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植物在动画场景中的应用
2020-06-05湖北工业大学435100
(湖北工业大学 435100)
一、传统植物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
植物的某些特征、姿态、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感受,中国传统植物中松、竹、莲花因其独特的造型特征使得古今诗人画家为之赋诗、投墨,予以赞美。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通过比拟联想赋予了这些植物新的文化涵义,被赋予文化涵义的传统植物用于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与意境。
竹:竹叶青翠挺拔,竹竿节节挺拔,有拔节发叶、蓬勃向上之势,受到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性格坚贞,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有燃烧竹节保平安的习俗。所以竹在中国的装饰绘画中亦被称之为平安吉祥的象征。
松:松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常青树,不管冰冻风寒依然挺拔茂盛。人们赋予它意志刚强,坚贞不屈的品格,它与竹梅一起比作“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更爱它的长青不老,在传统文化中它也是长寿的代表。
莲花: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图1 《武侯高卧图》明•朱瞻基
图2 《竹西草堂图》张渥
图3 张大千所画荷花
二、传统植物在动画影片场景中的表现
影视动画的场景不能够被单纯的认为是背景,场景与背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场景包含时间、空间两种元素,而背景只包含空间元素。动画的场景是人物角色思想感情的陪衬,是烘托动画主题的要素。在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动画影片中,得益于场景在画面中的较大比重,传统植物造型在动画场景中“意韵”的表达是最直接最清晰的,且最能够吸引观众关注的元素。
1.中国水墨动画中传统植物造型
中国水墨动画《牧笛》和《山水情》,作为体现中国风骨的代表作,这两部影片采用的是水墨动画的技法,在这两部影片背景中以竹林,松树作为主体物的画面比比皆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技法绘制出的松竹不仅自然且古朴,应用于动画场景中也饱含寓意。《山水情》讲述的是一名老琴师昏厥在道路上被一少年所救,老琴师为了报答少年,在疗伤期间教予少年琴技,并在临行前将随身携带之琴赠送给少年的故事。
这两部水墨动画场景中对于竹子的刻画倾向于使用穿插的方式以及浓墨淡墨的绘制技法来突出画面的层次感,在背景的处理上也采用了留白手法,以虚带实,使画面呈现出高度洗练的视觉效果。图片中的竹子虽然挺拔竹叶却并不茂密,看起来略显单薄,但是给人一种点到即止的感觉。近处的竹叶和远处的竹叶,使用浓墨淡墨区分开来,颜色也有所不同。画家通过三两株竹子的刻画,背景大面积留白烘托出了冬日萧瑟落寞的情感。(如图4)
图4 《山水情》片段
影片《山水情》中对于生长在崖边的松树也有具体的镜头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被赋予意志刚强,坚贞不屈的品格。画面中位于最前面的松树用墨较深,树干肌理以及松树叶细节表现与远处的山峦、小路产生了虚实对比。剧情中少年不畏冬日严寒,沿着山间小路向崖顶一路奔跑送别恩师,画面中出现的竹子以及积雪的松树恰好暗喻了少年的重情义、坚韧的君子品格,影片结尾也升华了琴师和少年之间忘年之交的友谊,故事情节也在此达到了高潮。(如图5)
图5 《山水情》 片段
影片《牧笛》作为中国水墨动画的佳作,片中幽静深远的背景、青山、翠竹等作为中国画常见元素,搭配上背景音乐中悠扬的笛声为影片赋予了一丝空灵的气质。该影片对于竹林的刻画方式也同样基于墨色浓淡以及竹叶“虚实结合”拉开空间的方法。近处的竹子用墨比较浓厚,颜色也相较背景更深一些,位于后方的竹林用墨较淡相比于前景墨色也更湿润。如图6,右下角的竹子颜色最深,其次为左上角,颜色最淡的为画面中远处的竹林,不仅竹叶颜色进行了区分,竹叶的朝向也各不相同。
图6 《牧笛》 片段
