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乡村民宿旅游体验研究

2020-06-04刘秀实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6期
关键词:乡村民宿旅游体验大学生

刘秀实

摘 要:乡村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大学生群体是乡村民宿市场中不容忽视的群体。以南宁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析大学生对予乡村民宿的旅游体验,发放调研问卷313份,之后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主导大学生乡村民宿旅游体验的四个因素,分别是情感互动因素、环境氛围因素、特色项目因素和设施设备因素,最后提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乡村民宿提升策略,希望为乡村民宿的经营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乡村民宿;旅游体验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休闲和旅游,乡村旅游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到迅猛发展。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物质载体,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风情、慢生活体验而日益受到了市场热捧。当代高校大学生拥有比较充裕的闲暇时间和一定的消费能力,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出游的意愿也比较强烈。据调查统计,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过乡村旅游的经历,是乡村旅游市场中不容忽视的群体。因此,开展大学生群体的乡村民宿体验研究,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于乡村民宿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发乡村民宿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旅游体验品质、促进乡村民宿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民宿”一词最早起源于欧洲,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而产生,有B&B ( Bed and Breakfast) 、Homestay、Family Hotel、Housestay等多种表述。目前国内外对民宿的概念没有统一界定。早在1994年英国学者Lynch就将民宿定义为对公众提供住宿和早餐,有时提供晚餐的私人住宅。随着研究的深入,民宿内涵不断丰富。美国学者 Timoty(2009) 提出,民宿除了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以外,游客还可以通过住宿的方式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我国学者方月仙等(2015)认为,民宿是利用农民的闲置房屋,将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和农业体验等农业生产活动融为一体。 2019年7月3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中指出,民宿是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居民利用自身闲置住宅资源,为游客提供家庭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并亲身参与游客的旅游活动,从而让其更好地体验当地的自然、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小型旅游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

对于民宿的旅游体验,国内外学者也做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GunasekaranN等(2012)以印度沿海遗产城市的民宿为研究对象,指出游客更看重民宿的家庭氛围、物有所值、当地文化、宾主关系方面的体验。王凤梅(2013)从旅游体验的视角构建旅游城市家庭旅馆评价指标体系,将民宿的旅游体验划分为环境体验、社交体验、招待娱乐体验、设施设备体验。苏雅婷(2014)对厦门鼓浪屿的家庭旅馆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民宿的旅游体验由设施设备、服务品质、环境氛围、经营特色四个因素主导。凌坤育(2017)则认为,民宿的旅游体验集中在游客在感官体验、游乐活动、情感交往、学习思考四个方面的体验。本研究试图探究主导大学生乡村民宿体验的因素构成。

2 研究设计

本文的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游客的基本信息,包括受访者的性别、专业、月生活费、年级等;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对乡村民宿的旅游体验。问卷共设计30个题项,除第一部分题项外,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各题项分值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不符合,3代表一般,4代表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为了保证所有测量题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卷设计完成后,对广西大学126名有过乡村民宿入住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了预测试。根据答题者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了题项的措辞后,最终形成了包含26个题项的正式问卷。正式问卷于2019年12月在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南宁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采取随机调查方式选择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7份。再对问卷进行筛选,删除无效问卷(规律性回答或有漏填的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13份,之后将回收的问卷数据导入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样本的分布特征分析

样本中,男性占比45.77%,女性占比54.23%,性别比例较为均衡。专业比例差异较大,理工类的大学生偏多,占比69.33%,文史类的大学生占比30.67%。在受教育程度方面,被调查者主要是专科生和本科生,分别占到了44.73%和51.76%,研究生仅为3.19%。从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来看,1000元以下的生活费的学生占比55.91%,占比最大,1001到2000的生活费的学生占比36.42%,2001-3000生活费和3000元以上生活费的学生仅有4.79%和2.88%,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月可支配收入在2000元以内,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除南宁之外的广西其它县市,占比66.77%,南宁市和其他省份分别占13.42%和19.49%,境外学生占比0.32%。在乡村民宿旅游体验的整体满意度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体验都不是很满意,其中体验一般和不满意占了绝大部分,分别为42.29%和34.82%,还有7.35%的同学非常不满意,而非常满意和满意仅占到2.24%和13.1%。这表明,针对大学生市场,乡村民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2 大学生乡村民宿旅游体验的因子分析

信度分析方面,Cronbach's Alpha总体系数=0.978>0.8,表示内部一致性很好。校正的项总计相关性(CITC)均在0.7以上,所有22个题项在删除该项后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0.978,表明所有测量题项的可靠性较好。效度分析方面,本文量表是在参考前人旅游体验划分维度的基础上,通过预调研对题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故可认为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KMO值为0.969>0.9,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验的Sig值为0.000<0.05(表1),满足进行因子分析前提条件,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旋转方法采用恺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并且旋转在8次迭代后收敛,最终得到4个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1.419%(表2),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结合因子与题项的对应关系,分别命名为“情感互动”“环境氛围”“特色项目”“设施设备”。

