心,M50的发展则是她的行事风格。

自当代艺术市场遇冷之后,M50时刻反思自身发展的局限:与其坐井观天,等待被市场淘汰,不如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发展之路。在坚守“艺术”内核的同时,M50在升级发展上提出“艺术+”的理念。所谓“艺术+”是指:以艺术为核心融合社会资源和中国文化、将其进行重新解构,诠释,形成符合当下审美的艺术形态。其中社会资源包括了:高校资源和社区资源,而M50的升级发展就根植于这两个重要的资源基点之上。

我们先来说说“社区资源”,M50位于普陀区长寿街道。整个社区由商业区、居民区和文化区组成。早在2015年M50与长寿街道就文化社区的建设上达成一致:将M50艺术园区扩容为艺术社区概念。与周边居民区和商业区共享艺术资源,合力将长寿街道打造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公共艺术区域。在具体措施上,M50率先从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涂鸦开始,规划出一片适合艺术家和社区居民共同创作的涂鸦墙以提升整个社区的艺术环境。M50也尝试将艺术家们的部分互动装置作品放在公共区域,供社区居民欣赏参与。其次,在艺术氛围营造上,M50每年5月和9月的《M50艺术季》以“打开OPEN”为宗旨,由M50园区为圆点,整个街区为辐射面开展艺术进社区活动,将艺术讲座、课程、展览融入居民生活。自2015年5月第一届艺术节举办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艺术节的形式也继承了M50艺术融汇的特色,例如:2016年M50艺术主题是“艺术+科技”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科技工作室参与艺术科技主题的展览和体验活动,其间安排近50场分享会和讲座和100多场艺术展览。2017年M50艺术主题为“艺术+时尚”,2018年以及2019年艺术主题为“艺术+设计”。

在社会资源的另一方面—高校合作上,M50积极与沪上优质艺术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平台先后推出:《大学生创业市集》《M50生活美学课堂》以及《社区微更新》项目。这三个项目是进阶式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高校向《M50大学生创业市集》推荐创业项目。M50通过以市集的形式选择相对成熟的创业项目参与后续的《M50生活美学课堂》,相较于《大学生创业市集》一年4个季度3天的活动而言,《M50生活美学课堂》则是与社区合作的长期课堂,也是M50艺术进社区的一部分,每周末接受社区居民和社区内公司团队的报名。由选中的创业大学生提供课程内容和教学材料,为社区居民和白领上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课。截至2020年初已推出包括:皮具制作、四川竹编、油画体验、当代陶艺、铜丝工艺、摄影摄像以及插花茶道等36个课程项目。《社区微更新》则是M50与高校建立校外实践的初次尝试。老师们将学生的目光从单一的课本转移到实际应用场景:从社区街道的一角到苏州河畔一条步道;从一面斑驳的墙体到人流川息的社区公园都是他们任意创作的天地。

如果说社会资源的艺术融合在于“創”新,那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就在于“破”旧。旧并没有不好,而是不符合当下审美。“破”旧需要在过时的艺术形式上注入当代的活力。在M50看来那些形式老旧,但是内核精妙的传统文化就是“非遗”。作为难以被保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抢救行动更是刻不容缓。一旦传承人断了,这门技艺也随之烟消云散。对于“非遗”的保护M50从普及和传承两个方面着手:有了前面社区资源和高校资源的积累,M50就有了抢救的基础。一方面面向社区通过《M50艺术节讲座》和《M50生活美学课堂》来宣传“非遗”文化,另一方面通过《M50高校合作平台》挖掘和培养专业人才继承“非遗”技艺。当桀骜不羁的大学生遇上墨守成规的“非遗”技艺时,你能看到“非遗”竹编制作的时尚包袋,皮卡丘形态的“非遗”铜雕以及“非遗”苏绣的圣洁婚纱。

M50的升级发展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是为了适应高速经济发展下中国人的精神需求。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不在局限于收藏和观赏,而是渴望能体验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人生百味。无论你的审美取向是阳春白雪抑或是下里巴人,M50都是你的那盘菜。

猜你喜欢

园区挑战社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