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的经济基础与问题分析

2020-06-04李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经济基础自由贸易区

李娟

摘 要: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减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实现“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途径。但当前中国与联盟之间的自贸区合作存在种种问题,针对双方合作的经济基础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削减关税等推进自由贸易区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欧亚经济联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基础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014

在贸易摩擦盛行背景下,扩大对外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大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可以减少全球经济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欧亚经济联盟是亚欧地区重要的经济组织,中国与联盟建立自贸区是推进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中国与联盟仅签署了经贸合作协定,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议题关税问题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分析并解决中国与联盟建立自贸区存在的问题,是推进自贸区达成实质性协议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中国与联盟建立自贸区的经济基础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

1 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与发展

欧亚经济联盟是2015年成立的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五个国家的经济联盟,总人口约1.81亿,其中俄罗斯是最大的经济体,其次是哈萨克斯坦。联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差距较大,且成员国之间的内部贸易规模相对较小,2018年联盟内部贸易额1184.45亿美元,俄罗斯与联盟内其他国家的贸易额最大,2018年占联盟内部总贸易额的48.76%,其次为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2018年分别占总贸易额30.71%和17.01%,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贸易额相对较小。联盟对外贸易规模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但涨幅较小,2018年联盟对外贸易总额8708.82亿美元。由于联盟成员国国家资源禀赋不同,商品出口贸易结构不同,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以出口燃料商品为主,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以出口制造业商品为主,亚美尼亚以出口矿石、金属和食品商品为主,联盟各成员国在农业原材料等商品的出口占比普遍较少。联盟进口商品结构中,各国制造业商品进口占比均为最高,俄罗斯制造品进口占国内商品总进口的83.33%,哈萨克斯坦占比为77.90%,吉尔吉斯斯坦70.28%,亚美尼亚61.66%,白俄罗斯51.13%。除制造品之外,各国对食品和燃料进口需求较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从当前内部及对外贸易结构来看,欧亚经济联盟的特点是贸易量小,以原材料出口为主,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高附加值产品产出及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处于较低端位置。欧亚经济联盟各国均以出口能源和原材料,进口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品为主,贸易结构比较相似,这导致联盟内部贸易互补效应较小,甚至导致进出口资源的相互蚕食,不利于联盟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联盟也希望扩大自己的经贸合作网络,促进内部的结构调整。

2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的经济基础

中国与联盟的双边贸易额自联盟成立到2018年始终占联盟对外贸易总额中第一位,并且所占比重逐年递增,由2012年的10.71%增加到2018年的14.47%。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1261.79亿美元。从双边贸易结构分析,联盟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燃料和木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等原材料为主,2018年联盟对中国的燃料出口量为431.90亿美元、木制品出口量48.14亿美元。联盟对中国的进口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等制成品,2018年联盟对中国的机电产品进口量为309.14亿美元。按照海关编码2002的商品分类,中国的商品贸易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第11类鞋、帽等轻工产品、第10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第8类毛皮、皮革及其制品,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第14类机械、电气设备及其零件上的优势也较为明显。欧亚经济联盟的商品贸易优势主要集中在第5类初级产品燃料上,第13类贱金属及其制品、第6类木制品和第12类石料、石膏及其制品也有一定的优势。从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与亚美尼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四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互补性稍微弱一些。整体来看,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贸易互补性较强,自贸区的建立将可以为双方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中国对联盟商品的进口关税不断降低,尤其之前关税水平较高的羊毛蚕丝品、蔬菜水果坚果、纺织、服装等行业,如毛及丝制品由20.55%下降为5%,纺织品由17.35%下降为7.11%,服装由15.26%下降为5.9%。但也有部分行业关税水平有所提高,如原来的零关税产品水稻和林业相关产品2017年关税水平分别提高到8.5%和7.51%,木制品、纸制品、有色金属及相关产品关税水平也有所提高。联盟对中国的进口关税水平近年来有所提升,尤其是农产品关税水平提高幅度较大,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关税水平均有所提高,如水稻和羊毛蚕丝品由原來的零关税分别增加到2017年的33%和15.5%,谷物及其他相关产品由4.95%提高到17.5%。也有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明显下降,如加工大米、木制品、纸制品和有色金属及相关产品。整体而言,近年来中国国内受环保政策限制、绿色产业发展等影响,对从欧亚经济联盟进口的林产品、木制品和纸制品等行业关税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之前的纺织、服装等高关税产品关税水平均大幅下降。欧亚经济联盟为保护联盟内各成员国的利益,农产品等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水平提高。若中国和联盟能在考虑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双方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综上所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经济合作基础扎实,双方贸易互补性强,但双方在关税壁垒层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的问题分析

