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的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评《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0-06-04王守刚
书名:《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刘贤伟,马永红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402-0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定价:50元
当下国家高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应用型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刘贤伟、马永红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一书从科技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考察试点工作在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现状,通过借鉴社会主义资本、多维邻近性、心理资本和创新能力等理论知识,深入分析科技人力资本理论且根据众多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对该理论内容进行拓展和完善。笔者在开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D/2015/01/24)和2016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16FYHLX011)的研究过程中结合《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一书,分析探索应用型高校的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设,为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和为国家发展建设培养充足的优秀人力资源提供参考。
应用型高校实施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意识、科技实践能力和高水平专业综合素质的高等人才,但就目前状况来看,此类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整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程,因此,高校需客观地审视其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首先,应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重在“应用”二字,但是,目前的现状往往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意识到“应用”教育的精髓所在,而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没有从根本上对科技创新引发兴趣,无法将精力集中于科研创新活动中,科技创新意识薄弱。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宣传、设置科技创新课程和将科技创新理念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等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科研创新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强化科技创新意识,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其次,要加强教师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其在教育领域的指引作用。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到关键作用。若教师仅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的科研经验和创新实践能力,则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方能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其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通过不断吸取新的教育知识,强化自身综合素养,完善其科技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主动积累科研经验,保证有充足的实力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进而使学生的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最后,应促进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优化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当下,多数应用型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单方面知识灌输的教育教学形式,这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实施科技实践活动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严重影响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应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形式,优化该校的教学模式,以此增加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此外,教师还应适时对学生的科研创造行为进行肯定,增加其自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激发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科技创新水平的要求日益增长,应用型高校须积极主动创新改革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一书内容全面丰富、理论结合实际,可为人们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