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现状
2020-06-04任佳莺
姜 宏,周 炯,任佳莺,罗 华,丁 俭*
(1.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综合质量办,上海 200062;2.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工会,上海 200062;3.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北京西路综合办,上海 200041;4.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办公室,上海 200062)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医院离退休干部具有政治觉悟高、专业技术人员多、时间富余等特点[2],推进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既壮大社会治理队伍的力量,也促进医院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摆在医院党委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地调研等方法,分析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社区对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需求,提出通过党建引领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方法路径,以期为推动医院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参考。
1 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现状
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试用后修改,利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6家市属医疗机构的离退休干部为调查对象,其中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3家、站所2家。共计发出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17份,回收率94.34%,其中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90.78%。问卷调查反映出如下情况。
1.1 医院离退休干部呈现中共党员多、学历层次高等特点从调研对象的一般情况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医院离退休干部,一是中共党员占比较高,达77.66%;二是年龄呈现老年人中的“低龄”分布,65周岁以下离退休干部占54.82%;三是学历层次较高,大专与本科以上学历占68%。这些特点为通过党建引领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天然基础。
1.2 医院离退休干部在参与社会治理上具有一定优势调查显示,医院离退休干部自认为其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主要在于具有较高思想觉悟与奉献精神,其次是具有一定特色业务技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最后是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这为通过党建引领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比较优势。
1.3 医院离退休干部心理上乐于参与 实际上很少参与社会治理调查显示,一方面90%以上医院离退休干部“非常愿意”与“愿意”参与社会治理,热情很高;另一方面实际只有不到10%的医院离退休干部在参加社会治理,接近90%的医院离退休干部没有参加社会治理,意愿与行动之间存在巨大的转化空间。
1.4 医院离退休干部可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容广泛 但参与渠道有限在可参与的社会治理活动中,医院离退休干部选择最多的是医药卫生专项领域,其次是提供公共服务。此外,也有参加公益慈善、环保宣传、正能量宣教、协助化解社会矛盾和参与共治自治等(表1),充分说明医院离退休干部可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容广泛,既愿意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医疗卫生服务,也愿意参与很多其他形式的社会治理。
表1 离退休干部可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容(多选)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问卷调查反映对于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和平台,只有38.95%的离退休干部表示“知晓”, 61.05%表示“不知晓”。综上,医院离退休干部可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容广泛与参与渠道有限之间的矛盾比较明显,为引导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着力点。
1.5 医院离退休干部对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保障需求问卷调查显示,离退休干部对参与社会治理的保障需求见表2。
表2 离退休干部对参与社会治理的保障需求(多选)
2 影响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因素
研究方法为典型访谈和专家访谈法。典型访谈对象为12名离退休干部骨干,专家访谈对象为杨浦区组织部和社区党组织负责人4名,杨浦区为上海市开展城市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试点城区。访谈发现,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2.1 个人因素一是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低龄和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是正向因素,有利于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二是参与意识,有些离退休干部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离退休干部认为自己是“医院人”,“社会人”的意识较淡薄,不愿意参与社会治理。三是兴趣爱好和特长,相对而言,兴趣爱好广泛、特长明显的离退休干部更容易融入社区,为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2.2 单位因素单位在推行区域化党建方面主动对接、主动服务,离退休干部积极融入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比例较高,离退休干部自身的获得感也更强。与问卷调查的结果一致,很多离退休干部希望医院党组织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帮助其整体上与社区或者上级管理部门对接,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参与社会治理。
2.3 社区因素党组织能力强、社会治理活动开展得较好的社区,不论是离退休干部还是其他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比例都高。同时,参与人员多也会促进社区的社会治理进一步发展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2.4 环境因素一是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在家里的事务和社会治理的工作任务出现矛盾的时候,家人的支持显得更加重要;二是身边人的影响,离退休干部更愿意与朋友组团参加社会治理,组团后更容易长期坚持。
3 社区关于社会治理的需求及实现
本研究选择上海市开展城市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试点城区——杨浦区作为代表,通过与区委组织部领导和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座谈、深入社区实地调研等方式,总结社区关于社会治理的需求,梳理其实现过程中的经验做法。
