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宁:杰出词学大家闻世护书英雄

2020-06-04吴昭谦

世纪 2020年2期
关键词:丁宁古籍图书馆

吴昭谦

此丁宁非彼丁玲

听到丁宁,人们总以为就是丁玲。殊不知彼丁玲更多的是因为政治因素受到世人关注,而此丁宁早在23岁时,即以“江南才女”闻名于世。

丁宁自幼聪慧非常。6岁时在私塾外嬉戏,先生把她叫进来,罚她对对子。出上联“皮脸鬼”,她俏皮地对“肉头人”,嘲笑先生大腹便便。

大家不知道,丁宁还是文武双全的奇侠女。她曾师从武术名家刘声如,学习过八卦掌和剑术。据说有次她本人乘坐人力车,遇到对面有小汽车撞来,情急间,她立马像燕子似的从人力车上飞了出去,躲过了一劫。

丁宁自幼酷爱诗词。9岁诵唐诗,12岁已积稿盈寸。23岁又拜扬州著名词家戴筑尧为师。她的诗词结集,应不迟于1938年,早先油印本即有三种。1985年8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还轩词》,在4卷204阕外,又增收6阕。2012年1月,复有黄山书社印行《还轩词》,是为最全最新的版本。丁宁的词主要是继承了南宋婉约派的传统和清代常州派的余绪,并加创造,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基本特点是:格律严谨,感情深挚,词醇意远,悱恻动人。她用典故虽古奥却贴切,被文学评论家称为“20世纪三大著名女词人之一”。

还在幼年时,丁宁即由父母包办许配一黄姓富室子弟。一位琴棋书诗的才女,就在16岁时与一个吃喝嫖赌的浪荡公子拜了天地。婚后谈不上什么感情还备受虐待,幸而生一女,有所寄托。不料女儿夭折,丁宁“柔肠已断泪难枯”,旋即提出离婚。那时离婚谈何容易,她的养母始终不答应,后来请了亲族中人,要她在亡父灵前跪着发誓永不再嫁,才准离婚。她被迫照办,毅然离婚。从此,孤寂一生。

丁宁离婚后常于南京、上海谋生,自食其力。1938年奉养母避居上海,不久养母去世即伶仃一人,流连上海。1941年,她开始从事图书馆工作,在南京私立泽存书库任编目员,从此与图书馆结了终生缘。1953年,丁宁被分配到安徽省图书馆工作。她主持组织了对省馆30万册古籍的整理、分类、编目工作。后来一直在古籍部工作,成为古籍目录学家。丁宁学识渊博,古文化根基深厚,有《师友渊源录》《室名别号索引补编》《还轩词存》三本专著问世。1976年,丁宁被聘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从我认识的丁宁说起

我自幼即爱看书,因而有缘与原省图书馆的古籍专家丁宁相识。我是学地质干地质的,但对文史哲很有兴趣,也热爱传统文化。记得一次去省图书馆借书,见一老妪与老叟在纵谈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究竟是何人所作时,那位老妪侃侃而谈,颇有点阳刚之气,引人注目。后来有人告诉我,那是丁宁,学问很深,过目不忘,与丈夫离婚后单身生活。

1974年,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不知怎的,我们单位四人(两男两女)同去省馆翻查当时尊为“法家”之一的武则天的诗,我则想趁机去查一下《考工记》中有关古代科技史的资料。那时古籍部已是“铁匠把着门”,锁了。我们只得先到丁宁家去找。她的“家”就在省图书馆旁边,一间东倒西歪屋,堆满古旧书。屋子里黑黝黝的,倒是有三只大黑猫,笑眯眯地向我们致欢迎词。这就是她驯养的神奇的“孝猫”,有很多故事,但那是后来才知道的。

当时,丁宁打开尘封的古书库,很快地找到线装的《全唐诗》,并告知我们要查的武则天的诗在何卷何册。我翻开看了共有36首属于武则天名下的诗,看看题目和诗句都似御制的,即文人代笔的,没有什么“法家”思想,也没有什么诗味。倒是有一首像是《今古奇观》中用来描述武则天大发帝威的“花需连夜发,莫待晓风催”也在其列。后来我又匆匆查看了《考工记》的一些篇章,丁宁也随口告知出处。使得我们同行者莫不目瞪口呆,惊叹佩服,啧啧称赞她:真是活字典、活目录。

一生清贫,唯有“孝猫”相伴

丁宁品德高尚,公而忘私,堪为楷模。她来安徽后,先后两次将自己在扬州的房产和红木家具无偿地捐献给扬州市图书馆。随后又把她珍藏的古籍,捐献十几部以补充安徽省图书馆所缺的库藏。她死后遗留的少量古书也留赠给了图书馆。