3.3 大学生乡村民宿旅游体验的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大学生的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出主导大学生乡村民宿旅游体验的四个因素,分别是“情感互动”“环境氛围”“特色项目”和“设施设备”。

3.3.1 情感互动因素

情感互动的方差贡献率是70.644%,这说明大学生对于乡村民宿的情感互动体验是非常强烈的,他们不仅仅把乡村民宿看成一种提供食宿的设施,而是更希望在住宿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他人互动交流,互相分享旅行经歷,发展友谊等,互动交流的对象主要包括民宿的其他住客、当地居民和民宿主人。其中“能与民宿的其它住客交流或交往”“能与民宿的当地居民交流或交往”和“能与民宿经营者分享各自独特的生活经历”的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97、0.94和0.696。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很多大学生也表达了希望在民宿中能够结交其他的小伙伴、共同结伴出游等意愿,印证了这一因素。因子均值显示,“能增进同行亲友的情感友谊”(3.74)和“能感受到民宿经营者的热情、真诚和亲切”(3.74)是大学生在情感互中最重视的两点。

3.3.2 环境氛围因素

“建筑风格及内部装饰具有乡村风情和地域特色”的均值为3.69,是环境氛围因素中,大学生最重视的一个因子。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民宿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风格,是乡村民宿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充满乡村风情的乡村民宿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也极具魅力,反映了大学生回归自然、释放自我的心理诉求以及对乡村淳朴、宁静与悠闲生活的向往。

3.3.3 特色项目因素

特色项目因素共包含“能参与或体验农事活动”“能观赏或参与农村民俗文化活动”“能购买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能参与室内休闲活动”“有适宜游客室内外活动的场所”“能体验乡村日常休闲活动”6个因子,涵盖个多种类的乡村特色项目和活动。大学生重视乡村特色项目活动的参与性和休闲性体验,活动范围已不仅仅停留在吃一顿农家饭、买一些土特产等低层次的产品消费上。

3.3.4 设施设备因素

乡村民宿作为非标准住宿,在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仍然应当满足游客最基本的旅游需求。设施设备因素包括“安全设施齐全有保障”“房间的床品舒适”和“公共区域设施齐全”3个因子。因子均值显示,“公共区域设施齐全”的均值为3.71,是大学生在设施设备因素中最关心的一点,这说明乡村民宿作为一种共享住宿,需要更注重公共区域设施设备的完善。

4 针对大学生的乡村民宿提升策略

4.1 强化人际互动,打造有温度的民宿

大学生注重民宿的情感互动体验,民宿经营者应加强同大学生游客的情感交流,主动传递当地的风俗文化、乡村资源特色等信息,满足大学生了解乡村风情的愿望,激发大学生的情感正能量,让主客之间从最初的交易行为,转化为具有一定情感的朋友关系。打造民宿公共环境、完善公共各区域设施,为大学生游客创造与他人交流互动的现实场景和机会。民宿经营者还可以将预定入住民宿的大学生游客统一建立 QQ 或微信交流群,方便大学生在出行前或旅程中线上及时的了解旅游讯息与行程攻略,游后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促进相识大学生游客的情感联络。

4.2 融入美学元素,展现乡村地方特色

研究结论表明,大学生注重乡村民宿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及内部装饰、庭院景观设计、民宿整体氛围的营造。小而美是民宿经营的基本观念,精致而有特色是民宿生存的不二法门。民宿之所以能够在住宿市场中脱颖而出,在短时期内迅速发展起来,是因为民宿经营者将民宿的建设和经营都融入了美学要素。民宿经营者不能局限于只将食宿视为唯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应结合乡村地方资源特色和人文风情,再加上创意和美学元素,营造返璞归真的农家气息,打造颇具特色、不同主题的乡村民宿产品,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4.3 丰富体验项目,提高大学生参与兴趣

乡村民宿往往建设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可以使大学生缓解学业的压力,亲近大自然,感受乡村氛围。乡村风情和地方特色氛围的营造,除了融入美学元素之外,还可以考虑丰富特色体验项目来实现。特色项目的打造可以考虑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大学生群体更喜欢体验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探索性,乡村民宿可以开展种类丰富的、展现乡村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体验项目,如采摘、推磨等农事体验活动,酿酒、木雕等农村民俗文化活动等,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程度。

参考文献

[1]Lynch P. A. Demand for training by bed and breakfas to opera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4,6(4):25-31.

[2]Gunasekaran N,Victor Anandkumar.Factors of Infiuence in Choosing Alternative Accommodation:A Study with Reference to Pondichryy, A Coastal Heritage Tow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62(8):1127-1132.

[3]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2007,(09):64-69.

[4]王凤梅.顾客体验视角下的旅游城市家庭旅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5]苏雅婷.家庭旅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6]凌坤育.厦门民宿体验感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乡村民宿旅游体验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声景设计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