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撒科技的种子

2020-06-03戴凤宜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荣誉称号图书科学

戴凤宜

习总书记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重要导向。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也成了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老师作为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更要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做好学生创新科技的引路人。在打造学校科技型班级的过程中,我是这么做的:

一、润物细无声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创设科技型班级,那我们当然不能让墙壁“清闲”着。在我们教室里有一面班级科技成果展览墙,在墙壁贴满了同学们写的技实验小报告和同学做实验时家人帮忙拍摄的照片。墙壁布置按实验类型划分,有水实验模块、有大气压模块、有重力现象模块等。有兴趣的同学都可利用课间时间,看看别人的的实验报告,看看别人做了什么实验,又是怎么做实验的,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的。

看着大家的实验报告,不少同学也“手痒痒”的,跃跃欲试,也想“墙上有名”。不知不觉中,这面科技成果展览墙就成了孩子们无声的“科学导师”。

班级图书角自然也不能“放过”。我们班家长组织订购不少班级月刊,其中有《我们爱科学》、《创想号》、《少年科学画报》等适合少年儿童阅览的科学杂志,让学生在书海中感受科技、学会观察、大胆实验、探秘自然、创新思维。

每每到了期刊下发的日子,班级图书角就是最热闹的地方,大家都争着抢着要看“新鲜出炉”的科学期刊,好赶在别的同学前面完成书里的小实验,因此“图书角”周围的座位成了我们班的“宝座”,一些坐得较远的同学只得干着急,不停催促别的同学快点看完。还有些“抢”不到,又不愿意等的同学,便央求家长也给他订上一份“私人”的科学期刊。

都说“润物细无声”,这争着抢着的不服输的学习氛围不正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动力吗?

二、一山更比一山高

我牢牢记得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此,我特地在班上设置了有关科技创新的荣誉称号和奖项类别。

如设置荣誉称号,每月一更新,月底清零。主动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小报告的同学就能获得“小小实验员”的荣誉称号;完成实验六次的同学获得“超级科学家”的荣誉称号;要是你能完成了十二次实验,而且实验小报告完成得很出色的,那就太了不起了,你将获得“未来中科院士”的称号。

这个“创新科技奖”就是鼓励学生不走“寻常路”,让他们另辟蹊径,做一些同学没有做过的实验。获得这个奖项的同学不仅奖励科学图书一本,还能在科学课上当一回老师的小助手,在同学面前“露一手”。这在我们班可是最热门的奖项,比“文明少年”什么的,还要吸引人。同学们为了做最“新”的实验,搜集资料途径可是花样百出,有的同学一到周末就往科技馆里跑;有的同学是从班级图书角里的图书获得实验的灵感;还有的同学从网上搜索实验视频,跟着视频一起做实验。真可谓是生活处处皆“实验”。

“质”和“量”两手抓,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班级评比中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要想不断超越他人,那么科学的脚步要永不停歇。

三、窗外风景美如画

学习是不断吸收与积累的过程,要想有所成果,万万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走出去,看世界。

站在科技馆里亲眼观看AI人工智能,这是在网络上看无数个相关视频所不能比的;在公园里自己亲手操控无人机,这是在科技读本中看《揭晓无人机的秘密》所不能比的;身处航天育种基地与小伙伴手拉着手抱一抱太空大南瓜,这是听老师讲的直径、周长等一大堆数据所不能比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当孩子调动全身的器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感受,他才能真正地知道科技是什么,创新是什么。否则“科技创新”在孩子心中只是一句看不见,摸不着的空口号。

我鼓励家长将孩子带出去,并利用好家长会这个平台,大力宣传“走出去”的好处。天气不错,那就出去郊游吧!心情不好,那带孩子出去散散心吧!寓学于乐嘛。当然,家长在家长会前也会收到我“布置”的一份特殊的作业——我们城市附近有哪些适合孩子的可去,可玩的好地方?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当五十个家长聚在一起分享讨论的好去处时,那收获是巨大的!

玩得那么开心,回到学校当然是要分享的。我并不强求孩子写一份几百字的“游XXX见闻”,要是非逼着每个孩子回来写上个几百字,那么这个“玩”就变味了,下次再也不愿出去了,刚萌发的好奇的种子就这么扼杀在摇篮里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有的同学喜欢绘画,绘画方面频频获奖,可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几段话;有的同学爱好摄影,一到周末,相机不离手。教育必须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此,我鼓励学生分享的形式多样化,班会课的时候用十分钟请上个周末出去玩的同学分享外出见闻,可以图片分享、视频分享、绘画分享等等,只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趣闻说清楚,别人能听得懂就行。要是还能跟同学说说自己在观察中产生的疑问,或者介绍相关的原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只有当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是这么大,原来还有那么多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时,他才会好奇,有好奇才有发现。好奇,不意味着成功,但它是成功的沃土。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这么一句话:“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

我们班实验氛围浓厚,但,实验成功从来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過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实践和思考是成功的双翼。我所做的就是在孩子幼小的心中播撒下科技的种子,让种子萌发出实践的嫩芽、思考的花朵。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小学和美“三级”文化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批准号2018YQJK20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荣誉称号图书科学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点击科学
“‘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科学大爆炸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