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疫情的民办学校教学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
2020-06-03杨居军
杨居军
2020年春,一场突出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球各国,影响了各行各业。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指导思想,结合“启智明德 点亮人生”的办学理念和普惠性民办学校学生居家学习的实际条件,坚持五育并举,实施多策联动,完善网络教育渠道,全面开展线上教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一、完善网络,搭建共学平台
为保证“停课不停学”工作能落到实处,解决师生在家能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的难题,学校结合《广东省中小学教员信息技术运用才能晋升工程2.0实行计划》精神,迅速完善学校网络(含资源库<服务器>、各种平台和软件)建设,以满足教师查找资料、整合资源、制作教学视频以及与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需求。全面推动教职工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为提高疫情防控、学校管理、课程整合、线上教学(含上课、作业批改)、家校协作等工作在非常态下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二、遵循规律,合理设计方案
学校制定了《启明学校线上教育工作方案》,明确了推进线上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具体措施等,提出了“多平台可选、多资源共享、基础课保底、个性化扬长”的基本构想。一是提供多样平台。如数字电视、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力争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居家学习条件;二是丰富资源供给。一方面在教育部门推荐的学习资源平台上,精选线上教育资源或二次开发线上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自主研发制作小微课、学习任务单等,向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案;三是做好基础保底。我们把自主阅读、每日练字、健康悦动、家务劳动等操作简易、而又非常重要的项目作为每日必修课程,夯实学生基本功训练;四是关注个性培养。即鼓励学生居家期间要坚持特长训练,教师则通过班级学习群及时展示这些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激发起其本人的更大热情,也给其他同学提供了榜样。
三、多策联动,落实全面育人
第一,照顾学段特点,实行分段施策。一、二年级以“活动激趣、习惯为主”为思路,不安排新课内容,各年级主要通过手抄报、思维导图、趣味数学、亲子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居家活动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发和习惯培养;三、四年级以“引导学法、培养自控”为思路,通过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我的学习我做主”“思维导图大比拼”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学习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五、六年级以“关注素养,强调自主”为思路,鼓励学生通过“写体会、谈观点、勤实践”等方式对疫情背景之下的健康成长、家国意识、责任担当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升综合素养。
第二,结合学科特点,推行同频共振。在教研内容上,注重研究教育内容和线上教育有效方式并重;在科组教师管理上,调整学科教师的角色任务与管理方式,如挑选本年级、同学科最会上课的老师作为主讲,其他老师做基础辅导等。这样的教研方既促进了教师的协作意识和能力、教研学习能力以及资源整合与运用能力都得以提高,又推动了教育公平。
第三,共建网上班级,做好托底保障。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体、科任教师和家长为两翼的线上教育导师团队,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小组合作学习,推行将带兵、兵带兵实验,共同成长,把网上班级同样建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对一些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如没有网络、没有设备、缺少家长监管的,学校学生发展中心也将此项工作进行重点跟进,班主任点对点对学生进行帮扶,严格做好托底工作。
第四,开展主题学习,调制精神大餐。学校在3月份起,推出了每周一主题的综合活动课程。如3月12日植树节,我们推出了“感受生命,采撷芬芳”的植树节系列活动。通过召开“多一份绿叶,多一份温馨”线上主题班会、观看视频《大自然在说话》、写“对话自然,敬畏生命”的成长日记、给室内或家前庭后的树木花草浇水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科学、呵护生命的意识。
四、就地取材,上好人生大课
第一,生命健康教育。学校利用“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资源开展“疫情下的生命教育”线上主题班会、利用植树节开展“感受生命,采撷芬芳”活动,并开启“心灵之约”心理辅导专线,与学生共学习、共分享别样的生命画卷。通过活动,学生表示要坚持锻炼、科学防护,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等。
第二,科学精神教育。疫情教会我们要培育科学素养,让理性主导大脑。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各位医学专家治病救人时的科学态度、全國上下,各行各业,相互协调,步调一致的科学安排,都是学生受益不尽的科学精神教育。
第三,理想道德教育。五(3)班的小睿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在观看抗疫电视节目的过程中,画面中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令我难忘,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一点点善举,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去温暖他人,是医生、护士、警察、党员、干部、志愿者等这些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是他们温暖了整个中国,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感恩、值得我们学习的大英雄。”
第四,爱国主义教育。医护人员驰援千里救死扶伤;爱心人士捐物捐款;普通司机放弃休假运输物资,社区干部挨家挨户排查病患等等,都是对爱国的具体体现和生动阐述。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宅家认真学习锻炼,今日学先锋,明日成栋梁,也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五、变中求进,开拓发展新路
第一,教管变革。疫情背景下迅速展开的线上教育,极大地冲击和改变着传统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教师观念的改变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如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形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发展的重新定位信息化教学和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等。如何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系统,是学校必须突破的重要课题。
第二,亲子共进。疫情不仅改变了学校,更影响了家长,一方面越来越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另一方面增进了亲子感情。学校通过及时召开家长会、推送家长学习资料、开展家长课堂等方式,相机加强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自觉参与线上教育中,成为教师的同盟军,是学生的领路人,对家校协作共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学生成长无疑影响深远。
第三,差异消弭。基于当前疫情的线上教育,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一方面,家庭学习条件优越、自律自觉的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会产生自信,强化自律,走向自强。而另一方面,家庭学习条件较差,又不自觉自律的学生,则在这一段时间内自然会被拉开距离。学校通过“多平台可选、多资源共享、基础课保底、个性化扬长”的线上教育策略,对于整体育人,全面育人,尤其是对个别学生的托底教育工作,显然是大有益处的。
疫情是一场大考,不仅考验了学校的领导、学校的教师,还考验着学生和家长。疫情结束之后的学校状态是可以想象的,高效、有序成为学校的代名词;敬业、善教将成为教师的专业底色;自觉、自律成为学生成长的两块基石。而学校推行的“五育并举导发展,多策联动求实效”的基本策略,无疑将继续成为,践行“启智明德,点亮人生”办学理念,塑造启明教育品牌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