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学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析
2020-06-07王旭春简洪江
王旭春 ,简洪江 ,龙 艺 *
(1.遵义医科大学人文医学研究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6;2.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遵义 563006)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各国疾病谱和死因构成的首因从流行病、传染病已逐渐变为老年病、慢性病,而这些疾病更需要持续性的医疗、护理、保健指导,单一的专科医疗护理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由此,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内容。
社区护理学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区和服务人群,将医疗、预防和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并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目标,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也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其掌握社区护理工作知识和技能,是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的关键。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真实的情景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1]。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2],以学生的潜能为动力,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3]。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参与和经历、体验和反思、观察和总结,学会在不同情景中思索和处理问题。因此,我校在2016级社区护理学课程中应用了体验式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二年级中选取5个班396名学生作为体验式教学对象。
1.2 方法
1.2.1 时间安排 按照3年制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在二年级下学期之前,学生已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社区护理学课程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选用邵爱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社区护理学》教材,共安排32学时,其中理论课28学时,实验课4学时。实验课包括第三章“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共2学时)和第五章“社区人群的卫生保健”(共2学时)。
1.2.2 学生分组 在实验开始前,将每个班级学生随机分组,每组5~7人,共分成65个小组。各组学生自行推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整个实验过程的组织与安排。
1.2.3 教学内容 在第三章“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学习结束后,学生围绕社区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制作健康教育卡片,并在实验课上根据卡片内容分组进行健康宣教。在第五章“社区人群的卫生保健”理论学习结束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进入自选社区,在社区护理重点人群(儿童、妇女、老年人)中自行选择一类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在实验课上采用情景模拟方法分组进行汇报。健康教育卡片制作要求图文并茂、文字清晰、创意新颖,健康宣教时应根据卡片内容简单明了地汇报,使受众能明白健康教育内容。社区调查要求必须进入社区并拍摄照片,调查报告应当反映调查背景、调查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调查感悟,汇报时要求结合调查报告内容进行情景模拟,情景符合实际、突出主旨,形式多样。
1.2.4 考核方式 考核评价时,期末笔试成绩占70%,体验式教学成绩占30%。任课教师、基础护理教研室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体验式教学考核组进行考核,采用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本教研室讨论制定的学生参与社区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情况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其中资料准备占15%,资料基本内容占15%,幻灯片制作占15%,参与实验情况占15%,团队协作能力占20%,情景汇报占20%。(1)资料准备:资料内容是否客观、真实,资料是否齐全。(2)资料基本内容:资料是否能较好地体现相关知识与内容,能否反映社区卫生现况。(3)幻灯片制作:幻灯片是否符合汇报主题,内容是否清晰、准确。(4)参与实验情况:个人在实验各环节承担职责情况,任务执行情况。(5)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分工是否合理,团体精神体现情况,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情景汇报:汇报准备是否充分,汇报人的普通话和感染力。
1.2.5 评价方式 课程结束后,使用问卷匿名调查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共4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有很大作用”“有作用”“作用较小”“无作用”4个选项。在5个班级共发放调查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在社区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效果评价的4个项目中,没有学生选择“无作用”选项,说明学生对体验式教学认可度较高(见表 1)。
表1 学生对社区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n(%)]
3 讨论
3.1 社区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效果分析
3.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社区护理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将社区护理学理论知识与社区护理实践相结合,通过健康教育卡片的制作和宣讲、社区调查和情景模拟,提高了学生对社区护理对象的认识,加深了对社区护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社区护理学技能训练。社区护理学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区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和健康问题的多样性,健康教育中应贯彻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社区健康教育关注的不仅是个体,还包括家庭、群体和整个社区[4-5]。从表1可知,体验式教学对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和拓展知识面均有很大作用。同时,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核心课程知识,而且培养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了社区护理实践能力。
3.1.2 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群策群力,共同准备、参与、讨论、总结、演练。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了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健康教育卡片,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社区护理对象,有助于了解社区护理对象的实际需求;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理解社区护理对象的情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到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培养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亲身体验加深了护生对人文关怀知识的理解,角色模拟扮演帮助护生克服了沟通困难,有助于提高人文关怀能力[6]。
3.1.3 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验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摆脱了传统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4个项目的开展对促进知识理解、拓展知识面、加强团队沟通和增添课堂趣味有很大作用。体验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在项目活动中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想设计健康教育卡片,用自己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区人群,进入社区进行访谈、调查,回到课堂再总结,根据调查情景进行现场模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在学中做、做中学,不断开拓思维,提升专业素养。
3.1.4 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导致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利于对抽象的社区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8]。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4项体验活动,学生身临其境,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处理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达到了学习目的。对教师而言,通过体验式教学可获取第一手资料,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进程。同时,体验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区,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形式,增添了教学乐趣。
3.2 社区护理学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3.2.1 实验课时少 社区护理学体验式教学实验课仅4学时,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在情景汇报时由于时间有限,影响了学生的发挥。
3.2.2 学习负担重 按照我校三年制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学生要在二年级下学期进入临床实习前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设计制作健康教育卡片、走进社区开展调查、书写调查报告、编写剧本、练习彩排等,这些活动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3 教学场地受限 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离开学校走进社区,然而笔者所在的大学城位于新区,周围社区较少,故体验式教学很难实施,学生只能利用周末时间进入社区。
对于上述问题,可通过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等方式解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教学。
4 结语
社区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显现出很大优势,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社区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社区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还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要求适当运用体验式教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得到提升。体验式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值得在专科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