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面与地下联动的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维护分析

2020-06-04李建光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联动技术要求

李建光

摘 要:规范应急避护场所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应急避护场所的运行能力和设施完善性,将“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管理有机结合,使应急避护场所功能不瘫、管理不乱、安置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避护场所使用效果,达到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目标,是应急避护场所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维护;联动;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BT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113

应急避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发性,无预警性。故应急避难场所的设备设施的维护应该满足的要求:100%无故障,随时可以启用。同时,也应与应急避难场所开启的演练相结合,了解设备设施的展开过程,确保避难场所展开后,相应的水、电等基础设备设施可满足最低限度的使用需求。应急避护场所的启用、运行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应急避护场所平时的维护和运行,涉及场所产权单位与使用单位的紧密联系和运行协调配合。

1 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维护现状

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营维护,各个省市都进行了许多研究,先后出台了所属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的维护管理规定,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1 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职责不清的问题。有许多应急避护场所运行维护责任主体不明确,经费保障不足,缺乏配套的应急物资保障,导致已有的应急避护场所年久失修,功能缺失,一旦启动应急响应,很难起到快速、有效安置居民的作用。分析其原因,应急避难场所大多是根据整体规划进行建设的,产权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大多平时都需要使用,更多注意的是平时的使用功能,故管理难度大,管理措施难以到位,应急保障的设备设施也难以有效维护。

其次,场所运行管理的主体与配合单位协调不足。应急避护场所的启用、运行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应急避护场所平时的维护和运行,涉及场所产权单位与使用单位的紧密联系和运行协调配合。产权单位与使用机构在维护运行方面联系不紧密,工作脱节,相互不知晓应急避护场所保障能力的现状与服务对象的状况和需求,将导致应急安置应对不及时,甚至造成混乱。

第三,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尚未完善。所谓应急管理,是为了降低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危害,基于对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地应对、控制和处理的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1.2 设备设施维护的问题

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受管理经费及管人员的限制,对场所内的设备设施管理不够完善,没有经费,也没有人员专门进行管理,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已建成的场所大多为场地型,平时主要为休闲广场、绿地公园等公共场所,除要满足应急避难的需要外,更多注意的是平时的使用需要求,满足平时的需要,应急避难必需的设备设施没有专门的场地,客观上也给维护管理造成了困难。

当前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按相关规定已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满足应急时的紧急需要。但由于管理使用单位无专门的管理维护人员,也无专业的管理经验,所配备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多,专业性强,普通的工作人员无法对设备进行专业的维护管理。没有实用的维护管理手册,不知道怎么维护,是设备维护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应急避难场所与地下空间联动的维护管理需求

急避难场所向地下延伸,与地下空间联动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是解决城市应急避难需求和有限的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的有效方案。结合地下空间及人防工程的总体特点,可以将应急供电,应急指挥部,应急供水,应急物资发放和临时存贮设置在地下,受灾人员的安置区也可结合工程条件,布置在具有安置条件的地下,例如人防的人员掩蔽工程。

地面应急避难场所与地下空间联动也带来新的要求和技术难点。

2.1 消防设施应齐备

与应急避难场所联动的人防工程,消防设备、设施的设置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的要求,并根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级的不同,加强消防措施,确保地下工作人员及设备设施的安全,从而满足应急避难场所随时开启的需要。

2.2 地下建筑的建筑布局应平战兼顾

人防工程的平战兼顾应在不降低人防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兼顾。确保人防工程的功能不受到影响。应急避难场所所需的指挥室,物资临时存放点,工作人员办公室等应满足其对建筑布局,建筑空间的需要。

2.3 通风空调系统的平战结合

应急避难场所主要侧重于平时使用,不会在战时使用(战时,城市居民或疏散,或有足够的人防掩蔽工程),在平时的通风量,内部温湿度等有更高的要求,以确保内部工作环境可以满足使用需求。

2.4 给排水系统的平战结合

应急避难场所所需的给水水源与人防工程的给水水源完全一致,无论设置贮水箱还是水源井均可满足使用需求。与人防工程联动的应急避难场所的排水设施与人防工程的排水设施完全一致。排水管材及相应的控制阀门在满足人防工程建设规范的要求下,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其平战转换措施及防护要求与普通人防工程相同。应急避难场所的给排水系统完全可以与人防工程的给排水系统合用,平战转换的难度较少,也不会对工程的防护造成破坏。

2.5 电气系统的平战结合

应急避难场所的电气系统完全可以与人防工程的电气系统的主要设备合用,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人防工程的主要设备,达到平战兼用。

由于人防工程与应急避难场所使用时间的不同,发电机组完全可以平战兼用,互不影响。人防工程的低压配电系统与应急避难场所的低压配电系统使用的设备均为同类设备,无特殊要求,完全可以平战兼用。

