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三大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0-06-04赵佳佳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赵佳佳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然而,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力渗透、国内经济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部分党员干部榜样示范作用的缺失等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面临严峻挑战。对此,应通过加大新媒体的正面宣传力度,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等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三大挑战

意识形态认同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关乎党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而且关乎着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新时代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

1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

第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力渗透,加大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难度。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未停止过对其主流意识形态的辩护和对其他意识形态的消解。新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把我国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首要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渗透方式,消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首先,通过输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扩大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用较为“高大上”的词汇来“美化”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比如,西方电影经常标榜“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其表面上是激励人们养成一种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质,但实质上却是推崇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另一种是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独特的制作方式,以及新鲜的题材吸引大众的眼球。比如《阿凡达》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娱乐体验,更是在无形之中折射出了西方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

其次,利用网络传播技术的优势,干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舆论走向。当今世界,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可以说,现代社会,谁的宣传手段最先进、最现代化,谁的声音就会最大,传播的速度就会最快,涉及的范围就会最广,影响力也就最大,谁就能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資本主义发达国家掌握着高度发达和高度现代化的网络传播技术,抢占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一是利用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等,煽动国内一些热点问题和突发性问题,使得舆论走向整体上偏向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二是通过发布大量的网络信息把本国描绘成经济繁荣昌盛、权利自由民主的国家,相反却把我国描绘成经济贫穷落后、政治体制不完善的国家,其目的在于美化本国,丑化中国,最终增强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弱化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最后,企图以学术交流和经济援助的名义培养西方资本主义代理人,壮大资本主义阵营。“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多元价值的影响严重。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瞄准我国青少年,一是以学术交流为名,通过积极开展研讨会、合作研究、培训等,激起青少年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与认同。二是以经济援助为名,通过设立奖学金和基金会等,诱导青少年接受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比如,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对我国青少年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留学机会,这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物质条件很占优势的情况下,对我国青少年发展显示出了较大的诱惑力等。

第二,经济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进程。“‘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领域的东西,其认同进程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经济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引起部分人民群众社会心理失衡。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主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关键在于它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当前,我国“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样的现状使得部分人民群众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滋生了一定的不满情绪。比如,部分人民群众不满足于生产要素投入大、经济效益回报低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有部分人民群众不满足于相对较低的医疗卫生水平和其他尚不完善的社会基础公共服务等。

其次,经济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导致部分人民群众的目光投向别国。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诸如外企职员、影视媒体记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经济收入较高,对生活质量有着高标准的追求。然而,新时代我国面临有效供给不充分、科技创新不充分、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现实性问题,使得部分新的社会阶层把目光投向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比如,许多新的社会阶层把消费目光投向别国。其中,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消费。据商务部2018年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进口商品消费占商品消费总额的比重达到三成以上的消费者占全部调查对象比例超过20%。二是旅游消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因私出境居民占出境总人数的比重超过95%,旅游服务进口额在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中占比过半。

第三,部分党员干部榜样示范作用缺失,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效果。党员干部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引领者,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公众期望。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斗争精神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榜样示范作用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效果。

首先,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只谈“实惠”,不求“理想”。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与实效功利简单地对立起来,认为能够马上变现的才是理想,否则谈理想根本就是毫无用处。因此,他们把理想信念看作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二是不信马列信鬼神。部分党员干部信仰迷失,沉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等,理想信念出现严重偏差。尤其是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部分党员干部不是积极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而是经常求神拜佛,把对工作的期望寄托于鬼神;当生活中面临考验和诱惑时,部分党员干部的抵制力较弱,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和较好地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其次,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斗争精神,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改革发展道路面临一系列潜在风险和重大挑战。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多元化社会思潮广泛传播,充满欺骗性和迷惑性的信息走进人们的视线。部分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弱化,缺乏“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战略判断,从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各种极具欺骗性、迷惑性和危害性的观点的传播。与此同时,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党员干部缺乏直面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亮剑,在矛盾危机面前知难而退,在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和热点问题不敢发声等,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眾对党的信任和期望,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严峻挑战。

最后,部分党员干部把理论与实践脱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没有党性,或叫党性不完全”。然而,新时代部分党员干部认为实践比理论更重要,却忽略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对理论学习持应付差事的态度。还有部分党员干部只关注理论学习,却忽视了实践探索。比如,部分党员干部能全面而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然而运用其具体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解决社会问题的水平较低;部分党员干部“两面人”现象较为严重,表面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私下里却崇尚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表面上倡导要坚定政治立场,私下里却在涉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挑衅面前不敢亮剑、立场模糊、态度暧昧等。

2 新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策略

解决问题是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目的和归宿。新时代应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关键是要从加大新媒体的正面宣传力度,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等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一是要面向全国,培养一大批懂马、言马的理论研究者和宣传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代化。二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通过建立微信官方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等其他新媒体官方网站和平台,一方面,将党的重大政策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进行解读和公示,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评论和交流,及时掌握人民群众的民心所向,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第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一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制度的公平与公正,降低人民群众的心理落差,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魅力;二是处理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重点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第三,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公信力。一是要打造一批批既先进又纯洁的党员队伍。一方面,要激发年轻党员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要发挥优秀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严格约束与规范党员自身的言行举止,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二是要打造一批批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提升年轻党员与年长党员、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公信力。

3 结束语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只有及时发现其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分析,找出相对应的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政治导向、思想凝聚和经济引领功能,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参考文献

[1]陈先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姚建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整合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