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星扶贫黄土变真金
2020-06-08
常年泡在贫困村,开口闭口话“扶贫”,衡水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双星十几年来扎根基层,帮扶阜城县152 个贫困村发展棚菜生产,实现人均增收5000 多元,全县贫困村的老百姓都把他当成亲人、朋友,亲切地称他为“李扶贫”。
2018年9月,阜城县成功脱贫,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行列。李双星本人先后被授予“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百姓喜爱的好官”等荣誉称号。
阜城县地处黑龙港流域,2002年被列为省扶贫重点县,阜城县扶贫办正式挂牌成立,在全县最穷的一个乡担任了5年乡党委书记的李双星,走马上任阜城县扶贫办主任。
那一年,阜城县贫困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广大群众盼致富,但缺资金、少技术、没门路。上任伊始,李双星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县610 个村,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缺水的打井,无路的修路,一个村一个村地寻找脱贫致富路子。
李双星首先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到致富项目筛选上。他北上东北、南下江南考察市场,很快发现,种植设施瓜菜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技术易掌握、当地群众有种植基础等特点,最适宜阜城县情。
漫河镇前八丈村有种西瓜的传统,李双星便从前八丈村入手做西瓜文章。他骑自行车带上铺盖卷来到前八丈村,一头住进了村边一个看西瓜的小草屋里,并带领村民到山东寿光参观,开阔眼界。2003年,在前八丈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动下,村里100 多户人家建起了第一批西瓜大棚。之后,李双星不仅天天“长”在地里和大家一起干,还专门从寿光请来大棚种植能手长期驻村现场指导。
为了确保每一个村、每一位种棚户都能尽快脱贫,李双星带领扶贫办的同志们,加班加点搞调研、摸底数,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别从基础设施、品种、市场、技术管理等环节,制订了不同的帮扶方案,实施一对一“保姆式”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前八丈村上百个大棚西瓜喜获丰收,一季西瓜亩产收益顶得上十亩玉米收入。前八丈的成功经验,激发了群众的致富热情,李双星在阜城县贫困群众心中一夜成了“明星”。随后,他把后八丈、许家铺等村陆续列入扶贫计划,设施瓜菜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县发展起来。通过扶贫直接扶持和辐射带动,全县棚菜产业蓬勃发展。
为了确保每一个村、每一位种棚户都能尽快脱贫,李双星带领扶贫办的同志们,加班加点搞调研、摸底数,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别从基础设施、品种、市场、技术管理等环节,制订了不同的帮扶方案,实施一对一“保姆式”服务。
尽管这样,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2008年5月5日,一场龙卷风袭击了阜城县,听着窗外呜呜作响的狂风,李双星一骨碌爬起来,急速冲向棚菜区,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棚区一片狼藉,柱子东倒西歪,棚膜被刮得七零八落,瓜菜秧有气无力地倒了一地……李双星非常心痛,但沉下心来他想到,如果补救措施不及时,损坏的不仅仅是几十个棚的问题,而是大家伙脱贫致富的信心。他迅速行动,一边联系农资部门和农业部门邀请技术专家前来指导,一边带领大家开展生产自救。由于补救及时,那年的西瓜不但没有减产,还因为加强了管理丰收了。这让瓜农们对李双星更添了一份敬佩。
可从那儿以后,李双星却落下个毛病:只要晚上一变天儿,他就睡不着觉。他的电话从未关过机,唯恐农户有事找不到他。为了方便给群众解疑答难,李双星还创办了“夜晚扶贫会”和“地头培训会”,全县100 多个大棚种植村中,都留下了李双星夜晚讲课的声音。
围着农民转,带着农民干,成了李双星独创的扶贫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