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培养在政治课堂的实践
2020-06-07张茹涛
张茹涛
(兰州市第三中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被看作是对思维方式的思考与反思。优秀的思考者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有着严格的要求,他们会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角色进行思考。为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尝试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政治课堂教学,这是一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实践,也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完美诠释。
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于1962年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罗伯特·恩尼斯在《哈佛教育评论》一书中提出,他主张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科学分析,这种思维方法风靡美国五十多年,已成为众多名校人才培养的目标[1]。批判性思维要求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根据不同问题做出合理判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认清自己。
一名优秀的思考者,往往从自身能力的反思、偏见谬误的总结、公平公正的思考等方面进行锻炼,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批判性思维之所以对现代社会发展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3个特征。
首先,批判性思维是思考者自我反思的必备能力。反思是个人成长过程的必要阶段,也是自我学习效果的最终检测。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经常不能理解一些概念、名词,如果能进行思考,找到原因,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就能将知识内化,形成自身知识体系。
其次,批判性思维具有科学清晰的思维程序,它可以使个人思维水平明显提升,柏拉图的洞穴理论与培根的“四假说”都意图说明我们掌握的知识存在不足和缺陷,唯有消除偏见与谬误,才能掌握真理。批判性思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科学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正确看待问题,通过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清晰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面临的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至于走向极端。
最后,批判性思维是公平公正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思考前提,使其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抛弃自私、狭隘的学习思维方式。只有不断消除偏见,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才会快速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将批判性思维培养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利用批判性思维的优势,结合高中政治课堂现状和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形成高中政治课特色。通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运用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等方式,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贡献。
2 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自2014年实施课改以来,许多教师将批判性思维培养与高中政治课紧密结合,并进行深入探索,其中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杜郎口教学模式被许多学校借鉴[2]。在推进政治课堂的创新改革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引入有助于高中师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养成自我反思、自我探究的学习习惯。然而,在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入政治课堂的过程中,师生并未深刻理解其核心意义,没有系统完整地进行科学训练,这也导致其难以打破自身思维的瓶颈。这些问题使得批判性思维培养在高中政治课堂难以体现,主要有3方面,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政治课与当今社会现状不贴合,不能解答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困惑;其次,创新教学理念流于形式,使学生对批判性思维产生误解,以为批判性思维就是与他人不停争辩,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脱节;最后,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受网络媒体上的信息影响,对政治课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对在高中政治课堂融入批判性思维培养进行思考。
十九大以来,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核心主题,注重对学生的政治观念、思维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政治课有着鲜明的方向性和政治性,但学习是“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政治课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并不冲突。通过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社会问题,客观看待我国历史,尤其是近代政治的发展脉络,加强对政治学习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第一,融入批判性思维培养是适应高中政治课改革的必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课座谈会上提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创新。如何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3]。由此看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教学是必要的。
第二,培养批判性思维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就是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高中生对待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应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高中素质教育将这种思维锻炼引入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这也是为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发展。
第三,融入批判性思维培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中政治课堂是我们实施创新课堂教学的主要领域,我们将教学内容形成一个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教师积极讨论成为政治课堂的“新常态”。教学质量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而且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上。关注学生需要,解答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疑惑,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的兴趣也会提高。
整体看来,将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是对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为本位”的一次重要实践,能够培养出高素质、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传统高中教学唯成绩论,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具有批判性思维,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主要力量,他们能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逻辑论证。高中素质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定的准备,而批判性思维培养将会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长期探讨的重要课题。
3 批判性思维培养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教学理念的更新推动教学实践做出必要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拓宽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担当、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以此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批判性思维培养从政治学科的逻辑框架、问题思考、合作探究、课堂氛围4个方面推动高中政治课改革创新,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1 学科的逻辑框架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础
课本是政治课的物质载体,它贯穿于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始终。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科学批判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教师明确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意义所在(见图1)。教师对课本知识的科学总结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开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框架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白了学习内容,形成一定知识框架,减轻了学习负担,同时也能加深其对课程的整体认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政治观念,思考开设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例如,在高三整体复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知识框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告诉学生如何在回答简答题时拿到较高分数。
3.2 提出问题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图1 政治课内容总结
课堂讨论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政治课理论性强,趣味性不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难和谐有序。讨论的话题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引人深思,这就要求我们将问题设为一般性的简单提问,即苏格拉底式提问,增强讨论的系统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最后总结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逐渐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科学理性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讲授我国的政治制度时可以提出问题,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度。学生甲回答:“是因为我国的特殊环境决定了中国社会只能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政府。”学生乙补充:“近代以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等历史事件都证明,在我国实行西方政治制度的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学生丙回答:“民主、人权只不过是西方国家干涉我国内政的借口,中国人要对自己的政治制度有基本的自信。”通过3名学生的回答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学会辩证地看待西方社会对我国发展的态度,重新思考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等。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也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突出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有利于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
3.3 合作探究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高中生朝气蓬勃、活力无限、自我意识强。苏格拉底认为,认识到自己无知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思考者。教师可以拿一杯水和一个杯子做比较,“只有杯子空了才能装满水”,提醒学生不断思考,自我反省,明白合作的重要意义。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与同学交流想法,合作探究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中有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专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学生甲回答:“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赋予的各种权利时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学生乙质疑:“为什么军人、老人等特殊群体享有一定特权,而普通人就没有?”学生丙回答:“必须提倡公平正义的环境,军人履行了服兵役的义务,关爱老幼是公民正义的体现,这不是特权。”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理解了社会规则的存在必定有其合理性,而交流互动、集思广益的合作探究也有利于增强其责任意识。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只有明白自身的社会角色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教师要利用合作探究将课外学习与课堂知识讲授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发现思想政治与社会的关系的同时,还接受了道德教育。
3.4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的“你讲我记”“考试背重点”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例如,受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高中生很难分辨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对错。教师可对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回应学生质疑,使学生明白:一个社会问题在网上被热议,通常是娱乐公司或资本市场等故意为之,一切行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正是“经济生活”中对企业的概念界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教师最后可以将问题落在“企业的社会责任”话题上,师生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探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
政治课属于人文社会学科,要求学习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社会观察能力。批判性思维就是科学、批判地看待一切存在的问题,避免先入为主的个人偏见和错觉。教师和学生要不断学习,只有摒弃糟粕,养成相互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提升师生思维水平。
4 结语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高中政治课改革创新的主动探索,师生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批判性思维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努力,而政治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师生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我国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