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开
2020-06-05牛泽群
牛泽群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吟咏月季的诗句。
辽阳市的市花,就是月季。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获得者、辽阳市委统战部民族科科长赵宇红,也正像一朵月季花,无论严寒酷暑,不惧风吹雨打,日复一日绽放艳丽的色彩,播撒馥郁的芳香。
一串闪光的数字勾勒出赵宇红砥砺前行的足迹:参加工作30年来,她踏遍辽阳市各个少数民族乡村,行程1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从2005年到2016年,11年的时光,她一个人撑起一个科室;2012年至今,她身患甲状腺癌8年,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少数民族群众的贴心人
2012年年末,一个寒风凛冽的上午,上百名回族老年人聚集在市政府门口。
“牛羊肉涨价了,政府能不能给发些补贴?”
面对这个新情况新问题,刚做完癌症手术不久的赵宇红一边与上访群众面对面交谈、心贴心沟通,一边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要向兄弟市了解情况,到市场实地走访,了解牛羊肉价格;然后要与市物价局和市财政局沟通协商,与市统计局和市公安局认定辽阳户籍的回族居民人数;最后整理资料,向市政府提交解决办法。
就在上访群众缓和了激动的情绪,带着期盼离开之时,这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已经按照轻重缓急,在赵宇红脑海中形成了一套缜密可行的措施。接下来的几天,作为民族科的“光杆司令”,赵宇红拖着虚弱的身体奔波于市场和各职能部门之间。该哪個部门办的,就协调哪个部门抓紧办;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就赶紧请示上级开会协调。很快,市财政将此项补贴纳入年度预算。2013年至今,为回族居民中的五保户、特困户和低保户发放补贴1.1万余人次,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赵宇红牢记于心。她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党的政策落实到群众的身边,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里。
2013年,供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使用的墓地受到邻市某尾矿坝渗水影响,需要政府安排一块新墓地。此事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新墓地既要符合这些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又要让居住在附近的其他民族群众能够接受;土地使用涉及环评、土地、规划、林业等多个职能部门,其中几个部门的图纸还不尽一致。
千头万绪,困难重重,赵宇红“咬定青山不放松”,像蚂蚁啃骨头一样解决这个难题。接下来的两年间,她穿梭于各职能部门之间,光协调会就开了二三十次;走遍了城市周边的荒山,光鞋子就磨破了好几双。身体虚弱,她就多跑几次;皮肤对紫外线过敏,她就戴上帽子口罩,穿上防晒衣,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2016年年初,新墓地选址敲定,被列入当年市政府20件实事之一。半年后,征地手续落实,土地使用证办理完毕,新墓地投入使用。
“尽管民族科长期只有我一个人,我也要努力把民族科打造成少数民族群众之家。”赵宇红说。
每当有少数民族群众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前来寻求帮助,赵宇红都会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耐心解释民族政策,想尽办法协调解决群众的难心事。多年来,她接待的来访少数民族群众自己都已经数不清了。近年来,她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更改民族成分上百件,答复市长公开电话、民心网、市信访转办件等50余件,处理率达100%。
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的推进者
“辽阳市满族群众有11万人,主要集中在两个满族乡,经济实力比较强;朝鲜族群众约有1万人,青壮年以外出打工为主……”提起辽阳市少数民族乡村的经济发展,赵宇红如数家珍。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赵宇红走遍辽阳市各个少数民族乡村,逐步摸索总结出适合东部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产业基地+农户+农业经纪人”种养殖链条模式和适合平原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流转土地(农户带土地入股)+合作社”集约模式。
2019年,在吉洞峪满族乡,一片片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田野里,食用菌由2018年的110万棒增加到2100万棒,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各村纷纷成立了食用菌栽培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冷库和晾晒坪,香菇和花菇远销广东、上海,一个大棚的年纯收入达到七八万元。
在甜水满族乡河沿村,群众利用附近山泉水四季长流、常年恒温的独特优势,建起了冷水鱼养殖基地,养殖的金鳟鱼、虹鳟鱼远销北京、哈尔滨等地。
祁家镇朝光村充分发挥朝鲜族民俗村特色优势,发展农家休闲旅游,成为辽南地区远近闻名的朝鲜族风格美丽乡村。
近两年来,赵宇红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379万元,争取市本级投入100万元,着力改善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状况,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发展产业。目前,辽阳市少数民族农民年人均收入已经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持平,有的民族村年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远远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少数民族乡村全部达到了“五通十要”的省级标准。
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者
作为东北地区最古老的城市,辽阳有着2400多年历史,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交流融合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赵宇红牢记民族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推动民族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辽阳一中的西藏班,至今已开办30多年,为来自雪域高原的5000多名藏族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每到藏历新年,赵宇红都会抽出时间,带西藏班的学生们去旅游。2008年,赵宇红从省里请来专家,组织学生编排了40人参演的群体舞蹈《美丽的格桑花》,参加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在剧院后台,赵宇红见演职人员太多,就悄悄走到剧院外面席地而坐,在风中静静等待……节目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两天时间连演5场,成为辽阳一中西藏班的保留节目。
四年一届的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赵宇红带队参加了4届。从赛前挑选人手、组织训练到参加比赛,赵宇红全程与参赛人员同吃同住。辽阳代表队多次在运动会上摘金夺银,创下了辽阳市参加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
“辽阳市锡伯族群众有一个药方,治疗跌打损伤效果很好。下一步,我打算好好挖掘一下。”赵宇红告诉记者。多年来,她在挖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方面硕果累累:满族的《罕王脱险》《龙凤村》等文献已被收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辽阳市卷》;锡伯族舞蹈《哈尔巴》、朝鲜族的《农夫歌》《亨打令》、回族“杨麻子”魔术等少数民族文艺项目已广为人知。此外,她还积极运作建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基地、朝鲜族象帽舞推广基地、蒙古族马头琴培训基地。
“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长借日边红。”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赵宇红,在“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路上,不忘初心再出发,不负韶华再追梦,奋力前行,足音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