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中“衔绶鸟”图像解析

2020-06-05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710054

大众文艺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金银器鸳鸯孔雀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710054)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水平发展最为强盛和包容的一个时代,从唐代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中可以看出唐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借鉴和交融,同时也反映出盛唐之年的繁荣昌盛为精神及审美文化发展赋予强健的生命力。查考“衔绶鸟”的名称,有斯坦因在《亚洲腹地》中称之为“衔物立鸟”;新疆的考古学者称之为“戴胜利鸟”“戴胜衔绶鸾鸟”;夏鼐先生称之为“立鸟”;《正仓院展》所附的《用语解说》中称这种图像为“含绶鸟”;宋代欧阳修、宋祁在《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中将这种图像称之为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多数近现代学者在研究这种图像时称之为“含绶鸟”。经查证“含”是“藏在里面,包容”的意思,“衔”有“用嘴叼着”的意思,唐代称这种图像的结构也为“鸟种”+“衔”+“所衔之物”,所以笔者认为用在形容这种图像时“衔”字要更为准确一些,故称之为“衔绶鸟”。

一、“衔绶鸟”图像

“衔绶鸟”图像最初发现于粟特,后通过丝绸之路经新疆传入中原腹地。英国的斯坦因最早建立起汉代鸟纹与萨珊王朝之间的关系,汉代画像石中的“衔绶鸟”线条流畅,造型灵动。萨珊时期的衔绶鸟形态特征较为僵硬,简单,颈后有两条绶带,向后飘飞,口衔有一串项链形物,下垂三珠,其颈部与翅膀上都有一列连珠纹,这些萨珊式立鸟纹的特征在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壁画中以及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器刻纹上都有出现,而唐代的衔绶鸟造型精细巧妙、线条灵活,这种线条的流动性是对汉代图像的传承。

二、唐代“衔绶鸟”图像的类别及其内涵

1.唐代“衔绶鸟”中鸟形态的类别

通过对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中“衔绶鸟”图像的归纳整理发现,“衔绶鸟”图像中鸟的类别有凤鸟、鸳鸯、孔雀、雁等,分别具有不同的象征内涵。

凤鸟的形象在唐代是最常见的,被誉为幸福的使者,自古以来,凤鸟就被视为吉祥之鸟,又被称为鸾鸟、青鸟,唐代的凤鸟图像多以舞姿出现,常被称作“舞凤纹”。田自秉称:“鸾是善舞之瑞鸟;而舞凤者,应以称之舞鸾纹更为确切。古者以鸾舞比喻和乐,其意亦想通。”。在何家村出土的鎏金鸿雁纹银匜中有鸳鸯衔花草图像与鸿雁衔花草图像。鸳鸯在古代被视为珍禽,又被称之为匹鸟,唐代的装饰艺术中极为重视感情类题材,所以,鸳鸯经常成双成对出现在唐代的装饰图像中,因此也有情爱之意,所以古人经常将鸳鸯视为象征着坚贞不渝的爱情。鸿雁纹在唐代也是较为常见的装饰图像,因为鸿雁飞行时,整齐有序,所以在唐代的官服中常用嘴衔瑞草的鸿雁纹做装饰。唐德宗将“守序”的性格赋予衔绶的雁鸟纹,用之装饰观察使时服,利于其显示威仪。

孔雀在唐代也被视为瑞鸟,是传说中拥有九德的吉祥鸟,孔雀也代表着爱情,唐代以“雀屏”比喻得成佳偶。孔雀因羽毛优美色泽亮丽,在古代经常作为装饰图形元素出现,如何家村出土的孔雀纹银盒。何家村出土的金银器中的“衔绶鸟”图像除鸟类以外还有神兽,如鎏金翼鹿凤鸟纹银盒,盒盖中心是一只口衔绶带的双翼平角牧鹿,还有鎏金双狮纹银碗上的纹样为双狮衔花草对称站立。

2.唐代“衔绶鸟”中“物”的类别

唐代“衔绶鸟”图像包括衔绶带鸟纹、衔花草鸟纹与衔珠链鸟纹,其中衔绶带鸟纹与衔花草鸟纹最常出现在唐代的器物装饰之中。绶带是古代用来系佩玉、官印以及收扎帷幕的丝带,曾被纳入礼制规范,以不同颜色或者花纹表现不同身份和等级。因绶带中的“绶”与“寿”同音,有长寿的意思,寓意长寿吉祥,绶带在唐代的应用极为广泛,尤其出现在铜镜中,经常作为镜面的装饰花纹出现,绶带因为可以自由飘动和摆放,在装饰图像中可以达到统一画面的效果,同时还能依据画面中人物的动态设计绶带的漂浮方式,使画面极具动态。

