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概论》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2020-06-03王丽霞

戏剧之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概论舞蹈改革

王丽霞

【摘 要】自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在课堂教学改革空前高涨的浪潮中,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追问,一直在探寻,“课改”的目标是什么?本文结合自身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讨论课改的实施效果和目的。

【关键词】艺术概论;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174-02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被称为“满堂灌”,意即课堂45分钟全部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下课铃一响,在短暂的10分钟之后,又是下一个“满堂灌”,学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更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和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长期被动接受造成的是主动习惯的消失。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满堂灌”的现象,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一、坚定课改信念

以不争的事实来证明课堂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以不容置疑的态度来领悟课堂教学改革是关系到学生前途和学校发展的大问题,应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洪流中。

“改革”即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做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的根本在教师,因此课改的根本也在教师,即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做法”。更新观念是前提,观念变了,教法、学法自然变了。转变做法,就是转变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传统教学的有利一面即为课堂任由教师支配,我想这也是许多尤其是年長教师不愿意参加课改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主,怎么讲,讲多少,难易程度等全由教师说了算,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思考性、主动性、积极性、想象力等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久而久之,大部学生习惯于在教师的指令下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课改的核心必须是坚定教师的课改信念。

改革后的课堂“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的精彩不在老师,而在学生,学生的精彩表现在合作交流、展示时相互的发问、补充;表现在激烈的争辩、思维的碰撞,知识的构建;表现在和谐合作,热情鼓励。让学生真实地展示自己的错误,激烈争辩、补充,直至语言浅显易懂,科学规范。学生小组合作,最好由组长组织,可提问,可指名回答,可相互补充。

二、回归“教”与“学”

“教学”本身为“教”和“学”两部分组成,显而易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理应“教”在先,导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将“教学”活动变成了“教”。“教学相长”意指“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既不能以“教”代替“学”,也不能将体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环节的“学”完全忽略不计。那么,如何才能够将“满堂灌”回归“教”与“学”?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缩短课堂讲授时间,精讲精练。

课改应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只要学生学得主动、有效,学生已知何必再讲?只要学生学有所得,只要课堂质量较之传统教学有所提高,又何必在乎教授的方式?少讲不是不讲,讲是为了答疑解惑,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在获取知识中提高能力的路径。

《艺术概论》是通识课程,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要求较高,就教材本身而言,其中涉及到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艺术门类的相关知识也只是属于了解认知性的,比如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舞蹈可以划分为单人舞、双人舞以及群舞等一些概念性、认知性的知识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学。优质的课堂教学需要准确定位,用心对话,要精心设置问题,让问题升华课堂。问题的价值、梯度、形成探究的意义尤其重要。从课堂点评中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点评有鼓励、纠错、提升、引申、迁移、归纳等。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全员参与,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达成了共识。

三、立足专业特点

《艺术概论》是普通高校的通识课程,更是艺术类专业的通识课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对照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如针对舞蹈系的学生,在备课中就要将涉及舞蹈的知识点作为重点,并将和舞蹈密切相关的音乐也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在关于基本艺术理论的讲授中,如在讲授艺术创作时可以将《艺术概论》与舞蹈编导课程相结合,将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全部过程和舞蹈编导的过程一一对应,在完成《艺术概论》课堂教授任务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将学生带入舞蹈编导中,实现双赢。再如,在讲授艺术家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大量舞蹈家的例证,让学生在了解舞蹈家不平凡经历的同时,更要感知舞蹈家对舞蹈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将《艺术概论》讲授和舞蹈家有效融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着眼学生实际

艺术鉴赏是《艺术概论》课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如对舞蹈作品的鉴赏是舞蹈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因此,在《艺术概论》中适时安排学生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并要求写出评论,不限字数,但必须是自己的切身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初见成效。特别是对于本科生而言,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让学生自主”主要指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把课程中难度最低的章节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备课、讲课。不仅要求通读课本、查找生僻字、详细了解课本知识、查阅相关资料、锻炼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备课的过程,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有效扩展知识面,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考研进行必要的准备。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备课能够较为熟练使用中国知网、超星图书等查阅资料。抓住备课环节给大家讲解考研的相关知识,认真指导他们查阅资料,如何讲课。每次课堂上学生讲完课之后,教师客观公正地指出存在的问题,鼓励想考研的同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中超过九成拥有智能手机,拥有手机的学生中,超过九成会带手机去上课。其中,17% 的大学生平均每节课使用手机时间超过 30 分钟。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班容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让教师在课堂上挨个检查手机势必会影响甚至耽误课堂教学。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如何有效管理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直接关系到理论课的效果。根据学生喜好和课程内容,安排课型。让学生在课上用手机上网,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舞蹈家及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对一些以“识记”为能力要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

五、提升教师素养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应努力使学生获得自主、独立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舞蹈系教师应发挥专业特长,做最优秀的“导演”和“编剧”,在设计上凸显个性色彩,努力创设个性课堂、最受欢迎课堂、最具魅力课堂。

课改之后,课堂的“演员”变为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养,有效应对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赵瑞霞.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式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践——以艺术概论课程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12).

[2]罗豪畅.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思考[J].艺术教育,2019(12).

[3]张军.课程整合视域下“艺术概论”教学探析——以影话专业“典型形象”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10).

猜你喜欢

概论舞蹈改革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冰上舞蹈搭档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我和舞蹈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