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淤泥在真空预压加固下的土柱形成试验研究

2020-06-04李晗峰

山西建筑 2020年11期
关键词:土柱排水板土样

李晗峰 许 峰 占 宏

(1.杭州交通投资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301;2.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6; 3.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4)

0 引言

真空预压法是目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海涂围垦、机场等各种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当中[1,2],但同时该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真空预压的过程中,排水板(PVD)周围会形成致密的“土柱”。土柱会导致PVD发生淤堵,阻碍真空荷载的传递,减慢固结速率。现有研究的关注重点集中在不同类型的PVD、滤膜的通透性以及淤堵的防治措施[3,4]。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淤堵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但对土柱的形成解释都是基于特定的假设[5,6],没有直接观察到土柱的运动发展趋势。为了对土柱的形成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土柱的形成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作为一种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在许多流体试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7]。为了探究真空预压中淤泥的变形特性,开展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结合PIV结果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排水量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土柱的形成原因。

1 模型试验

1.1 试验所用的土样参数

试验所用土样取自台州某真空预压地基处理现场。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土样基本性质如表1所示。采用激光粒度仪对土样的级配进行了测定。土样主要由粉粒组成,土样的D10和D60分别为4.2 μm和33 μm,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属于粘性土。

土体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1.2 试验仪器以及方案布置

表1 土样基本性质

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模型试验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模型箱、真空驱动系统和监测系统。模型箱尺寸为56 cm×30 cm×64 cm,采用2 cm厚的钢板加工而成,上部设有密封框,通过法兰连接将真空膜与箱体进行密封,保证模型装置的气密性。在模型箱的侧面设有抽真空的管道和阀门,通过管道对模型箱内进行抽真空。模型箱的前侧壁上设有观察窗,用于观测淤泥的运动情况。观察窗上设有标定点,用于图像坐标与物理坐标的转化。真空驱动系统主要由真空泵,水汽分离瓶,真空管,手型接头和等效孔径为75 μm的PVD组成。监测系统分为孔隙水压力测量装置、出水监测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孔隙水压力测量装置采用微型孔隙水压力传感器,量程为-100 kPa~100 kPa,精度为0.1%,分别水平对称布置于距PVD 2.5 cm,5 cm,10 cm的位置处。出水监测装置为放置于水汽分离瓶下方的高精度电子秤。图像采集装置由相机、相机支架、数据采集线和计算机构成。相机固定在与观察窗平面平行的位置,在观察窗一定距离处使用相机拍摄某一确定视野范围区域的图像,通过USB数据采集线把图片传输到计算机中,储存图片并进行后续分析处理。为了得到清晰图像,在试验模型箱前方布置了光源。根据拍摄需要,调整相机的光圈与焦距,使成像清晰。拍摄窗口如图3所示,窗口大小为207 mm×114 mm,位于PVD的中上部,试野上边缘达手型接头处,覆盖范围包括PVD右侧191.26 cm,至PVD左侧1.15 cm范围内。

实验开展前,事先在模型箱前侧观察窗上人工喷洒粒径约为100 μm的染色砂,用于PIV技术计算土体的位移场。如图4所示,由于染色砂喷洒密度稀疏,渗透性远大于土壤,因此对径向排水和土壤固结的影响很小。观察窗粒子喷洒完成后,将PVD紧贴观察窗并垂直放置。采用手型接头将PVD和钢丝软管进行连接。安装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将制备好的土样缓慢装入模型箱当中,而后在土体表面铺设一层土工布以及两层塑料密封膜。钢丝软管从模型箱侧壁穿出与水汽分离瓶相连,同时将水汽分离瓶的抽气口连接至射流式真空泵上,真空泵提供的真空压力为80 kPa。