(1)联盟成员国对与中国建立自贸区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虽然联盟成员国在地理、政治和文化上具有相似性,但各國之间国土面积、国内资源、经济体量和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差别较大,俄罗斯在联盟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从利益诉求分析,俄罗斯希望通过中国和联盟的合作稳固其在欧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联盟其他成员国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更希望能借助中国的力量促进国内发展。联盟对外贸易或扩张多以俄罗斯为主导,其他成员国的利益诉求不同,联盟内部存在较大分歧加剧了中国与联盟进行自贸区谈判的难度。

(2)联盟对与中国的深度合作有所顾虑。中国广阔的市场、巨大的经济体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对联盟成员国既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又让联盟感到巨大的压力。联盟既希望搭上中国这趟高速行驶的列车,解决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联盟矛盾重重的现实困境,但又担心中国极具竞争力的商品会对联盟内的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俄罗斯担心中国打开欧亚地区的市场后会削弱其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因此对联盟与中国的自贸区建设甚至是“一带一盟”对接合作都是有条件的支持和有保留的参与。

(3)联盟对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前景有所担忧。中国与联盟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合作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丰盛的成果,各成员国担心联盟整体与中国建立自贸区各国获得的经济利益没有直接与中国进行双边合作的获益大,甚至自贸区合作可能会有损小国的经济利益。联盟中俄罗斯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显示出联盟对外合作难以统一。中国自始至终都愿意并且希望同联盟建立和保持长久的深度合作关系,但联盟中的小国如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受国内经济基础限制,缺乏同中国展开长期合作的能力,在联盟中的话语权也相对较小,对外建立自贸区的经济获益难以保证。双方在涉及某些关键领域的协商必定存在较大的分歧,对接合作的阻碍仍然较大。

4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的对策分析

在自贸区谈判中,中国应该尽可能的对自贸区产生的经济效应做出精确评估和分析。另一方面应考虑不同国家的立场和利益诉求,提出不同的对策,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借鉴已有自贸区经验。从联盟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内容来看,联盟对外合作仍有诸多疑虑,即使是与一些小型或者“外围”贸易伙伴的协定,自由化总体水平也比较低。双方要充分借鉴欧亚经济联盟现有自贸区合作的经验,适时对现有的双边经贸协定进行更新,逐步推进关税减让谈判,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加快推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谈判进程。

(2)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的关税削减。中国需考虑联盟各国经济发展实情,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地给予某些在统一关税减让和市场开发等方面还达不到一体化标准的国家一定的过渡期标准优惠,待其成熟后再实行统一标准,即应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的渐进式推进方式。分层次指应将自贸区中所有贸易类商品进行分类,对于非敏感性产品应加快关税减让进程,同时加大减让力度;对于敏感性产品,如联盟中的能源产品等需对关税进行适当减让;而对于高敏感性商品则应放宽减让幅度,同时给予一定减让过渡期。分阶段是指将自贸区建立过程需按不同时期分为起步、过渡、加速与成熟四个阶段,并围绕上述分层次产品以不同速度和不同程度进行贸易壁垒的消除。如在起步期,可将贸易区双方非敏感但自身较为薄弱的产业产品作为高敏感性商品,保留一定关税,而在加速期则需对大部分商品在相对幅度上消除壁垒,而进入成熟期时则绝大部分商品关税都应降在较低水平,如5%以下。分区域是指可通过构建自贸“先行区”进行试点以形成自贸示范区,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区域,以“点、线、面”的模式逐步推进。

(3)以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对接。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中选择一到两个比较容易开展对接合作的国家开启双边合作,在此基础上以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对接,为中国与联盟自贸区的建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联盟国家中确定双边对接关系的首选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往来已久,已经形成了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等对接基础。此外,学术界对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建立自贸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俄罗斯也是自贸区合作的不错选择。

参考文献

[1]丛晓男.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的经济障碍与现实选择——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GMR-CGE[J].俄罗斯研究,2018,(1):82-111.

[2]王晨星,姜磊.欧亚经济联盟的理论与实践——兼议中国的战略选择[J].当代亚太,2019,(6):67-98.

[3]程中海,袁凯彬.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的经贸效应模拟分析——基于GTAP模型及偏效应分解[J].世界经济研究,2017,(1):96-108.

[4]张继荣.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9,(11):86-94.

猜你喜欢

经济基础自由贸易区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浅析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政策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之探索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должны продолжить упрочивать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ундамент отношений всеобъемлюще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
欧美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江西省自由贸易区建设思路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