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采访中出镜记者如何把握尺度及采访技巧

2020-06-04黄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6期
关键词:出镜记者采访技巧新闻采访

【摘要】新闻采访活动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调查研究,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新闻采访工作比一般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出镜记者作为进行新闻采访活动的重要组成因素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联系,在准确清晰的定位了自己的功能和角色后,需要把握好采访尺度,通过被采访者的反馈内容把握一些提问的技巧,从而得到自己期待得到的信息。

【关键词】新闻采访;出镜记者;采访尺度;采访技巧

1. 新闻采访与出镜记者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写作的前提,是记者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对采访对象进行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的一种特殊途径。采访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现象,记者最关心的是采访的客体身上蕴含的新闻价值。

采访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中介,早已有之。新闻采访活动,从本质上讲,是采访者围绕着特定的采访目标,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把握的活动。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是采访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这就要求采访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时保持犀利的眼光,敏锐的洞察路去发现和捕捉新闻。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为:"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上个世纪60年代,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的是美国的新闻记者。西方出镜记者在二战时期崭露头角,中国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现场报道形式开始在我国兴起,如今在电视新闻采访和其他采访场景中被广泛采用,因为具有电视画面,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根据电视新闻节目主客观环境的差异和节目需求,出镜记者可以分为以报道新闻事件为主的“现场报道出镜记者”,和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的“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

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重要组成元素和基本符号,其需要代表所在媒体立场,在镜头前用口语传递重要信息和提供观点评论。同时,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和日渐复杂的客观新闻环境以及新闻现场迫使新闻记者出镜更加频繁。

2. 出镜记者在新闻采访中需要把握的尺度

记者到现场出镜报道的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①记者的出镜和新闻画面的配合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②交代镜头不能直接捕捉抽象的信息,如内心情感、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等。③增强动态新闻或突发事件的现场感,引起受众的共鸣,拉近观众与传播者的心理距离。

在準确清晰的定位了自己的功能和角色后,出镜记者需要把握好采访尺度。

第一,在记者个人来说,出镜采访时个人的精神面貌务必要大方得体,着装上应遵循TOP原则,要考虑到采访主体的形象呈现与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环境相符合,表现要自然流畅。

第二,普通话要标准,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要强。采访语言要口语化、简洁化、形象化。语言要有“力量”,能够用最简洁的话语尽可能的表达最大量的信息,要一针见血,将受众最想知道的内容一一挖掘出来。即兴采访时言简意赅。

第三,能用镜头表达清楚的不问;不随便在采访表达带有明显倾向性或定论性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将客观事实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第四,坚决遵守职业道德,在保证新闻真实客观的前提下,要具有“人道主义”精神,面对突发事件采访时,克制自己的情绪。作为媒体人,在灾难报道中应有更多的良知和思考,尽可能地避免二次伤害,要做“有温度”的媒体人。

第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适当的引导但不介入采访对象的表述,尽最大可能的将客观事实呈现给受众。

3. 出镜记者的采访技巧

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应当是复述者、观察者、分析者三位一体的复合体,体现综合性的新闻素养,这是出镜记者的核心品质。

复述者:出镜记者要将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的信息较准确地复述出来,复述时语言应如实且平顺。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具备快速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好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项基本素质。

观察者:进行现场观察,得到体验性信息,这些信息也是出镜报道的重要内容,具有现场阐释力和感性吸引力。需判断所见、所闻、所感与新闻主题的呼应性。在出镜报道是将观察所得与采访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脱离新闻事实只谈感受。

分析者:根据自身的观察、采访、体验和知识积累,对新闻事件做出言之有据,有分寸的分析评论,以现场事实为前提和重点,可以此为据逐渐深入相关问题的分析。

一切技巧的前提是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

出镜记者在采访前准备时,要充分了解背景知识和信息,做到心中有底,肚中有货;要切实切身体验新闻现场;准备一个故事或者细节,以小见大,富有吸引力。

3.1 迅速准备处理好信息采集——新闻5W原则

①画面要选择最直观、最典型的画面。②出境时机选择第一时间、事件高潮点。③采访对象以唯一性、普遍性、权威性、特定性为标注。④内容的选择应抓住要旨,言简意赅。点评要简短、客观、公正、到位。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报道中,用镜头展示阅兵训练的场面及筹备进展,从多方面展现阅兵盛况。

