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闻下桥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融合发展建议

2020-06-04周珊珊叶嘉敏张其江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建议现状

周珊珊 叶嘉敏 张其江

摘 要:蚕桑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下桥镇为落实以“产业兴旺”为首要任务的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蚕桑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社会效益迈上新的台阶。本文基于下桥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该镇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并就如何促进蚕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完善“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制定人才回流与培养计划、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发展“互联网+蚕桑业”模式等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徐闻下桥镇;蚕桑产业;产业融合;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530057

湛江市徐闻县下桥镇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是徐闻乃至湛江的重要蚕茧生产和加工基地。近年来,下桥镇抓住乡村振兴重要契机,以蚕桑产业为重要抓手,探索蚕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和产业扶贫脱贫新路径。但从目前蚕桑产业融合的程度和产业效益来看,下桥镇蚕桑产业融合还处于初步阶段,为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需要加强对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区域特色,进一步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下桥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1.1 下桥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1.1 自然条件

徐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热,雨量充足,年均气温23.3℃,年均降雨量为1364mm,非常适宜蚕桑养殖。日照充足,太阳辐射能丰富,年平均日照2078.7h,四季如春,冬春干旱,夏秋炎热多雨。徐闻县下桥镇土地面积广阔,现有耕地4285.33hm2,其中68%为旱地。地势平缓,多为平原、山地,土地肥沃,属于培养蚕桑优良品种的优质土壤。

1.1.2 技术条件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下桥镇蚕桑产业发展迅速,如今已形成栽桑养蚕完整流程。近年来,该镇党支部定期邀请省级蚕桑种养殖专家对大小蚕及蚕苗等专业问题开展技术交流,带领党员群众外出考察学习蚕桑种养技术,并向蚕农发放种桑养蚕技术学习资料。同时,该镇信桥村投入资金购买养蚕专用水帘空调,蚕茧品质大大提高,蚕桑产业技术条件不断完善。

1.1.3 区位条件

徐闻县毗邻广西、海南,丝绸产品消费市场相当广阔,因此,蚕桑储存量充足的下桥镇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徐闻县在连接广东与海南岛的“南门户城市”建设过程中,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下桥镇形成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该镇加快蚕桑产业供—产—销过程流转和体系衔接做出了巨大贡献。

1.1.4 劳动力条件

蚕桑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下桥镇农民数量众多,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土地流转后,大量剩余的农民为避免外出打工的麻烦,选择就近就业,这为蚕桑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劳动力基础。在国家对养蚕的补贴政策支持下,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高,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更多农民加入到助力脱贫的桑蚕种养中来。

1.1.5 政策条件

除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外,近几年,下桥镇响应国家扶贫政策,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政策支持。其中按2250元/hm2补助新栽桑园进行大面积蚕桑种植的农户和乡村,对年养蚕20张以上的大户农民给予5000元奖励。精准扶贫政策和农业保险补贴,成为下桥镇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提高蚕农种桑养蚕效益的重要保障。

1.2 下桥镇蚕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2.1 桑地面积逐年增加

2014—2017年,湛江市和广东省桑地年末实有面积都呈下降趋势,而下桥镇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蚕桑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下桥镇桑地面积逐年增加,在湛江市中均有20%以上的占比,2017年下桥镇1000hm2的桑地面积在湛江市占比36.12%,同比增长8.78%,在广东省的占比中突破3%,蚕桑种植的规模优势成为下桥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表1)。

1.2.2 蚕桑产业产值不断增大

随着桑地面积的逐年增加,桑叶和蚕茧的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蚕桑产业产值也在不断增大。2019年下桥镇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下桥镇年产鲜蚕茧远销江苏、浙江、山东等地,1750t的產量突破实现了约有8000万元的总产值,再创历史新高。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桥镇融合发展蚕桑3大产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长给蚕桑产业产值增加带来巨大空间。

1.2.3 蚕桑产业技术不断完善

传统蚕桑产业技术较为落后,全手工生产的发展过程效率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桥镇积极学习和引进现代种桑养蚕自动化技术。除了培育和种植优质桑苗品种外,对嫁接体一步成园技术、标准化简易棚建造、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等新技术进行重点推广。现代蚕桑种养技术的运用成为该镇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产业效益和农民收益的重要支撑。

2 下桥镇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养殖户经营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

种植桑蚕主要依赖传统优势地区重点发展,种桑养蚕规模经营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元化。蚕桑养殖户多是年纪较大、教育程度较低的中老年人,蚕桑种养的传统思维根深蒂固,内部经营封闭脆弱,市场价格波动等外部市场风险容易挫伤蚕农积极性。要想使蚕桑产业真正告别小农经济发展模式,走向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离不开政府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和帮助。

2.2 技术水平落后,产业比较收益低

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下桥镇蚕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技术研发能力十分有限。由于技术推广体系并不是很成熟,普及与应用效果相对较差,蚕农技术掌握不到位。当地桑园管理、大蚕饲养和上蔟技术管理等配套措施不完善,机会成本增加使收入产出比低。调研访谈中有蚕农反映,不计蚕桑种养的其它成本,1500元的收入来源于2、3个劳动力的投入,没有得到政府补贴的蚕农认为种桑养蚕比较收益并不划算。