影片《牧笛》中的竹林场景相比于《山水情》而言更为茂盛,一方面是因为故事背景设定的季节不同,冬季的竹子稀稀落落并不像春末夏初的竹子那般翠绿茂密;另一方面,从故事情节而言《山水情》结局少年与琴师分别更多凸显的是一种分别之时落寞的情感,影片《牧笛》中主要讲述的是孩童脑海中的奇妙幻想,两种情绪不同而产生差异也理所应当。图6中前后竹叶左顾右盼,还有片片竹叶点缀于画面之中。竹叶颜色鲜艳,竹叶的重叠关系虚实呼应,营造出一种通透而又灵动的意境,呼应了《牧笛》中牧童活泼好动的孩童性格。
2.《功夫熊猫3》中传统植物造型
中华传统植物中的松树竹林也广泛运用于美国动画场景中。近年来,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青睐于东方文化资源,不论从剧情选择,还是人物造型方面都大胆而合理的运用了绘画艺术、民间艺术、传统哲学等东方文化元素,并加以创新。如《花木兰》系列、《功夫熊猫》系列的中国风动画电影中,竹林这一元素是影片背景中的常客。
图7 《功夫熊猫3》 片段
图8 《功夫熊猫3》 片段
如图7,与《牧笛》《山水情》中竹林“写意”的表现手法不同,《功夫熊猫3》中竹子表现更趋向于现实生活中的形态。中国水墨画中对于交待竹子前后关系倾向于虚实结合的方式,前面的竹子墨色较深,后面的竹子墨色较淡。反观《功夫熊猫3》动画场景中竹林的表现是建立在电脑技术上的,该影片中的竹林背景,更多的是依靠三维软件建出竹子模型后打上灯光,通过调整灯光照射与场景渲染呈现在观众眼前。这样借助软件的处理后做出来的场景接近现实,也可以灵活调整竹子的摆动幅度。
例如《功夫熊猫3》中竹子具有现实生活中的竹子不可能达到的弹性,竹子的枝干可以像弹弓一般弯曲,由此联想到了《猫和老鼠》中的一些经典画面:被压扁成纸片一样的汤姆猫,如同橡皮糖一般有弹性的杰瑞。和竹子被弯曲成夸张角度一样这也是美国动画惯用的夸张手法。虽然影片中竹子的形态脱离现实,但是除此之外的各种因素却极力追求真实。经过渲染处理后竹子的颜色也变得更鲜艳,在不同角度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度。通过电脑软件处理后的竹子虽是中国传统植物,却满满都是“美国式幽默”,与《牧笛》《山水情》中竹林相比给观众带来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感觉。
3.日本动画《怪化猫》中传统植物造型
动画《怪化猫》以日本怪谈为基础,加上创作者对原故事的理解而创作出新的故事。片中包含“浮世绘”、版画、国画的形式和元素, 植物也采用中国山水画中常用的植物造型,莲花,青竹等其他很有特色的造型,画面既具有古典版画的淡雅,鲜艳诡异大胆的用色,完全用线条、色块和装饰图案拼装出来的画面,为观众带来了华丽而又奇异的视觉体验。
图9 《怪化猫》片段
图10 《怪化猫》片段
图11 《怪化猫》片段
传统植物造型在《怪化猫》中的表现更趋向于浮世绘风格,在维持了传统植物优雅姿态的同时,片中传统植物背景抛弃了以光的变化形成条件色的色彩观念,抛弃了目前大部分动画作品普遍采用的动画写实美术风格设计,为追求浮世绘般的平面装饰美术风格甚至抛弃了空间感与景深。整体美术风格强调平面装饰美,画面中大量使用各种色块红、黄、蓝等色,带有极强的装饰感,而且大量的色彩搭配并没有给观众带来眼花缭乱的感觉。这在于动画采用了以墨色作为底色,纯色圆点作为装饰,画面整体看起来才不会感觉突兀。
三、结语
动画片的艺术性最主要的是用视听语言去感染观众,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动画场景通过造型、色彩、光影和构图等来体现。从自身创作出发,动画场景的构造首先要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要求,准确地展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地理环境和时代特征为动画角色的表演提供合适的舞台。在制作一部动画前,首先要确定动画的整体风格。如果要营造热闹、浓烈的氛围,不仅人物的表情动作适当夸张处理,植物的排列也应趋于密集,颜色鲜艳;营造轻松幽默的氛围,植物造型可以借鉴西方动画中的运动规律,赋予其弹跳、拉伸等特点,植物在背景中也应当契合动画角色的表演。
自古以来人们根据传统植物的造型与习性而赋予其更深层次的寓意,这种寓意也可以和动画中人物角色进行匹配。早在《诗经》中塑造人物形象时,就开始注意根据人物性格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环境,力求通过不同的环境描写来反映不同的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与客观环境相对应。如《硕人》一篇中就详尽记载了庄姜的美貌,以瓠犀比喻美人洁白整齐的皓齿,以娇嫩茅草比喻美人的玉手,用植物抓住了庄姜最美的特征。在动画场景中,通过运用植物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可以进一步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