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变革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探究

2020-06-07李秀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5期
关键词:教学变革教学能力职业院校

李秀英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及新时期对教师能力提升的潜在需求,因地制宜地建立了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对策,丰富和拓展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困惑的解决及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依据。更新教师的职业发展理念,培养教师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与素养,增强“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院校;教学变革;教学能力;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5-011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自从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等与工业、金融业等社会各行业深度融合以来,全国出现了利用“互联网+”模式改造传统模式的潮流,高校也不例外。在“互联网+”的新时代,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校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对当下高校教学现状,学生学情都或多或少感到职业困惑。在这种形式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适应教学变革要求,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才能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1 “互联网+”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现状

1.1 教师教学手段落后

1)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教师始终认为传统的教学效果良好,尤其是工科职业院校学科教师。由于课程理解有难度,更希望是用“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手段来教学,希望能产生很大的效果,可结果呢?现实仍然很骨干。我们老师苦口婆心,用心良苦,结果收效还是事倍功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学习兴趣降低,那么学习的主动性就大打折扣,尽管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很高,上课仍然是玩手机、睡觉,抄作业现象。从而教师教学目标也就受到了影响。

2)教学环境建设落后

“互联网+”新时代下,教师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的供给,但是职业院校面临教学技术设备陈旧,教学信息化资源受限制,专项资金不足等问题,在高职职业院校这个问题更加明显。

1.2 职业院校信息化素养落后

1)教师接收信息化素养薄弱

教师接收信息素养主要体现的:第一,信息的观念和传播信息的意识。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理念比较单一,基本是沿用的还是线下教师资源。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各大高校都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教师们对互联网的利用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传播知识的渠道更宽广。因此可以说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是不能前进的,而是我们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不强而已;第二,是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能力。职业院校教师对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比如:学堂在线、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等教学方法式实现跨学科跨地域的教育资源共享,使学生跳出课堂汲取更多知识;第三,教学媒体和信息整合受限。很多教师对教学资源和信息整合比较被动,基本上对学校提供的资源之外的信息资源不去挖掘和整合。一方面是教师本身是时间和精力导致的;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激励政策不到位、不合理。

2)教师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不足

教师教学过程组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意的启迪。教师如果没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就做不到教学过程的创新,比如:混合教学、翻转课堂、上下结合、探究归纳、做学统一等教学过程设计都是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研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符合“互联网+”新时代的步伐。

1.3 教学对象变化

近年来高职院校面临的教学对象多为“00后”左右的孩子,这与“90后”“80后”相比较,他们的生活背景有了不同凡响的变化,他们生长在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有著优越的家庭条件和丰富的社会认知,思维十分活跃,更乐于接受新事物,自信和创新能力也强,同时对网络的依赖性比较大。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会以互联网的渠道获取答案。由此可见,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滞后的话,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调动就很难了。

2 “互联网+”新时代教师教学变革新要求

201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了,新时代教学变革的新趋势,教师教学要进一步信息化、时代化。“互联网+”的新时代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问题,那么作为新时代教师教学就面对着新要求新趋势。第一,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条件的限制。知识获取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彻底改变了一所学校、一间教师、一位老师、一班学生的传统教育。第二,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和利用。身处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学习者,通过互联网共同协作学习、共建资源。第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线上线下互动,进行知识探究、思辨、互动与实践。第四,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关注个性化培养。第五,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学手段更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更加注重国际化。

3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在信息化的时代,现实倒逼教育教学要有新的思考,教师和学生都要各自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

3.1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从专业层面、课程层面、课堂层面等三个方面提升。

1)专业层面。教师教学专业层面要从专业社会需求分析与毕业生能力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确定。这一部分更多的是专业管理、专业负责人对专业的把握,但是专业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

2)课程层面。课程建设要从岗位需求调研、职业分析与能力标准、课程制定标准、一体化课程开发等方面去设计。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接收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层面。课堂教学设计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从课前、课中、课后把握。分析学情、确定目标、处理内容、过程设计、教法设计、应用教学技术、设计教学环境、学法指导、设计资源、设计教学评价等几项或多项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教师教学实施能力

1)灵活运用职场环境和生成环境。教师能用现场教学,就用现场教学,能用实物就用实物,恰当运用课堂生成环境,最大程度接近职场环境。

2)运用师生情感。教学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做到心与心的交流。倾听是老师实施情感教育,构件师生和谐关系的前提。信任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先决条件。教师要不断了解、倾听、尊重、负责、欣赏、赞美、热爱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思维鼓舞学生,用质朴的情感感染学生,才能构建出一种师生和谐共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氛围。

3)运用教学活动。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调查、头脑风暴、卡片询问法等组织教学过程。

4)运用评价激励。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激励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表扬再表扬,而是善意和恰到好处的激励,用丰富的语言,融入真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适当运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学对学生的爱。

5)恰当运用学生互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要带问题来上课,课上师生合作,共创问题情境,多处设疑,推动课堂进程,多途径交流,合作学习,建构知识。

6)运用反思诊断。教师根据各类数据分析,在课前诊断可能出现学习困难的内容、群体、环境,在后续教学中改变内容呈现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加强针对性教学。在课中根据现场及时反馈的数据分析,诊断出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难点突破情况,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在课后根据作业及知识运用相关数据分析,诊断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偏差,及时给予指导或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教学。

3.3 教师教学运用能力

1)教师正确运用图片、图案和视频等教学技术手段。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视频能使学生从中引起反思。

2)Flash互动动画。运用Flash动画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3)微小教学视频。编制录制教学视频,教师讲解知识点、技能点、工艺流程等,或者教师演示动作技能、操作流程等,便于学生课内外反复学习。

4)思维导图。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技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5)大數据分析。教师利用各种数据,对考核结果、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瞬间形成柱形图、扇形图等,用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6)运用实物、模型。把与教材有关的客观事物直接呈现到学生面前,供他们观察、聆听或触摸去直接感受。

3.4 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对教学现象进行整理、解释和深层分析,同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技术运用等问题有深入的理解,有独到的教育理念,形成个性化教学特色。

4 总结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变化是常态,所以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要适应教师教学变革要求,教师适应信息化、个性化的对象是势在必行。尽管我们一直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那么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要有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匹配的教师设施,服务与高职院校教学,全方位提高信息化的工作能力,为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做出更大力量的贡献,否则教师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参考文献:

[1] 肖芸,王倩云.“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讨[J].新西部(中旬刊),2019(5):166.

[2] 喻彩霞.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8,14(4):100-103.

[3] 刘永飞,刘五梅,杨秀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 2018,26(29):149.

【通联编辑:李雅琪】

猜你喜欢

教学变革教学能力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慧学南通”: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现状调查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