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2020-06-03杨威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3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

杨威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业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会计造假的现象。这几十年以来,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还在不断修订中,尽管这样,但还是有一部分人绞尽脑汁,要与政策对抗,层出不穷的会计造假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很可能有更加泛滥。换而言之,在这种不断打击的方法和措施下,会计造假现象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想把这种现象更加有效的、快捷的遏制住,就还需要配套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同时还要利用社会各界的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兼顾从这种现象的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尽可能的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要具体分析会计造假产生的背景、环境、原因、结果,就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缓解会计造假的措施和有针对性进行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造假;法律法规机制;监督机制;防范与治理措施

伴随着全球的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也使得会计的国际化、标准化的趋势也势在必行,尤其是中国这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会计行业更加紧密相连,会计行业业务日趋繁杂和多样化的,随之而来的种种弊端在会计行业工作中彰显出来了,会计造假现象是其中之一,已经成为了许多会计人员工作中的一种普遍做法了。

最近几十年来国内、国外都出现了很多会计行业的造假行为,社会各界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可信程度、真实程度产生了质疑,成为了老百姓的茶余饭后的话题,这就使得会计行业造假的这种现象有待解决。

本文通过反映会计行业的造假现象,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深刻的披露了会计行业造假现象产生的对社会严重的危害性,呼吁政府等相关部门对这类问题引起足够的关注,让更多的财会人员以造假为耻,自身就抵制造假,并自觉地参与到监督的队伍中来,尽量减少会计行业造假现象发生为主要目的。

一、会计领域造假的背景及现状

(一)會计领域造假的背景

会计领域造假是指相关的经济主体甘愿冒着违反国家法律和法规的风险,来谋求其自身的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做法等,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法规但掩盖了其经济活动的真实客观性,并且导致了提供的财务报告、帐表信息等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这种做法。

(二)会计行业造假的现状

所谓会计,就是把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用一种货币做为计量单位,通过记、算等过程,最后编报会计报表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活动。会计造假的现象层出不穷,主要表现:1. 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有的企业为逃税避税等种种原因,企业设置内、外两套帐,内帐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外帐通过增加费用等虚开发票,减少营业收入,达到了少缴或不缴税。2. 企业没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发生,为了套取资金,虚列支出。3. 企业有经济业务发生,但所用资金远远小于所转帐资金,多付的资金返给个人或企业,挪做它用。以上只是罗列了会计造假的普遍的几种做法。

二、造成会计行业造假的主要推手

(一)为实现既定目标和利益而造假

实现企业的净利润业绩目标,一是增加营业收入,开源。二是节约开支,减少成本支出,节流。如果营业收入在一定时期已经是即定的数值,那么只有节流的渠道,能够快速实现业绩目标。在追求这些高的业绩目标的过程中,只关注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而造假。

(二)明确会计岗位任职的框架要求

会计在企业部门的岗位中属于关键岗位,企业应当明确会计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等,一定要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选聘优秀会计人员。但是由于会计人员薪酬待遇和业绩考核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很多人不愿意从事会计职业,甚至转行转岗,造成优秀专业的会计人员短缺。只能任用一部分专业素养不高的人员,这也是会计造假的原因之一。

(三)会计造假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具体

我们国家目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还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这些法律法规中都对会计造假这一行为所造成的责任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方式方法不断更新,法律法规则相应的出台应对的条例,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新生问题有些不能及时弥补,发生在政策没有正式出台前,这就有了可乘之机让一些不法人员“钻空子”。不法人员也会利用既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条款细化的程度不够,界定不明确相关违规行为,这一漏洞而“打擦边球”。

(四)外部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措施不够严厉

有关部门的相关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还是不够,对会计的监督管理体系也不是很健全,社会上的监督和管理不严格。相关的部门如果建立独立的比其他外部监督和管理更好的审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其资源做好审计这项工作。少数注册会计人员串通好会计事务所,为客户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行为。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监督责任核心的机构,要完全做到“客观、公正”的审计,也要靠严厉的监管措施。