2.3 龙头企业带动不力,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

发展势力方面,原本数量稀少的蚕桑企业,由于新建企业计划终止、倒闭企业得不到扶助更加势单力薄,龙头作用无力发挥。经营内容方面,蚕桑企业集中在农产品加工,丝绸加工、服装、印染等行业经营相当少,蚕桑资源的生态价值和医学价值有待拓展。经营模式方面,蚕桑生产、蚕茧收购与企业加工存在脱节,产业发展合力欠缺,如何建立蚕桑生产部门、收购部门与加工企业的紧密联系,更好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仍需及时研究解决。

2.4 产业融合层次低,抵抗风险能力弱

产业链整体精细化水平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并不高。第一产业方面,蚕桑基地和专业合作社虽有村党支部带头指引,但发动乡村、蚕农的力量有待增强。第二产业方面,加工产品多局限在饮食一类,丝绸加工少,对桑叶牙、蚕蛹、蚕茧虽有初步加工,但产品附加值低,缺少品牌文化优势。第三产业方面,由于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业发展计划需经相当长时间的环境整治才能落地实施,农旅融合发展受到一定阻滞。

2.5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当地政府项目资金安排不够合理,菠萝、甘蔗等农作物以及制糖、水果、林产品等资源型加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对蚕桑产业的发展进度存在一定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政府有关蚕桑产业惠农的补贴政策宣传不够深入,资金扶持没有惠及下桥镇全体蚕农。此外,当地政府对蚕桑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局限于养蚕帮扶,且对每一笔资金的去向监督不力,相关的市场监管机制尚未健全。

3 加快下桥镇蚕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3.1 完善“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以农产品直供直销模式为主,以产品加工增值服务为辅。减少蚕农的劳动交易成本,有利于确保蚕农收入的稳定增长;发挥集体经济优势,让农户通过合作社的分配机制分享到增值收益,提高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最终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3.2 制定人才回流与培养计划,推动技术推广运用

蚕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迫切需要当地政府制定人才回流计划,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和蚕桑产业现代化结合发展。继续在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培训指导上下功夫,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网络体系,组建特产系统蚕桑专业技术服务专班,注重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建立成熟的蚕桑养殖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

3.3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筑巢引凤发展龙头企业

在修复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上,要清理原有沟渠,让灌溉与排水畅通,没有沟渠的地方多修排水沟,全方位地保证桑园的水分管理;修建桑园道路,实现桑园机械化操作,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此外,加大对标准育蚕室的资金投入,加大水帘空调等设备的推广力度,提高幼蚕存活率。在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下,引“凤”投资才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和获利性,有利于蚕桑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发展。

3.4 延长产业链,促进蚕桑三产持续联动

积极引入资金与技术,对蚕茧、桑葚、蚕沙、蚕蛹、桑叶牙等蚕桑资源进行深加工,增加蚕桑产品附加值。因地制宜发展蚕业循环经济,提高蚕桑资源利用率,增加蚕农收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蚕桑自然资源,切实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如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开放桑园供游客进行体验式旅游,建农家休闲小站、农家乐等平台售卖桑果汁、桑叶茶、桑园鸡等特色产品。

3.5 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保障蚕桑产业主体利益

政府要明确蚕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政策倾斜的方式重视扶持管理,改善现有的蚕业环境,整合民间等相关金融机构,通过专项资金管理的方式,重视蚕业扶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蚕桑项目资金,加强对蚕桑产业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政府投入资金补贴蚕农的同时要加大对补贴政策的宣传,确保补贴政策惠及所有蚕农,提高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

3.6 发展“互联网+蚕桑业”模式,引领蚕桑业现代化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浪潮下,积极推进“互联网+蚕桑业”发展新模式,发展“电商平台+蚕桑基地”的全产业链电商运营模式,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形成极具影响力的线上品牌并推广,提升蚕桑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个体蚕农可借助淘宝、京东等平台,推广桑叶茶、蚕茧、桑葚、桑葚酒、食用蚕蛹等产品,实现线下线上双收益。

4 结束语

现阶段,下桥镇基于独特的自然、区位优势以及一定的技术、劳动力资源、政策等条件,蚕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养殖户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龙头企业带动不力、产业融合层次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制约了下桥镇蚕桑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因此,完善“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制定人才回流与培养计划,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延长蚕桑产业链,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发展“互联网+蚕桑业”模式,有利于促进蚕桑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歡.融水县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2]黄显.来宾市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以桑蚕产业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03):35-38.

[3]侯莒.高坪区桑蚕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蚕业,2017,45(03):12-14,26.

[4]何中坚,刘耀晖,柯美志,等.阳新县桑蚕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方蚕业,2018,39(03):56-57.

[5]邓霞.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8(10):15.

(责任编辑 李媛媛)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建议现状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