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儿童本位”发展幼儿数学经验的实践探究
——以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小手尺子》为例

2020-06-08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附属幼儿园周倩岚

青年心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测量方法尺子小手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附属幼儿园 周倩岚

一、《有趣的小手尺子》实践案例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科学领域的理念指出:幼儿应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展形象思维,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实际上许多标准化测量单位都源于人体,测量离我们很近。基于游戏化的活动形式和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的趣味性,我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案例的实施,不仅让幼儿在探索中体会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也在真实有效的操作中体会测量的意义。

(一)第一次案例设计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小手作为测量工具,探索如何用手进行首尾相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体验用小手测量,合作做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有趣的测量》PPT 课件;皱纹纸做成的“围裙”;剪刀;记录表;记号笔。

经验:幼儿有用自然物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自然测量的经验。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绘本导入,引发幼儿对手进行测量的关注,激发活动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尝试推测“用什么来代替尺子进行测量”。

2.了解用手进行测量的一些方法:“小手尺子”一个一个接起来。

第二部分:探索用手进行自然测量,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操作活动一:尝试运用小手进行自然测量,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小手尺子放平,从起点开始,不空开、不重叠,一个接一个测量。方法:手掌、手张开、虎口张开。

2.操作活动二: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感知测量的相对性:测量工具的长短不同,测量数据也不同。

第三部分:迁移运用小手尺子测量的方法合作制作围裙,体验用小手测量的乐趣。

1.观察制作围裙步骤图,并大胆用语言表述。

2.两两合作制作围裙,体验用手掌测量的乐趣。

操作要求:互相测量好朋友从腰到膝盖有多少个小手尺子那么长,并做记录;根据好朋友的尺寸,量出相应长度的布,做好标记;最后用剪刀剪下多余的部分。比比谁的围裙最合适?

第四部分:活动延伸

1.扩充经验:我们身体上还有许多部位都可以作为尺子来进行测量,一起看看。

2.区域活动延伸:在幼儿园里有很多都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来量一量,让我们到区域活动中去试一试吧!

(二)第二次案例设计

活动目标:

1.探索以小手作为测量工具首尾相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2.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感知自然测量的误差,认识到精确测量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物质:《有趣的测量》PPT 课件;皱纹纸做成的“围裙”;剪刀;记录表;记号笔。

经验:幼儿有用自然物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自然测量的经验。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绘本导入,引发幼儿对手进行测量的关注,激发活动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尝试推测“用什么来代替尺子进行测量”。

2.推测妈妈是用什么来代替尺子。

第二部分:探索用手掌进行自然测量,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操作活动一:尝试运用手掌进行自然测量,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用手掌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2)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3)小结方法:手掌放平,从起点开始,不空开、不重叠,一个接一个测量;(4)讨论:怎样可以让别人看清楚你的测量方法呢?(用笔做好标记)教师提问:那多出来这些该怎样记录清楚呢?

(分析:此处选择手掌作为幼儿进行探索的测量工具,根据幼儿的操作和示范,幼儿进行纠错和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结果从幼儿中来。操作中观察到幼儿会发现并不是正好多少个手掌那么宽,会多出来那么一点,原有单位长度不能表示时,该怎么办?引发了幼儿下一步的思考。)

2.操作活动二:运用做标记的方法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多出来的部分。

(1)幼儿用更小的单位来记录多余的、不足一个手掌的长度,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2)各种小手尺子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感知测量的相对性:手的大小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

(分析:本环节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再次进行测量“澄清”测量方法,为幼儿提供“腰带”作为操作材料,用做标记的方法进行测量,并用笔做标记,一目了然。教师在幼儿操作中观察一些清晰简便的记录方法,在集体讲评的时候将这些方法进行展示,鼓励幼儿清晰地记录。)

第三部分:运用多种小手尺子测量,探索和发现测量工具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1.讨论小手做尺子的多种方法。

2.任选两到三种小手尺子测量腰带,并做好记录

(1)操作要求:选择三种不同的小手尺子进行测量,一种方法用一根腰带,并把自己的方法和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且保管好自己的三根腰带。

(2)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附图:

第四部分:发现自然测量的误差,了解精确测量的必要性。

1.理解误差:人的手每次测量的长度并不非常精确,每次长度的不同就会导致误差。

2.区域活动延伸:其实减少误差有一样好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我这儿有卷尺,我们一起看看它长什么样吧,到区域活动中,我们量量腰带到底有多长好吗?

