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蔡某某”们变乖
——呼唤优良家风

2020-06-07张舒婷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家教家风

张舒婷

2019年10月,大连十三岁男孩蔡某某杀人案登上网络热搜,刺痛人们神经,令人痛心疾首。众多网友和专业人士请愿修改法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笔者认为,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的加速,犯罪人确实有逐步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似乎也有其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但修改法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

一个失足孩子的身后往往有一个教育失败的家庭,未成年人犯罪归根结底是教育出了问题,而这问题的责任不能全部推给社会和学校。家庭教育,特别是良好的家风教育尤为重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当下最迫切的是呼吁全社会做好家风建设,这或许是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更加立竿见影、标本兼治的方法。

据了解,十三岁男孩蔡某某的犯罪行为并非没有先兆。案件曝光后,多名居住在蔡某某家附近的女士都表示曾遭蔡某某尾随,学校同学也反映,其在校期间曾骚扰甚至强行搂抱女同学。而女同学家长报警后,蔡某某父母却一味偏袒儿子、推卸责任,还咬定对方是诬陷。如果探究蔡某某的犯罪成因,毫无疑问,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缺位、恶劣家风的熏染应当是重要因素。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品质与精神风貌,是一种自我勉励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华儿女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审稿已于2019年10月21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拟将“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写入法律。家庭教育是人性品德塑造的起点和基点,强化道德的教化作用,加快优良家风的建设速度,已经迫在眉睫。

无知者无德,无德者无畏。人们对法律规范的认同,归根结底是对法律规范背后所蕴含的道德观、价值观的认同。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古人重蒙养正,以慎其习,使不漓其性耳。今日孺子转盼便皆长成,此日蒙养不端,待习惯成性,始思补救,晚矣”(孙奇逢《孝友堂家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课堂教育和社会教育所远不能及的,为人父母应当用一言一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将孩子人生的第一堂课真真切切教好、育好,将家风家教真正内化为孩子的健全人格和善良心性。试想,如果蔡某某的父母能懂得这些道理,怎么会把孩子溺爱成冷血无情的杀手呢?若“蔡某某”们的父母能反思一下自己的家风家教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多一些品德熏陶,少一些溺爱纵容;多一分对法律的敬畏,少一分对违法乱纪的侥幸,那么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率才有可能下降。

防微方能杜渐,只有从最基础的家庭教育做起,从良好家风建设抓起,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并举,法律才能真正被信仰,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法治。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家教家风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家风伴我成长
“好奇”的代价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