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病人在高职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06-07柯盈盈陈燕璇黄敏娟廖永珍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法考核培训

柯盈盈,陈燕璇,黄敏娟,廖永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指导者,是指一些经过特殊训练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的人,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景,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3种作用[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院校的扩招和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学教育资源缺乏与教育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SP教学法作为一种客观、有效的教学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角色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护理岗位的需求。多个研究表明[2-4],SP教学法在增强学生信心,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沟通技能和临床操作技能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深化护理教学改革,我校逐步推进SP在高职护理课程中的应用,现介绍如下。

1 SP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课程中的应用准备

1.1 构建SP应用管理教师队伍

组织教师参加中国标准化病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标准化公开课和初级训练师培训班,取得结业证书,掌握SP相关发展前沿、理论知识和实操技巧。培训结束后开展校内培训,以SP教学培训师为核心,由担任护理核心课程的专任教师为主要成员,邀请临床护士加入,组成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SP应用管理团队。SP教学涉及护理不同专科领域,从基础到临床,涵盖技能操作与人文实践,需要实现多专科横向与纵向扩展的综合应用、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是SP教学法普及推广的重要保障。如SP培训师主要负责SP招募培训管理以及脚本编写;不同护理学科教师更清楚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在选择、编制教学案例时发挥主要作用;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则能对护理任务的设置与实践给予指导;护理人文教师则关注涉及护患互动的人文知识与技巧训练。

组建SP应用管理团队后,统一护理专业教师对SP教学目的和意义的认识,通过定期到临床进修、与兄弟院校交流、教学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为开发SP教学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1.2 开发适用的SP教学项目

教师团队共同探讨,以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大纲、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各医院对本校往届护理专业实习生和毕业生能力的反馈,以及现代护士核心能力范畴,提炼出本校护理专业学生较薄弱的核心能力要素,主要集中在人文沟通技巧、宣教能力、冲突处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同时,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将SP教学项目作为对传统教学的补充,依照循序渐进原则,结合教学计划,以护理人文修养、护理学基础两门课程为突破点,逐步在不同课程中少量、分阶段、由浅入深、由普及性到专业性,针对性地开发适用于本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SP教学项目(见表1),分别编写针对教师、学生和SP的教学脚本。

1.3 SP招募培训

SP从来源上分为职业SP、教师SP和学生SP,三者在知识背景、培训难易程度、流动性、模拟真实程度等方面各有优缺点[2-4]。从可操作性出发,教师结合已开发的教学项目,分批招募SP。初期,从临床护士、非护理专业医学教师中招募SP。在第一轮应用后,课程教师、学生、SP对教师SP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进而规范SP招募要求,优化培训内容及方式,拟定SP考核评价体系。有了初期尝试阶段的积累,可进一步拓展,从学生话剧团和临床实习生中招募有兴趣的学生培训其成为SP。后期可逐步扩展,从学校周边村镇、教师家属中招募社会志愿者SP,组建较为稳定的SP团队。目前,SP团队中有教师6人,学生10人,社会志愿者3人,年龄18~65岁,能扮演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个案角色。

SP应用管理团队深入了解SP的性格、身体素质、患病经历等,结合拟开展的SP教学项目,定向分配SP角色和案例脚本,以降低角色扮演难度。如个性较为内敛、沉稳的SP,主要扮演内向情绪为主的角色,如悲伤、无助等;个性较为活泼、外露的SP,主要扮演外向情绪为主的角色,如愤怒、冲突等;有过类似病痛经历的SP可扮演相应症状的角色,更能准确表现当时的状态,如外伤、疼痛等。在教学开始前一周,以案例脚本为主线,根据培训方案[5]对SP进行角色培训,内容包括案例涉及的疾病背景知识和临床表现、角色的个性特点、情绪反应、可能说的话等。在正式教学前,由SP训练师、课程教师、学生志愿者与SP进行3次以上个案模拟训练,分析不同状态下的反应模式。在首次SP教学后及时通过面对面交流和微信交流等方式,反馈表演效果和改进方法,建立SP持续质量管理机制,以保证SP教学法切实有效。