(分析:数学活动的儿童本位,就是从幼儿生活中来。在幼儿的一次次操作中,幼儿们体会到自然测量的误差,所以非常自然地过渡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怎样减少误差?那就又引出了“尺子”这个精确测量工具,让幼儿对测量有了完整的体验和感性的体会。)

二、回归“儿童本位”的案例实践反思

(一)理解“真”的童心

1.理解幼儿的思维,尊重幼儿的思考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理解数理逻辑知识并不是从客体本身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并从内部建构的。在案例的实践过程中,幼儿经验通过思考问题不断建构,比如:我请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这时候会激发其他幼儿的思考和表达。此外,教师的问题必须紧扣幼儿的思路,帮助幼儿进一步思考。当幼儿发现有多余部分不知如何测量时,教师马上提问:“怎样可以让别人看清楚你的测量方法呢?那多出来这些该怎样记录清楚呢?”当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小手尺子进行测量的时候,教师引出问题:“小手还可以怎样做尺子?”让幼儿用不同的小手尺子测量相同长度的腰带,进而感受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数量关系。

2.看懂幼儿的操作,发现幼儿的学习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数学和科学活动的实施要点中指出:要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数学活动一向重视幼儿的操作,我设计的这次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作为老教师,必须深入观察幼儿们的操作,幼儿操作时,教师并不仅仅是“巡视”,而是去发现幼儿们的学习。如:修改后的设计中,教师遵循着幼儿们的思考和发现,让幼儿们自由探索“多出来的部分”——以手掌宽为测量单位并不能解决的长度。这是幼儿们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如果幼儿操作时教师不仔细地进行观察,如何能发现幼儿们的学习能力以及他们发现的问题呢?就只会如之前的活动设计那样,循着老师预设的“精美”环节继续下去,幼儿的主动学习就被忽视了。

(二)追寻“真”的教学

1.关注幼儿经验,激发主动学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知识的过程。两次活动的设计出发点都是源于生活,但是第一次活动的设计在实践和推敲过后不难发现,“做围裙”这一环节并不是幼儿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的结果,而是教师“设计”的结果。经过思考后修改,幼儿对于测量理解的不断深入都是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操作后,再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教师循着他们的脚步去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活动设计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去提高主动获得经验的能力。

2.基于问题情境,理解数学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心里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但他们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并不会把这些愿望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通常在游戏、探索和思考中表达着自己的这些愿望。对于幼儿们来说,数学源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数学活动越是贴近幼儿生活,他们便越是喜欢。“测量”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在解决自己发现的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在理解“测量”的概念,不断在体会“测量”的意义。两次活动设计也让我明白了,问题情境并不是老师创设的问题,而是从幼儿中来的问题,老师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

3.立足实践操作,重视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作为参与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个体特征的有机综合。良好的学习品质包含了兴趣和好奇心、自主精神、创新精神等内容。数学活动并不只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数学活动要保证幼儿有充分操作的机会,在两次活动设计中,幼儿都有三次操作,在一次一次的操作中,幼儿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思考的机会。此外,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敢想、敢说、敢做。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把“探索周围的世界”变成自己的需要,让良好的学习品质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测量方法尺子小手
基于OpenCV的车身匹配间隙测量方法
基于CORS的高精度GPS测量方法在公路测量中应用研究
为小手点赞
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方法
胖乎乎的小手
大手牵小手
小手变变变
圆周运动角速度测量方法赏析
时钟就是尺子圈
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