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构建网络文化生态的思考
2020-06-03王婷
王婷
【摘 要】随着网络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和多样性构建了新时代的网络文化,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交往方式发生了转变,形成了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为载体、信息传播为渠道的现代网络文化。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也成为了高校构建网络文化生态的主导力量,如何冲破网络文化的生态危机,构建清朗文明的网络文化生态,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构建;网络文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221-01
2007年沈望舒在《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态》中首次正式提出“网络文化生态”一词,同年在《网络文化生态遭遇危机》中提出中国的网络文化生态正遭遇危机,政府、媒体、学校、社区、家庭都应负起责任,促进网络文化内容的良性化,提高网络文化消费者的素质,實现网络内容供应者与消费者的共同进步。
一、优化网络文化生态是高校的时代使命
中国的网民在2012年底时,达到5.6亿,居世界第一位。在2014年的时候达到6.5亿,到2017年的时候达到了7亿,这样的增长速度令世界惊叹。而在所有网民中有25%是大学生,所以要优化网络文化生态,高校承担着历史的时代使命。
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传递信息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高校网络文化通俗来讲就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本形态的可传播的校园文化。文化传播的主体是师生,传播的载体主要是以互联网为手段的电脑、手机等工具,它具有人本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因此高校网络文化不同于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它的主导权和发展趋势呈现出更加不确定性,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生态,保证高校网络文化正确向上的发展,对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网络文化的现状
笔者在某高校对100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的情况,我们得知网络文化现阶段在高校的影响力及学生对网络文化现状的看法。谈到学生的网龄,30.29%是7年以上,30.29%是5年以上,26.92%是3年以上;从上网时间来看,39.42%的人是2-5小时,31.73%的人是5-8小时,17.79%的人是8小时以上;谈到上网最常做的事情,89.42%的人看电影、看剧、听歌或玩游戏,80.77%的人喜欢聊天交友,66.83%的人经常查询资料、浏览新闻与评论,62.98%的人进行网上购物,42.79%的人下载各类资源;33.17%的大学生觉得网络对他十分重要,40.87%的大学生觉得网络对他比较重要;谈到网络游戏,26.92%的人认为刺激过瘾,30.29%的人认为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成就感,有32.21%的人说没玩过,不好说;对待网络购物的态度,64.9%的人认为物美价廉,比较方便,29.33%的人认为质量没有保证,4.81%的人认为网上交易不安全;问到上网对现阶段的学习影响,32.21%认为有正面影响,29.33%认为利大于弊,23.08%认为有负面影响,15.38%认为弊大于利;谈到网络对人生观、价值观、判断力的影响,79.81%的认为有些影响但变动不大,12.98%的认为严重影响了我对三观的看法,7.21%的人认为没有影响;谈到您认为国内现在的网络文化(小说、动漫、网游、网络电视等)现状如何,31.73%的人认为前景光明、蓬勃发展,55.77%的人认为尚未成熟但前景不错,只有12.5%的人认为乱象丛生、前途暗淡。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文化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结构轻,大部分从10多岁开始接触,并且愿意投入很多的时间在网络上。第二,大学生大部分业余生活都跟网络有关,学习、生活、聊天、交友都在网上进行,认为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离不开它。第三,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态度是非常接受的,很少有人认为上网会影响学习,他们还从网络中获得了知识的养分。
三、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生态的途径
(一)正确处理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当前,网络文化生态的优化应以保障网络健康发展为前提。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发展的是社会主义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网络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要学会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协调好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多元文化的存在,反映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创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种文化作品和网络产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二)提升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是优化网络文化生态的关键
网络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各种网络思想文化信息时的识别、理解、质疑、创造的能力。网络媒介素养越高,网络思想文化阵地越牢固,反之则越低。高校网络文化传播的对象多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辨别网络思想文化的利弊,提高使用和驾驭网络平台的能力,是高校优化网络生态文化的重要举措。让高校师生的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从而成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者和守护者,构建更加清朗、更加文明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时会永.大学生现代性之培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
[2]杨瑞平,魏浩.论网络文化生态价值及其建设[J].人文杂志,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