三、会计行业造假的危害性

(一)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会计信用就是这根经济活动链条的基石,如果会计人员都参与造假,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各类社会与经济关系就不可能很好的、顺利的建立起来,并且也没有办法维持长久。

(二)侵害使用会计资料者的利益

伴随着社会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要求提供的会计资料必须要客观、公正、准确,这不仅仅是对单位会计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不影响到越来越多的相关的使用会计资料者。

(三)有损于会计行业自身的形象

会计人员不讲诚信,按照其造成影响的最终结果,轻者调离会计岗位,永远不再允许其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按情节轻重,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裁。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的良好形象。

(四)危及经营主体自身的生存现状

市场是客观公正的,如果不是在自愿、平等、真实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就会失去诚信。如果搞欺骗,就只能是自酿苦果,最后是一败涂地。昔日的世界通信巨头安燃公司的惨痛事实就有力的说明了这一道理。

四、会计行业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一)加重对会计造假者的惩罚力度

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补充、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防范遏制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要有科学、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准则做依据。执法者应严格以新《会计法》为准绳,对财务造假者严惩不怠,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执法过程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纠正各种倾向,形成打击会计造假的威慑力。对造假企业单位的经济处罚必须从严、从重,使会计造假者的“会计造假成本大大高于其得到的利益”,加大对会计行业造假的成本和处罚力度,使其不敢再造假。

(二)需要不断地提升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

之所以会产生会计造假事件,是有一个过程,从开始产生会计造假的想法,到执行及假象的出现,中间要经历策划者、组织者与具体实施者,会计人员是主要的,如果没有会计人员的具体参与,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实现。但是会计人员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应当区分来看。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把职业道德做为选人用人的前提。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提高会计人员的待遇是防范会计人员被动参与的主要方式。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坚持原则,难免得罪人,有的人就采取虚假、匿名举报等手段打击报复财会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应当一追到底,还财会人员的清白,造成严重危害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让财会人员有足够的勇气对指使造假的人和事勇敢、坚决的拒绝。对其它有这种想法的污陷者也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

(三)内控为主,外控为辅

我国目前的经济还属于转型期,没有完全建立起纯粹的市场经济,内部控制主要应该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小组的建立,对本企业作内审。规范公司制度,规范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才能消除会计造假的环节载体,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有效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为了防止内部各有关人员,还要通过外控”,即由上级主管财会领导指定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介入,进行外部查帐审计。

(四)建议股东参与到公司的运营管理中来,保证其合法權益

在我们的国家,企业中所占份额少的小股东,都不重视行使自已股东的合法权力,更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如果全体股东都具有维护自已合法权益的概念,就会加强对企业信息报告的真实性的要求和经营管理决策和业绩的监控。有了股东的日常监督做保证,对外披露的报告信息真实、可靠性就会加大,这样就有利于提高企业诚信度和公充力,维护了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总之,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受到会计行业造假行为的直接损害,同时市场经济的正常的、有效的运转也会破坏,扰乱了正常秩序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决地进行治理,加强有效地监督。具体措施有:1. 建立建全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失信的会计人员列入黑名单,按情节轻重进行处罚,严重者拒绝其在会计行业工作;2. 与国际化的会计行业接轨,建立和完善会计、审计的国际化的标准体系;3. 稳步推进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发挥会计人员在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指导作用;4. 行政部门提高办事透明度,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和发展的高度出发,正确理解和学习各项《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才能对这些法律和法规有敬畏之心,尽量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会计造假行为,这项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建双,于春光.如何避免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2]杨慧,邵帅.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

[3]杨维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4(09).

[4]吴良海.会计造假的制度成因及危害[J].上海会计,2005(05).

[5]郭国福.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

(作者单位:鞍山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
浅谈35kV总降压变电站运行管理
如何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监督体系
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现状与对策
浅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国有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浅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治信任建构
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