表1 我校已开展的SP教学项目

2 SP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模式

2.1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SP培训合格后,主要用于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参考德国SP教学模式,分为“案例任务布置—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制订方案—小组成员与SP情景再现,完成任务—自我、学生、SP、讲师反馈—总结及延伸”几个环节。根据SP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目标,在课前3天或课堂上即时公布学生的角色、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补充必要的医学背景知识或病人特征。学生组成5~8人的小组,在课前或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制订工作方案。接着,教师现场随机抽取小组中一名成员上台扮演护士,与SP互动,完成工作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给小组其他成员每人发布一个具体的反思任务,如分析护士的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情感态度、逻辑条理等方面的优缺点。小组成员边观摩边思考记录。任务结束后,由SP、学生本人、小组成员、教师多维度进行引导式反馈[6],最后教师回顾教学目标,总结处理方案或策略,进行延伸学习。

2.2 在课程实训考核中的应用

除常规课堂教学应用外,SP还可以应用于护理人文修养1课程实训考核中。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学生在学习完护理人文修养1课程后要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角色观念,具有同理心,能初步应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能分析冲突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策略初步处理。课程实训主要考核“截肢病人及家属情绪安抚”“静脉穿刺失败护患冲突处理”两个项目4个工作任务。

考核前一周,教师通过微信学习群公布4个考核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考核按以下环节进行。(1)抽签:从4个备考任务中抽取具体的工作任务。(2)讨论(10 min):小组现场讨论,拟定针对该情景任务的工作方案。教师随机选取一名学生扮演护士,其余小组成员使用小组反馈表,针对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情感态度、处理方案4个方面进行观摩反思。(3)考核(10~15min):SP 还原案例情景,学生上前进行应对处理,如安抚情绪或处理冲突。小组其他成员观摩,反思优缺点,针对缺点给出建设性意见。(4)反思汇总(10min):考核结束后小组集合,反思处理过程,汇总意见填写反馈表格并上交。(5)教师结合现场表现和小组反馈表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3 成效与不足

3.1 常规应用成效

SP教学法已在2016—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人文修养课程、常用护理技术课程中逐步开展,实施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对SP教学法的评价和意见,显示应用效果良好。SP应用管理教师团队针对反馈意见,不定期集体备课,持续进行质量改进,并尝试推广至临床护理相关课程教学中。2019级护理专业118名学生对护理人文修养1课程中使用SP教学法的评价见表2。

表2 学生对SP教学法的评价[n(%)]

3.2 其他应用成效

除常规课堂教学和考核外,SP也应用于护理相关竞赛集训中。如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比赛学生集训时,应用SP训练学生在完成技能操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技巧,提高沟通能力,最终学生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多项。我校教师参加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时,在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SP教学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并进行课堂展示,获得一等奖3项。

3.3 不足与探索

SP教学法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在模拟护患互动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也受到学生的喜爱。但由于SP招募培训工作量大,学生SP流动性较大,课堂教学耗时较长,更适合小组教学,对SP应用管理团队能力要求也较高,目前每班只实施同一教学项目一次,普及性不强。问卷调查显示,常规课堂教学中直接与SP互动的学生不足10%,其余学生观摩学习,学生希望至少每组能有一次SP互动教学机会。因此,教师团队尝试在不同课程中探索小组SP考核、课外预约SP视频拍摄等模式,希望能让更多学生与SP互动,扩大受益面。此外,进一步规范SP招募、训练及质量管理流程;确定SP对学生考核评价的要点、标准、比例,按照不同护理任务考核的知识要点、技术能力与核心素质要求,形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总结前期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SP教学法在其他护理课程中的应用。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完善。

猜你喜欢

教学法考核培训
培训通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内部考核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