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淤泥运动规律

图5为0 h~3 h内土体在真空预压情况下的位移场云图。为便于分析,将位移场分为A,B,C,3个区域,A区为从PVD至距PVD 5.5 cm处;B区为距PVD 5.5 cm~15.5 cm处;C区为距PVD 15.5 cm~19.2 cm处。由图5a)得,试验前3 h中,A区内发生较大径向位移,最大径向位移为4.5 mm,土柱开始形成。B区内,径向位移较小,且分布不均匀。C区中的土体基本未发生径向位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0 h~3 h内,A区内的土体受真空压力作用,产生较大径向位移。B区内真空压力传递不均匀,导致径向位移较小且分布分散。C区因真空压力未到达,基本未产生径向位移。由图5b)得,A区内的土体基本未发生竖向位移。B区内土体竖向位移较大,最大竖向位移为4.0 mm。C区内土体竖向位移值分布为0 mm~0.89 mm。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区内的土体受到的水平力较大,发生径向位移;而B区内的土体由于真空度传递到该区域内,因此产生较大竖向位移;C区真空度未传递到,其竖向位移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自重固结。

图6为3 h~27 h内土体在真空预压情况下的位移场云图。如图6a)所示, 3 h~27 h内,最大径向位移距PVD约6.53 cm处,位移值为7.7 mm。该时间段内,距PVD 38.36 cm范围内土体的径向位移很小。由图6b)得,上述A区范围内,基本未发生竖向位移。而PVD远端,竖向位移较大,且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距PVD 13.83 cm处,位移值为14 mm。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3 h~27 h内,随着真空预压的进行,真空度已传递到距离PVD更远的地方,从而在远端产生了较大的径向位移和竖向位移。而在距PVD近处,由于土柱已经生成,导致PVD附近土体的径向位移较小。

图7为27 h~77 h内土体在真空预压情况下的位移场云图。如图7a)所示,在距PVD 5.6 cm范围内,基本没有径向位移。径向位移最大值距PVD 12.3 cm,且最大位移值为5.9 mm。该值为土体在50 h内产生的径向位移值,小于上阶段24 h内产生的最大径向位移值。说明土柱的形成阻碍了土体径向位移的发生。如图7b)所示,距PVD 7.36 cm范围内,土体基本不发生竖向位移。随着真空预压的进行,土体竖向位移最大值距PVD 18.46 cm处,且最大值约为14 mm。

2.2 孔隙水压力变化

图8为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由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水平对称布置,因此选用一侧结果进行讨论。为与PIV结果进行比较,选取试验前77 h土体孔隙水压力数据进行分析,该时间内土体未完全加固,因此孔隙水压力消散值最大仅约17 kPa。由图8得,距PVD 10 cm处土体孔隙水压力值消散平缓。距PVD 5 cm处初期与10 cm处土体消散情况大致相同,约10 h后消散速度加快。这与PIV结果相似,试验初期,真空度未传递到很远的地方,孔隙水压力消散慢。随试验进行,距PVD 5 cm处受真空压力影响,孔隙水压力消散加快。距PVD 2.5 cm处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较快,但在大约52 h后,消散速度降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土柱的形成,导致PVD附近发生淤堵,从而降低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

2.3 土体排水量

图9为排水量以及排水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试验开始的0 h~6 h内,排水速率较快;在6 h~77 h内,排水速率缓慢下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试验开始的前6 h内,PVD附近生成的土柱较小,但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进,土柱变大,淤堵现象发生,排水速率下降。试验过程中,77 h内的总出水量为5 000 mL。

3 结语

本文开展了真空预压室内模型试验,通过PIV技术观察了排水板附近土体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形特性。另结合孔隙水压力值、排水量及排水速率得到如下结论。试验初期,真空压力影响范围有限,排水板附近土体主要发生径向位移,排水板远端土体主要发生竖向位移。随试验进行,径向位移最大值向远离排水板移动。整个试验过程中,距排水板5.6 cm范围内的土体竖向位移值很小,试验过程竖向位移最大值为距排水板最远端。土柱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土体的径向位移。

猜你喜欢

土柱排水板土样
柠檬酸对改良紫色土中老化铜的淋洗研究
塑料排水板施工技术在导流堤工程中的应用
减少塑料排水板施工过程中的回带率
降雨条件下植物修复分层尾矿土壤重金属迁移的模拟分析
豫西丘陵地带黄土介质水动力弥散特性试验研究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斜坡式结构东防波堤工程高性能塑料排水板水上施工
土壤样品采集、运送与制备质量控制的实践操作
土壤样品采集、运送与制备质量控制的实践操作
不同施肥对蔬菜地氮磷垂直淋移影响的研究
影响塑料排水板加固效果几个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