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禧攻略》对女性观众的心理满足分析

2020-06-04王茂入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5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使用与满足

【摘要】作为2018年第一部播放量破百亿的网络剧,《延禧攻略》的成功引发了全民热议。本文以《延禧攻略》为研究对象,从受众心理角度入手探讨受众在观看《延禧攻略》的过程中存在的心理活动。借以证实,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应当把满足受众的心理期待放在关键位置。

【关键词】《延禧攻略》;受众心理;使用与满足

1. 《延禧攻略》对女性观众观影心理的满足

2018年7月19日《延禧攻略》在爱奇艺上线,自开播起该剧的日级前台播放量就在飞速增长,连续15天达到4亿以上,8月22日达到6.7亿。开播47天后即8月26日便取得了159.2亿的前台播放总量,成为2018年第一部破百亿的网络剧,剧中主人公居住的延禧宫,也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成为2018年暑假故宫游览的热门景点。基于云合数据2018年7月22日—8月19日的《延禧攻略》收视用户的人群分布我们可以看到观看“延禧攻略”的用户性别里约70%为女性,30%为男性。观众年龄分段里35岁—49岁最多占总数的45%,25—34岁约占35%,19—24岁约占15%,50岁及其以上占5%。由此我们可知青壮年女性观众,是该剧的主要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接触大众传播媒介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些需求,受众的媒介接触得到满足与否,都会影响受众之后的媒介接触行为,需求得到满足,则继续保持媒介接触,反之,则摒弃该媒介。因此,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延禧攻略》对女性观众的心理满足进行分析。

1.1 女性观众为主,角色塑造满足的身份认同

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法提出了著名的“镜像阶段”理论。6—18个月的孩子照镜子的时候,刚开始会把镜子里的孩子认为是其他人当小孩子能辨别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后,小孩会变得十分兴奋:“那就是我!”在拉康看来,镜前的孩子在此过程中,包含了双重的错误识别:當他把自己镜中像指认为另一个孩子的时候,是将“自我”指认成“他人”;而当将镜中像认作自己时,他又将光影的幻象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并由此对自己的镜像开始了终生的迷恋。观众的观影心理同样如此,观众在观看影视剧时,不可避免的能在电视剧中发现与自己的遭遇或经历相似的人物或情节,这些相似性吸引着观众去观看影视剧。《延禧攻略》中塑造了性格多样的后宫女性,温婉娴熟的富察皇后、爱憎分明的魏璎珞、隐忍腹黑的贤妃、单纯简单的明玉、张扬跋扈的高贵妃等等后宫女性形象,观众总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1.2 满足想象,虚拟带入中完成的心理补偿

德国的雅斯尔斯在《世界·哲学》中曾经说过:“哲学不允许给人以任何满足,艺术则以满足为其本质;不仅可允许其满足,并也是其目标。”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可以得到一种超脱现实的虚拟性的满足,使其在现实世界无法达到的欲望、想法,可以通过观看影视剧得到替代性的满足。代偿性满足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机能,指的是当人的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便会幻想出某种客体的表象或运用其他代替方式,使其愿望得到虚拟性的满足,以维持心理平衡。当下社会,巨大的工作压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们都有着普遍的焦虑与压力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女性在处理事情的方式、感受外界信息的敏感度以及情绪表现上与男性相差甚大,女性更需要压力的释放与情感的宣泄,《延禧攻略》正好满足了女性的这一需求,以主角魏璎珞的成长为主线,围绕其中展开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讲述,女主从一个卑微的宫女一步一步走向皇贵妃的位置。魏璎珞在遭遇不平时不畏惧强权敢于大胆表露出自己的心声,并采取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现实社会中,女性在遭受不平等对待时往往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这魏璎珞这一女主的形象的塑造就使女性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达到了情感的宣泄进而得到满足。

1.3 满足受众求美心理

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延禧攻略》抓住了受众视觉上的审美体验,除了漂亮帅气的演员,还有精美的服装、化妆、道具,该剧中服饰、化妆、道具总投入近一亿人民币,尽最大可能的为观众还原了乾隆时代的饮食起居生活特色。在爱奇艺里《延禧攻略》剧集下,有关服化道弹幕提及量我们可以看到,点绛唇妆被提及了5409次,后宫女眷所佩戴的绒花2901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成为观众热议话题。因此根据猫眼专业版6010份在线调查问卷得出的《延禧攻略》优势所在数据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优势排行榜第一为服饰、化妆、道具。

画面精美在《延禧攻略》优势所在数据报告中排名第二,《延禧攻略》的画面之美,体现在构图和镜头的运用的相得益彰,《延禧攻略》中的构图技巧运用到中心构图法、对称构图、三分法、框架法、引导线构图法、对角线和三角形、设置前后景等。这些构图技法与各种镜头语言相搭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也就容易引起心灵共鸣。如剧中魏璎珞在宫墙下下跪的一场戏,导演采用了引导线构图法,配合以全景,利用宫墙为引导线,引导观众的目光,使之汇聚到画面的焦点魏璎珞的身上,让观众的视觉聚焦于一点,使画面极富有视觉冲击力。意识之美,《延禧攻略》中通过各种人物角色性格命运的塑造展现了家国情、君臣情、男女情、姐妹情等各种人类情感,这些情感都展现了人性美的光辉,自然为观众所认同。

1.4 信息攻势下的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延禧攻略》的成功中也存在着观众的从众心理。根据猫眼专业版6010份在线调查问卷显示,有56%的人是从微博渠道得知《延禧攻略》的剧集信息,微博是《延禧攻略》吸引受众的最主要渠。《延禧攻略》开播几日后到完结,一直在微博上保持着超高的热度。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自7月19日《延禧攻略》开播,对比近期热门作品(已完结但未满3个月的、更新中的、即将开播的作品)每日微博话题上榜情况(含微博1小时榜、24小时榜、明星榜、电视剧榜),从8月2日起,到数据统计截止8月20日《延禧攻略》每日微博话题上榜次数排名稳居第一。此外,截至8月26日,《延禧攻略》主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09亿。截至8月26日,热搜关键词有65个,累计上热搜1147小时。从众心理认为当信息模糊不确定的时候,他人的行为就成了我们判断的标准。由此《延禧攻略》在微博上的广泛传播便吸引了一大批未曾了解过该剧的观众去了解该剧从而引发观看行为。

2. 结语

电视节目要获得受众的认可,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需求,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拍摄出观众喜欢的影视作品。《延禧攻略》的热播向我们证明了,影视剧只有契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实现对观众精神性的满足,才可能生产和播出受到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杨艳珊,《伊莱休·卡茨传播思想研究》[M].《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2002.

[2]孙兰鹃,《论音乐起源于代偿性满足的心理需求》[J].《民族音乐》,2010(3).

作者简介:王茂入,四川南充,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使用与满足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中图像的运用
论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推动作用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传播学视角下微信的兴起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的动漫媒介接触动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