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约主编简介

2020-06-04

石油实验地质 2020年3期
关键词:海相气田深层

郭旭升,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65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茌平县,1988年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硕士毕业,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总经理。

郭旭升院士长期工作在油气勘探科研生产第一线,是页岩气和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的专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及重大工程项目。2008年以来,他先后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及勘探评价》所属课题的技术首席、课题长,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页岩气区带目标评价与勘探技术”的项目长。

面对我国页岩气成藏条件复杂、未发现大气田的困境,郭旭升院士研究认为,中美地质条件不同,北美理论技术难以适应我国海相页岩高成熟、构造改造复杂的地质特点;富集规律不清楚,缺乏有效技术,是制约我国大型页岩气田发现的根本原因。

他通过对复杂构造区高成熟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形成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新认识,即:深水陆棚相优质泥页岩发育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气“成藏控产”的关键,并据此构建了页岩气战略选区评价体系。他提出基于密度信息的预测新思路,主持研发富集高产带预测新技术,成功预测富集高产带,发现并探明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气田,实现了我国页岩气勘探的战略突破,为大规模勘探开发页岩气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在海相碳酸盐岩超深层领域,国内长期未发现超深层(埋深大于6 000 m)生物礁大气田,国外也未见报道。针对该领域岩石致密化、储层发育和成藏模式不清、预测难等问题,他通过基础地质研究和在四川盆地勘探实践探索,建立了超深层生物礁“孔缝双元结构”储层模型和成藏模式,为勘探突破提供了理论依据,攻克元坝超深层地震勘探技术瓶颈,成功预测埋深7 000 m储层,带领团队攻克川东北高温高压高含硫钻完井技术瓶颈,发现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

应用这些理论技术,郭旭升院士带领团队已发现6个大中型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7万亿方,三级储量合计3.1万亿方(24.8亿吨油当量)。

郭旭升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发明专利6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4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7篇。他是“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获得第十三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4年荣获中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郭旭升院士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带领团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和国务院国资委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2019)。他还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等职。

猜你喜欢

海相气田深层
海相软土地区铁路深长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分析
延安气田集气站的无人值守改造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海相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海相黏土静力触探锥形因子影响因素研究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电视节目低俗化的深层反思
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