她一生清贫淡泊。在1963年以前,她的工资每月仅50多元,临终前,也仅每月70元。她的衣食极为清寒,床上用的是多年的旧式印花被单。她还要喂猫,又要请保姆。尽管如此,她还挤出钱来帮助馆里生活更困难的同志。晚年入不敷出,只得卖出仅存的少量图书来交房租,却从来不向公家伸手。如遇友人和学生送点食物给她,她不是送还,就是加倍买东西回送,以致后来人家不敢送东西给她。

丁宁特别爱猫,与猫终生相伴。她养猫,起因为“公”。当时省图书馆书库条件差,为防止老鼠咬书,她很早就開始养猫。她作的词《浣溪沙·爱猫黑宝》中吟道:“耄耋依稀似画猫,随裾绕膝不须呼,牡丹午阴胜蓬壶。不独称儿还道老,允堪为将莫云奴,赖他勤护五车书。”(词中“耄耋”指老猫,“奴”也指猫。)

她养的猫三代同堂,个体大。我们那次去她家即见三头大黑猫,跳来跳去,跟人很是亲热。她在家与猫形影不离,与猫同桌吃饭时,一人一猫各一碟,各吃各的,互不侵犯。除“四害”卫生运动时,猫捉得老鼠时先交她剪去尾巴再吃鼠,以使主人交尾巴上报灭鼠数。

她的猫通灵性,还有更奇特的故事。“大跃进”年代,粮食不够吃,丁宁有时只吃莴笋叶,猫也跟着吃。眼看主人伙食太差,食无鱼,猫在捕鼠外开始搞“副业”——捕鱼。她家离逍遥津公园很近,猫就跑到公园湖中用尾巴诱捕鲜鱼,捕到鱼后,再将鱼运回送给主人。丁宁一见大喜,烹调后分给猫吃,猫不食鱼肉,等主人吃剩下的鱼刺,足矣。如是捕鱼献主的义举持续了好一阵,直至经济好转时,才停止。丁宁睡时与猫同床,生病时猫坐床头,为她守护。

对此奇猫,有的称为“孝猫”,有的称为“义猫”。传闻一方,叹为“今古奇观”。

三次护书的英勇行为

丁宁一生酷爱读书,她三次舍生忘死保护古籍善本图书,抢救、保护住苏皖两省许多珍贵的古籍遗产,是一位赤心孤胆的“护书英雄”。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丁宁在南京私立泽存图书馆任编目员、特藏员。1945年抗战胜利,该馆馆长陈群自杀。临死前,陈群遗嘱将馆藏40余万册图书(含大量珍本、善本图书)全部捐献给中央图书馆(后为南京图书馆)。此工程量极大,丁宁积极协助,圆满完成任务。

1949年春,解放大军挥师渡江,国民党政府行将撤出南京。那时也曾有国民党要员与兵痞企图劫掠善本图书,偷运台湾;丁宁又挺身而出,力保图书不受损失,南京解放后无损地移交人民政府。

1966年“文革”狂风骤起,红卫兵“扫四旧”,省图古籍部成了猎物,面临灭顶之灾。当时,他们勒令64岁的丁宁交出书库钥匙,遭到拒绝。于是又逼着一个馆领导指令丁宁交出钥匙。人们不曾想到,一个平时温文尔雅,并且多少有点谨小慎微的老人,此刻一反常态,突然怒斥红卫兵:“什么?要我交出钥匙?你们不是要扫四旧吗?我家里有的是四旧……”图书馆的30万册古籍安然无恙了。原省图书馆副馆长徐英平同志曾说过:“丁老是我们图书馆的护书英雄。”

新发现丁宁的佚词

正当我在邮局寄《还轩词》给朋友时,不期而遇了收藏家朱昌文先生,他告诉我他收藏了许多丁宁的佚词,以及丁宁和词学大家龙榆生的往来书信。承蒙他发来四首丁宁的佚词,现择其中二首,以飨读者:

谒金门

忘不得,忘了也须追忆。

最是断肠将易箦,吘儿休尽泣。

一自枣梨初索,不肯离亲朝夕。

永诀慈亲无百日,蓼莪悲罔极。

水调歌头

(和忍寒中秋海元轮上作)

中夜望明月,残梦落江天。

劳生忽忽如寄,弹指便今年。

百啭流莺何在,十里垂杨空袅,门外碧溪寒。

往事一回首,幽恨遍人间。

露华重,银汉悄,不成眠。

吟蛩似解相慰,凄语贯珠圆。

休叹轻因浮幻,检点闲笺零墨,福慧本难全。

海内存知己,清影共娟娟。

(作者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  章 洁

猜你喜欢

丁宁古籍图书馆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图书馆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丁宁你凭什么
去图书馆
有友谊,才会有胜利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