3.2 突出事件重要信息

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时间、位置、人物和事件的状态。

汶川地震后,张泉灵与救援部队历时九小时挺近地震现场进行报道,突出每一个报道位置和报道时间。

3.3 调动不同的感官体验

感官式体验:以眼睛、鼻子、耳朵、手指,用触摸、敲打、品尝、闻等方法,使现场报道变得立体。

汶川地震后白岩松在北川现场的报道和采访中说道:“耳朵听不到一点声音,我的鼻子只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我的眼睛看到的就是我们摄制组的这几个人和一切地震后留下的断壁残垣。”使得受众更加直观的身临其境的体验到采访和报道现场,极具渲染力。

3.4 巧妙运用非语言符号

这里的非语言符号主要指的是体态语、表情、声音高低、出镜记者的着装和仪态等。

出镜记者在着装上应遵守TOP原则,选择能够融入现场的着装,也就是与采访环境、场合、对象契合度高,便于采访的着装。具有特定场景的标志性事物能够帮助记者营造强烈的现场感。

3.5 谨慎选择新闻现场

选择新闻现场时尽量选择“标志性现场”,能够表达电视画面无法表达的细节。

3.5.1 有特殊意义的地点

“今天驻香港部队越过管理线的这一小步,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为了这一步,中华民族等了百年”。1997年白岩松香港回归报道的现场选择在深圳皇岗口岸——落马洲大桥“管理线”。

3.5.2 最具现场感的地点

2006年8月12日超强台风“桑美”登陆福建,记者樊荣的“崩溃”现场。

3.6 充分利用现场实物

借助新闻现场实物展示吸引观众的目光,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负责报道幕后工作的张泉灵,亲自示范了庆典期间气球的准备过程和具体要求。

3.7 控制叙述推进的行为

在《新闻调查:非典突袭人民医院》中,“在人民医院究竟发生了什么,他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5月17号,人民医院宣布解除隔离后,我们进入现场,展开调查。”是的新闻叙述更具深度。

3.8 把握情感,注意倾听,进行互动

现场出镜记者必须要有饱满的精神,怀以最大的热情和好奇去关注每一件新闻事件,此外,想要呈现给观众他们最想了解的信息,就要以观众的视角关注事物的发展,突出“我”的位置和视角,强调“我在现场”,最大程度的将观众带入到新闻现场中,沉浸在现场。

进行出镜采访时,要避免矮化整个采访活动中的任何一方,采访主体需要与采访客体进行平等的交流,尊重新闻事件涉及的人物。在采访时,要及时关注被采访人的情绪,认真倾听,通过被采访者的反馈内容把握一些提问的技巧,从而得到自己期待得到的信息。

作為出镜记者,不只是要站在现场,而是要“活”在现场。在现场,成为竞争时代媒体的对外宣言。新闻现场是出镜记者的战场,因此一定要观察整体局面和事实状况,更重要的是学会把握现场的细节,细节是最有说服力的。

参考文献:

[1] 罗以澄.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育部重点教材, 新闻采访学新论, (修订本)[M]. 2005.

[2] 戴宁.新闻现场人物摄影浅析[J].活力,2013(8):195.

[3] 李永杰. 出镜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J]. 青年记者, 2013(11):68-68.

[4] 张翠萍.出镜记者的基本要求和素养提升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8,2(11):208.

[5] 王楠.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有效传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相互交融[J]. 艺术科技, 2013(12):95-95.

[6] 张敬.浅析新闻采访的真实性与新闻可信度[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1):160.

[7] 王楠.出镜记者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技巧[J].声屏世界,2014(02):23-25.

作者简介:黄晟(1982.05.02)男,汉族,广东大埔,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大学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出镜记者采访技巧新闻采访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一位新华社记者谈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突破技巧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报道技巧
从电视访谈节目看名记者的采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