3.1 社区关于社会治理的需求目前,社区的社会治理主要包括如下八个方面。一是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如养老、助残、青少年教育等服务工作;二是在参与社区共治自治方面,如反映诉求、汇集民意、议事协商等;三是在关爱弱势群体方面,如帮助残疾人、孤寡老人;四是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如推动动迁难点地块的开发、邻里关系的调节;五是在倡导环境保护方面,如垃圾分类处置宣传;六是在公益慈善活动方面,如捐款捐物、慰问困难家庭、健康咨询和义诊、法律维权;七是在社区文体活动方面,组建舞蹈、合唱、棋类、书法、绘画等各类兴趣小组;八是在特殊人群帮教和服务管理方面,如吸毒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在上述八个方面的内容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例如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法律服务、特殊人群帮教和服务管理,因其专业人员相对不足,更需要专业能力较强的离退休干部介入。
3.2 杨浦区引导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杨浦区充分发挥“以街镇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连接单位、行业及各区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的城市基层党建作用,按照“创新组织设置、加强思想引领、发挥独特优势、强化服务管理”的总体目标[3],将居住在社区的离退休干部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工作体系,实现对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学习活动、发挥作用、关心照顾等全面覆盖,并通过党员来带动群众。在组织设置上,将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按居住地单独建立党组织或者就近编入现有社区党组织,探索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在思想引领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发挥独特优势上,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民,发声发文发力”等活动;在强化服务管理上,充分利用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和睦邻中心等社区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离退休干部居家养老、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和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需求[4]。
4 通过党建引领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考
构建医院与社区共建平台,引导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要有组织纽带连接,才能增强共建家园意识;要有互利共赢连接,共建才能有坚实基础;要有活动载体连接,联系才会更加紧密;要有价值取向连接,共建才富有成效。综合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杨浦区现地调研结果,本研究提出通过党建引领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1235”模式,即围绕1个目标,实行2步走,坚持3项基本原则,采取5条主要路径。
围绕1个目标,即推动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医院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实行2步走,就是先选择成熟社区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复制推广。坚持3项基本原则,指坚持医院与社区联动、坚持组织推动与激发基层相结合、坚持党员引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采取的5条主要路径包括如下。
4.1 凝好心——思想引领党建引领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首先是要澄清离退休干部的模糊认识[5]。调研中,发现不少离退休干部误以为党建引领其参加社会治理,参加社区活动是要撇清单位和离退休干部的关系,并由此产生很多顾虑。针对这一误解,医院党组织通过政策宣讲、集体交流、个别谈心等方式帮助离退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使其认识到通过社区参与社会治理不是解除他们同单位的关系,而是帮助他们得到更多更好的关心照顾,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舆论引导、学习培训、典型交流、座谈研讨等方式开展广泛的动员教育活动,调动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4.2 安好家——组织引领医院党组织要通过大党建主动把离退休干部同社区对接起来,形成医院离退休干部党员“医院隶属,医院和社区双方管理”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并以党员带动群众,从而实现单位是医院离退休干部的“娘家”,而社区是医院离退休干部的 “新家”。具体操作中,可以试行“社区报到制”[6],医院组织离退休干部集体向社区报到,将离退休党员纳入社区支部管理。试行“社区医院互认制”,统一党员手册,主要依托社区开展党员教育、民主评议党员[7]。试行“信息交流制”,对于需要社区提供帮助的离退休干部,医院要向社区提出需求,寻求帮助;对于离退休干部在社区中的表现,社区要向医院反馈,形成双向信息流动。
4.3 定好位——价值引领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需要结合社区需求[8],积极发挥医院离退休干部的特长,充分利用空间共享、资源共享、活动共享。一方面,可以根据地域相近的原则与社区现有的团队相对接,引导离退休干部加入团队;另一方面,可以在医院范围内甚至跨不同的医院组建特色团队,例如“健康教育宣讲团”“义诊咨询团”“正能量宣讲团”等。让这些团队在党组织的引领下自主运行,创建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志愿服务机制[9],使更多离退休干部真正走出家门,参加到社区中来,为社区建设增添更多正能量。
4.4 树好风——典型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医院党组织和社区要积极发现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离退休干部的典型。典型不怕小,只要做出努力和贡献,就要积极进行肯定;典型不怕多,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做法,都可以成为宣传的内容;典型不怕讲,积极利用荣誉墙、故事会、微信点赞、媒体刊发等方式进行宣传,让离退休干部在发挥余热的同时增强成就感和荣誉感,让身边典型带动周围的医院离退休干部,使他们从好奇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是认真的组织者和有力的引领者[10],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树好标杆、做出示范、引领推动。
4.5 服好务——资源引领通过党建引领推进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医院需要提供一定的资源进行支持和保障。具体来说,一是经费资源,可以考虑将离退休党员的留用党费部分或全部划转共建社区,用以支持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是设备设施资源,特别是义诊服务中,可能用到一些常用的小型医疗设备或者便携式医疗设备,医院应尽可能予以配备或协调支持;三是人力资源,医院、社区领导和退管办等部门工作人员要丰富与离退休干部的联系渠道,主动关心离退休干部,让离退休干部感受到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