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质变化书中味—许才山书法平议

2020-06-04王登科

中国书画 2020年4期
关键词:圣教序二王文心

◇ 王登科

许才山,祖籍山东即墨,1966年生于吉林辉南。师从丛文俊先生。博士。吉林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荣宝斋书法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长城书画院副院长。

才山与我师出同门,但却由于他的公职繁忙,加之丛门弟子大多天各一方,所以见面时间并不多,但是对于他的诗文修养却早有耳闻,并也钦佩不已。丛门弟子大都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已任,学问研究也主要以文献考据作方向,这也似乎成为“丛门”学木的一个特点和风标。记得丛先生也一直强调和提倡学生们多读些文学类的书,以便于理解古人讲书法里的“妙用”与“通感”。而在我看来,在丛门擅诗文的诸弟子中,才山是其中的翘楚。

去年的冬天,为筹备丛先生七十寿诞“长林风草”的展事,我才与才山多次碰面,其中闲暇更多聊到的是诗与书法,也有对于读书和书法教育的一些体会。而让我惊讶的是他对诗的理解竟是如此通透,包括我们共同喜欢的诗人以及那些遥远的时代,都成为我们见面时常聊常新的话题。2019年初,我们举办荣宝斋书法院首届书法年展“陌上花开”,其中邀约国内著名诗人共同唱和以记缘起,首唱是《诗刊》编辑韦散木,我用微信转给才山,当晚我便接到他的唱和之诗:

展逢腊节陌花开,管领东风妙笔裁。

荐福山林奏雅律,隆恩舍馆劝觞杯。

八方逸品流神韵,几代名家鸣响雷。

气象呈新催我辈,重开盛世共相陪。

其深情厚意、其蕴籍风流,连同对荣宝斋书法院新启的期许,尽从其中体现,而且铺排得体、自然起落,尽显古趣以及盎然的君子之风。

生活中的才山也是如此,彬彬文质,亲切平和,与人交不立涯岸,一如他涵融大雅的诗风,当然,也颇类他中正清雅的书法。

才山的书法起步较早,并也和我们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书家一样,先是楷书、魏碑,然后便是“二王”和唐宋。应该说,那时的书法起步,应该算是一种文化的启蒙,在练字中我们走进了历史、走回了生活,并也鼓起了人生的勇气,知道了什么是庄严,什么是朴质,尤其是练字过程所养成的勤勉与坚守的品质,使其裨益于后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关于这一点,我和才山曾有过共同的感受。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书法的热爱为我们这代人指明了一条正确的人生朝向,尤其是对忠于职守的才山兄,更多化成了他一种人生的信念和自觉。

许才山 行书苏东坡词 纸本 2019年

才山兄的书法总体而言是属于“二王”一路的。他对于“二王手札”、《怀仁集圣教序》都下过苦功夫,这些我们可以从他的用笔和结字的习惯中,隐约看到他所走过的临池之路。当然才山无意于成为职业书家,所以他的临写更带有古代文人那种“学书消日”的味道,不经意又经意,但恰恰在这种“优游”的状态里,他对“传统”的理解倒是更为贴切。纵观他的行草书,清劲简远,含蓄自然,字形、字势或从《怀仁集圣教序》中脱化而来,但又见自家经营。或许是诗人的心性使然,他的作品中更带有一种超然的怡淡之趣,正如苏轼说智永和尚书法所谓的“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其实,这种“疏淡”并不是人刻意“造就”出来的,更应该是一种质朴的人生态度而化成的审美品质。反而那种刻意而出的“疏淡”恰是一种“奢华”。所以我相信才山兄笔下的“疏淡”是由衷的、一以贯之的,一如他的诗、他的人。

其实,在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中,书法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表达“文心”,这“文心”即是“人心”,同时也是人文化成的“天地之心”,这里有对“造化之功”的敬畏,也有对“初衷”的恪守。张怀瓘在《文字论》中曾说:“纪纲人伦,显明君父,尊严分别而爱敬尽礼,长幼班列而上下有序,是以大道行焉。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世之贤达,莫不珍贵。”可见,寄托了更多“人文理想”的书法,远不是我们今天的“艺术”便可状括,它的观念、它的审美,甚至关乎“世道人心”,所以才有张氏后面所谓“世之贤达,莫不珍贵”的慨叹。这正是古人的“书法观”,同时也是我们今天书法艺术的精神缘起。对于此,才山一直是坚持他这样的书法信念。当然,他也以自己几十年的书写实践去践行:反对“世俗炎闹”,倡导“涵融大雅”。

此外,才山也积极以书法为功用,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工作。去年,应出版社之约,我们一起合作一本《心灵成长—画说弟子规》的创作。他书写,我绘画,其认真的态度、完美的敬业精神令人动容。其间我们也一直在商议书成之后的公益巡展和由此而生发的传统文化启蒙的系列活动。他表示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更愿意多做些事情。

也是去年,才山说在他任职的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内即将开设书法方向的本科课程。我想这里也一定有他的“筚路蓝缕”之功。承蒙抬爱,我也应校方之邀约,届时有幸参与到吉师大书法专业的创建与教学中去,并与才山及诸同道一起为此竭尽鄙诚。

笔墨精良,人生乐事。

气质变化,学问深时。

但愿才山的“文心”与“翰墨”并臻,“修身”与“艺术”两进。以此与才山互勉,也祈方家同道雅正。

许才山 行书自撰联数则 纸本

许才山 行书自作诗 纸本

许才山 行书德国研修有感 纸本

许才山 行书节临集王圣教序 纸本 2018年

许才山 行书吕纯阳悟道诗 纸本 2018年

许才山 行书人生四十乐事 纸本

猜你喜欢

圣教序二王文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冬天来啦
文心杂记
唐碑之冠——《雁塔圣教序》(上)
请不断修炼你的“文心”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从《十六龄女士杨莲之集圣教序诗》看杨莲之诗歌创作
《圣教序》及其临摹
父子如“二王”——以《奉橘》《送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