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贵有疑,有疑则进

2020-06-03廖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7期
关键词:泥塘寒号鸟课文内容

廖嫣

“我想,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这是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文章里的一段话。这质朴的几句话却在告知我们每个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思维则是从问题开始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起点,也是独立思维的一种训练。

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要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我们教学中,刚开始如果老师不加于引导,学生读书不够仔细,他们总会觉得课文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没有什么好问的。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总算找到几个不理解的词语。碰到这种情况,笔者并不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指导学生读书,有时在某个重点词或重点句下打个问号,及时表扬那些提问题提到点子上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强多了。

其次,在课堂上,老师创设适当的情景也会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如,在教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时,笔者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在“借”字下画了个小圆圈,再悄悄走到一个学生桌前把他手上的尺子一把夺过来。问学生:“刚才老师在向同学借尺子吗?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立刻回过神来:“小壁虎是怎样借到尾巴的?”“它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没有?”其实,这些问题就是阅读分析课文的关键问题。学生的思路一旦打开,就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如果从课题入手,诱发学生发现问题也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如,在教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出示题目后笔者问学生,从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题目里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什么画呀?这幅画为什么这么有名呢?”这对帮助理解课文的内容起了有效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小组朗读寒号鸟和喜鹊的话。接着问学生通过朗读他们的话,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除了争着扮演课文里的角色,还说出自己掌握的文意。并且提出:冬天到来时,寒风呼呼地刮,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它已经说明天会做窝了,可为什么一到太阳暖暖的第二天,它又懒洋洋,得过且过了呢?这样说话不算数。这刚好与本课的重难点相关联,没想到这样变换了一下教学的方法,竟引起学生这么丰富的想象,真让人高兴。

二、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够广,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非常浅层,甚至根本与课文内容无关。笔者并没有因此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多肯定他们能够大胆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笔者鼓励他们提问前要读懂文意,认真思考,尽可能提得准确,不脱离课文内容。在教一年级上册《比尾巴》时,笔者问学生你看到题目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真有意思,谁在比尾巴呀?”有的学生说:“我真想知道它们比的结果怎样呢?谁赢了,谁输了。”笔者接着问:“你认为刚才同学提的问题哪些与课文有关?”这样一提醒,学生就懂得了提出问题要围绕课文内容。

在教学时,笔者适时会特意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询问他们,哪些问题是围绕课文内容提出来的?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能体现出文章的中心?哪些问题是知识性的?诸如此类的引导在不断地提示学生学会明确哪些问题值得深究,哪些问题不需研究。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边李》一课时,学生问:“王戎当时才七岁,正是馋嘴的年纪,他为什么不摘路边的李子呀?”笔者稍沉默片刻,反问:“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看看还有什么心中的疑问。”学生经过反复读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王戎怎么这么小就会这么冷静地观察分析?他回答别人的问话里蕴藏着什么道理?”就这样,通过老师不断的有意引导,学生的思维片段不再支离破碎,他们在学会提问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逐渐养成了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三、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知识面还不广,生活经验不足,启发他们去深究问题,解决疑难是培养学生独立读懂一篇课文,提高自学能力的体现。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词,我尽可能让他们查工具书,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字词的习惯时,不懂的词语就会自己查字典弄明白。有时,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大家探究,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泥塘》一课时,不少学生读完后哈哈笑,有学生提问:“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呢?它的泥塘可是越来越漂亮,要是我就绝对舍不得了!”笔者因势利导:“是呀!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这个泥塘,在后来,青蛙有没有像你们一样,喜欢上这个泥塘呢?它最后为什么又不卖了呢?”学生们经过细读讨论,明白了刚开始,这原是一口烂泥塘,青蛙不乐意住在这里,想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搬到城里去住,所以要卖。可是它善于听取小动物们的建议,不断改造泥塘,让它越变越漂亮,所以自己也不舍得卖了。笔者接着追问:“刚才看到你们在朗读课文时哈哈笑,那是什么原因?”学生纷纷回答说青蛙太有趣了,笔者继续追问:“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只青蛙很有趣?让你们都喜欢上了它。”学生通过品读,想象体会,了解了这是一只勤劳能干、善于听取别人的好建议、积极改变的青蛙,怪不得大家都那么喜欢它们!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教学生,重在“导”,想方设法让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分析、解決疑问。老师只是从中点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唯有这样,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指导他们解决问题,这才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泥塘寒号鸟课文内容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解救寒号鸟
被误会的寒号鸟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青蛙卖泥塘》的“愣”
寒号鸟
《青蛙卖泥塘》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