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本区域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相关探索

2020-06-05李静文

好家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参训课程设计幼儿教师

文 李静文

随着幼儿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增多,一种“漫不经心”的培训现象产生了。一些教师缺乏参加培训的内驱力,时常出现“幼儿园派我参加学习,我‘不得不到’但‘人到心不到’”的现象。这些教师在培训中往往参与度低,难以实现培训的目的。反思此种现象,其原因在于:培训课程理想化——“好听不中用”;培训课程学术化——“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形式单一化——“你讲我听”。随着培训形式及内容的多样化,我们怎样才能使幼儿教师的培训更具魅力与实效呢?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本区域为满足幼儿教师的实践需求,有效支持教师学习,进行了优化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相关探索,实现了培训由“组织外控式”向“个体内生型”的转变。

一、课程设计“四结合”原则

(一)整体与分段相结合

整体架构,分段设计。参训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应采用整体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在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联系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并形成课程序列。在注重整体设置培训课程的同时,还要注重分段目标的细化和分段课程的设计,注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培训内容各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前后协调统一,保证幼儿教师培训课程的系统性和分段性。

(二)基础与发展相结合

夯实基础,关注发展。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情境,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需要调动知识、能力、态度等多种要素,各要素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并在互相协调中完成教学。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随着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培训课程适宜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在设计培训课程时既要关注全局,又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理论知识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充分发挥各种教育理论的价值。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理解真理,检验真理,推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幼儿教师在培训中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指导,都要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教育教学实践带动了教学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四)PCK 与全面育人相结合

关注学科教学知识,全面育人。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简称 PCK),即教师特有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我们的课程设计中既要关注教师PCK,又要重视加强师德教育,生成榜样意识,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以教师对教育最真实的感受和领悟去感染参训教师,发挥教育文化的感召作用,注重培养参训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课程设计“五步”模式

基于区域课程设计的“四结合”原则,本区域幼儿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主要由以下“五步”构成。

(一)确定培训需求

本区域做培训需求调研主要采用两种方法:问卷调查法和需求访谈法。85%的调研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参训幼儿教师进行定向调查,样本覆盖全体教师。问卷设计以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调查方式采用E 化调研,例如,用微信端发出调查问卷,在线收集并从后台导出参训教师的名单,最后形成统计结果,非常简单快捷。15%的调研采用“访谈法”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作为补充。紧接着,分析参训教师的基本需求,调研参训教师的期望值并进行整合,分析参训教师的层级,确定培训需求。

(二)确定培训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参训教师完成培训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期望值,关注的是参训教师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培训者教授了什么。本区域幼儿教师培训课程的目标是以参训教师为主体,体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既要符合教师专业标准和当前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又要考虑参训教师的需求、特点与层次。目标定位还需考虑到教师立德树人的职业特点,挖掘并体现课程对教师专业实践的迁移价值,更好地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确定培训模块与内容

依据教育部2012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提供学时建议和内容要点。内容要点是对专题内容的简要说明,可结合参训教师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区域实践性培训课程占比是70%左右,通过手机客户端把培训课程菜单推送给全区幼儿教师,由幼儿教师自主选择,园长根据该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园级初审和区级复审。

(四)确定培训方式

本区域采用研训一体化的培训方式。研究和实践证明,幼儿教师任何教育理论与理念的内化和实践策略的获得,都不可能通过一次或几次的培训活动完成,需要在一系列的后续实践活动中不断进行应用,才能真正完成内化过程。因此,本区域将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在每一次理论培训活动后,立即引导幼儿教师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辅以案例观摩和现场研讨及岗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内化新经验和新认识,并将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培训与提高的主题来源与切入点,构成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过程。

(五)评价培训效果

本区域从四个层面对幼儿教师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第一层是反应层面的评估:通过考勤,观察参训教师的学习状态,并让参训教师评教,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感受以及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第二层是学习层面的评估:通过现场研讨参与度、作业展示等方式,分析参训教师培训后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第三层是行为层面的评估:通过对参训教师培训后的行为追踪,了解他们回到工作岗位之后,应用培训中所学知识和技能引起的行为变化。第四层是结果层面的评估:通过向园长了解参训教师的收获给幼儿园带来的变化。

三、区域培训课程特色

(一)三贴近:注重培训本体的需求

幼儿教师的工作方式是一日活动的课程实践,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本区域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贴近实际工作,突出“以园为本”的问题意识;贴近课程,凸显“以儿童为本”的专业意识;贴近教师心灵,彰显“以师为本”的发展意识,增强了参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二)三为主:注重培训课程的创新

本区域培训课程针对一线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和真实需求,贯彻“三为主”的思想,即构建以“更新教育观念,追求教育智慧”为主的“创生型”课程;深化以“提高教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体验型”课程;提倡以“阅读反思、课程实践研究、经验提炼”为主的“反思型”课程。

(三)三结合:注重培训方式的变革

教研与培训相融合的培训方式,从解决幼儿教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式、案例引领式、体验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很好地实现了“三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关注整体发展与分层培养相结合,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现场观摩研讨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提供泛在学习课程,从而使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三服务:注重培训目标的实现

为教育服务,引领幼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广大教师践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高教育能力与水平;为教学服务,以《专业标准》为重要依据,致力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着力解决园本课程建构和实施问题;为教师服务,利用“互联网+”,菜单式呈现培训内容和方式,供教师自主选择,实现了培训全周期伴随、全流程互动、全方位评估。

本区域立足于优化区域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帮助参训幼儿教师找准定位,助力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激活了参训幼儿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从“你让我学”转向“我要学”,从“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激起了每一位参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实现了“育人”与“育己”的双重目标。

猜你喜欢

参训课程设计幼儿教师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