衔花草鸟纹中大多为折枝花,寓意吉祥,如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中的鸳鸯衔折枝花,四周皆以折枝花作为装饰,整体构成圆形为主。衔珠链鸟纹在粟特艺术中较为常见,粟特美术中的“衔绶鸟”不仅口衔珠链,鸟的颈部也有项圈装饰,且项圈上还有珠链图案,此外,鸟所站立的平台上也有横向的珠链图像。

三、唐代“衔绶鸟”图像的构成样式与艺术风格

在粟特织锦的装饰图像中,衔绶鸟图像与唐代金银器中图像的构成形式极其相似,唐代大部分对鸟皆对称站立于花瓣上,形态生动写实。唐代的表现方式相比粟特则更加艺术化,以花草纹代替团窠作为装饰图像,造型生动饱满,其中“衔绶鸟”的整体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对称图形、团状图形以及呈独幅图形散布于器物四周作为装饰。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中的凤鸟嘴衔折枝花呈团状图形,其形象极具艺术性,凤鸟的头部由折枝叶设计而成,胸部、腹部和尾部皆以折枝阔叶组成与四周的折纸花叶完整结合为团装图形,视觉效果有极强的平衡感,古人追求和谐圆满的生活,因此这种团状图形有着丰满的视觉效果,鸟的特征与周围折枝花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充满了人文精神内涵,唐代金银器中鸟的装饰图像大多以写实为主,这种极具艺术性的设计形式较为少见(如图1)。唐代对鸟的种类常为鸳鸯、鸿雁、孔雀等,大部分对鸟的形态为站立姿势,且颈后有绶带。唐代出土的孔雀方纹银盒装饰图像中的衔花草孔雀纹、鎏金双雁纹银盒装饰图像中的衔花草双雁纹和线刻鸳鸯纹银盒装饰中的鸳鸯纹都以对称的形式展现。在鎏金石榴花纹银盒中,衔花草鸟纹与团花纹相结合,均匀环绕排列与宝相纹、石榴花纹四周。

图1 凤鸟衔花草纹

四、从图像叙事的角度看“衔绶鸟”纹的象征意蕴

因为有了观念的象征才产生了形象意义,只有通过意义的阐释才使得传播效能最大化。中国人自古就对“衔绶鸟”这一图像有着特殊的喜爱,“绶”与“寿”协音,因此表达祝寿祈福的含义更合适不过,也表现出唐人对长寿的向往以及对富足生活的追求。在何家村出土的鎏金石榴花纹银盒的装饰图像中有“青鸟衔花草”图像,四周以石榴花纹作为装饰,表现出唐人对幸福生活,绵延子孙后代的期待。同样的图像特征如后来的“和平鸽”,嘴中衔着橄榄枝,代表着为大家带来和平。

从图像叙事的角度看“衔绶鸟”具有“君权神授”的象征意蕴。在粟特艺术中,这种“衔绶鸟”代表着神的旨意,在壁画中“衔绶鸟”的位置通常出现在英雄角色上方,在粟特王权衰弱的社会环境下,神圣的神权统领着人们。因此,在粟特,原本象征着王权的“衔绶鸟”逐渐成为神权的象征。粟特之后归属到波斯萨珊王朝,在萨珊文明中的“衔绶鸟”图像是君权神授的象征表达。衔环雁图像也曾出现于敦煌莫高窟,其中圆环代表光明与权力,光明的寓意与佛“头光”、“背光”表示散发光明的寓意相同。

五、结语

本文以唐代金银器装饰中常见的“衔绶鸟”图像为研究内容,分析了“衔绶鸟”图像中的类别、艺术特征以及象征意蕴等。“衔绶鸟”这一图像不仅象征着帝王的荣光,对于平民百姓来讲,也有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含义。对“衔绶鸟”的装饰风格及审美意蕴进行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唐朝交融大度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由美好的精神寄托,这种将信息完美转化为图形的表达方式也为我们今后的设计表达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金银器鸳鸯孔雀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吐蕃金银器纹饰中鸟形象的起源与文明演变试论
欢天喜地配鸳鸯
明清金银器,低位反弹可期
孔雀1
孔雀
云南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墓地出土金银器研究
金光灿灿银光生辉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