2.6 应急信息系统的结合

一般的人防工程很少设置应急信息系统,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从更好的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出发,一般的人防工程设置应急信息系统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设置应急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也有利于掩蔽人员的心理稳定。

随着5G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实际投入使用,快速搭建应急信息系统,包括应急通信系统,监控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等,均成为现实。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减少平时维护管理的工作量,也可减少实际投资。建设固定线路的固定设备,投资大,维护管理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使用难度大。

随5G技术的发展,无线技术完全可以做到即插即用,临时搭建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临时搭建可以减少投入的设备数量,应急避难场所不是所有场所在同一时刻投入使用,故通过科学的测算,完全可以减少设备的投入数量,从而减少工程投资。

3 应急避难场所与地下空间联动的维护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实行政府领导、统筹协调、平灾结合、属地为主、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贯彻统筹管理、分级落实、突出重点、均衡供给、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平灾结合、保障应急的基本原则。

为加强已建应急避难场所应急供电、应急供水设施维护保养使用管理,应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制度以及档案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要明确维护管理的责任、任务和内容,做到责任明确,维护管理档案健全,定期检查和维护到位。保持已建应急避难场所内供电系统完好,运转正常。

4 地面应急避难场所与地下空间联动维护管理技术要求

与地下空间联动的应急避难场所,结合了地下建筑,特别是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要求。联动的应急避难场所,需要同时保障平时使用正常,战时功能完备,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展开。这要求避难场所的各类设施的维护管理技术需要进一步细化。

4.1 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风量、风压满足设计要求,内部温湿度可以满足使用需求;通风设备设施完整,运行正常,风管无锈蚀,无严重漏风等问题,风管干净整洁。

4.2 给排水系统

给水管路:保持给水管路清洁,无污染;阀门、 水嘴完整无缺,开关灵活,固定牢靠;支架、 托架连接牢靠,无锈 蚀。

排水管路:排水管路畅通,无堵塞;集水井、 池完好,无淤塞,盖板完整;管件无破损,无锈蚀。

深井供水设备:零部件齐全,没有锈蚀;阀门转动灵活,无损坏;无渗水、 涌水,环境整洁;水泵供水压力稳定,消毒设施工作正常。

应急供水水箱:保持水箱内外清洁、 无锈迹;进出水管、 溢流管、 放空管畅通无堵塞;水箱液位显示清晰准确。

消防系统;系统完备,管路无渗漏,设备设施完善。

4.3 电气系统

应急发电机组:外观整洁、 无锈蚀;线路连接牢固,无老化;各种仪表功能正常,确保随时全功率稳发;储油设施齐全,灭火器材完备。

配电箱(柜): 各类配电箱(柜)整洁、 干燥,无锈蚀;接地、安全防护等装置连接牢固;各类开关按钮动作灵活可靠,仪表、 指示灯显示正常;线路排列整齐、 美观。

强电设备线路:线路无破损、 无老化,接头连接牢固;电力设备保持干燥,性能可靠;照明灯具维护得当, 保证照度值。

弱电设备线路:通信、广播、 监控、 火灾报警等系统、线路连接畅通,功能完好;线路无破损、 无老化;弱电设备保持整齐、清洁。

4.4 应急标志

应急标志:应急避难场所服务半径内的主要交叉路口的指示标志牌指示应急避难场所方向、位置正角,指明的避难线路无误。各功能区的位置标志正确,分区编号及位置的标志牌清晰明确,无破损。

各类标志设施应经久耐用,图案、文字和色彩简洁、牢固、醒目,并便于夜间辨认。标识标牌应清晰可见,无破损、缺字或掉漆等影响识别的问题。

5 结论

地下空间可与附近的建筑物地下人防工程结合建设,即实现了地下空间(人防工程)与应急避难场所的联合运用,节约资源,降低建设成本;也可以推动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减少了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建设的难度大大降低,从而使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更科学、更合理。

应急避难场所的核心设备设与人防工程中的人员掩蔽工程建设需求其本对应,完全可以兼顾使用。人防工程与应急避难场所的平战兼顾,可以充分人防工程的平时功能,也解决了应急避难场所核心设备存放与设置困难的问题,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快速开启创造了条件,减少了开启的难度,也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更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地下空间编制导则[Z].2008.

[2]国家人防委建设部联发.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编制办法[Z].

[3]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應急避难场所设计规范[Z].2015.

[5]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导则[Z].2003.

[6]上海市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Z].2007.

[7]上海市民防办关于推进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意见的通知[Z].2010.

[8]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2013-2020)[Z].2016.

[9]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维护管理规定[Z].2018.

[10]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程序[Z].2018.

[11]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维修养护估算指标[Z].2018.

猜你喜欢

联动技术要求
试论检验电梯起重机械的相关技术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转杯纺转杯的作用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