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初探
2020-06-03李军堂邓少兵
李军堂 邓少兵
摘 要:为了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资源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此,本文着重阐述了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条策略,希望给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万朝山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1-0068-04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ancha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in Hubei Province
Li Juntang Deng Shaobing
(Hubei Wancha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Yichang 443700)
Abstract:In order to protect the valuable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nature reserv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ound the conservation value of Wancha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in Hubei province and several strategi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help for relevant research work.
Key words:Nature Reserv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ubei Wanchao Mountain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发展战略,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赋予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保护自然资源、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使命。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以实施生态修复、建设长江生态屏障为重要抓手,实施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措施,坚定不移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打造兴山践行“两山”理念样板。
1 保护区概况
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西部,东经10°25′16″~110°40′02″,北纬31°12′44″~31°22′28″。保护区总面积20 986 hm2,核心区7 671.63 hm2,缓冲区3 997.93 hm2,实验区9 316.44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沟谷地带的常绿阔叶林和国家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及其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地处我国地貌第二级台阶的秦岭高原向江汉平原过渡带上,位于巫山—大巴山东延余脉—神农架的南坡,属大巴山系。是中国北亚热带植被和物种保存较好的地区,是世界上中纬度地带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保护价值
2.1 生态地位重要
保护区位于大巴山系最东缘,北与神农架国家公园相连,西与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三者形成一个保护区群。保护区的建立对于完善神农架区域乃至大巴山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特别是拓展了神农架金丝猴这一旗舰保护物种的栖息地保护范围,对神农架金丝猴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护区内万朝山与仙女山两峰对峙,周边三水系分流,域内河网密布,是香溪河水系、凉台河水系、沿渡河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三大水系的水资源均汇入长江三峡。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
2.2 植被类型多样
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为主,但具有由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质。其中特有成分及珍稀濒危植物丰富,植物区系具有古老、原始和残遗性质。保护区境内高峰叠起,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形成多样的生境类型,造就了保护区丰富的植被类型。调查统计万朝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58个群系。在植被分布规律上也表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水平带谱上,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镶嵌有暖性针叶林。在垂直带谱上,大体可分为常绿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3个植被带 [2]。
2.3 生物多样性丰富
保护区内动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多样,该地域的生物多样性融合了巫山山脉与大巴山脉两个地理单元的区系特征,显示出地理交错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共190科894属2 483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56属127种,裸子植物6科20属33种,被子植物156科818属2 323种。野生脊椎动物种类也很丰富,共有31目104科268属392种,其中鱼类有3目9科25属27种,两栖动物有2目9科20属31种,爬行动物有3目10科25属37种,鸟类16目51科143属228种,兽类7目25科55属69种。另有昆虫27目268科2 102种 [1-2]。
2.4 珍稀濒危物种聚集
植物资源调查统计显示,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I级5种,Ⅱ级21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37种(I级1种,Ⅱ级14种,III级22种);国家珍贵树种22种(一级5种,二级17种)。此外,还广泛分布着叉叶蓝及兰科等珍稀植物,也是许多植物模式标本重要采集地。
动物资源调查统计显示,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5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6种,国家Ⅱ级保护的有53种。列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记载的濒危动物46种,中国特有动物38种,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2种 [1-2]。
2.5 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纵观保护区自然地理环境,保护区内山地岩溶地貌发达,石灰岩分布较广,天坑、溶洞较多,许多地表水明流一段后进入天坑、深洞形成暗流,地表水缺乏。同时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和流水的侵蚀作用,山体坡度变陡,地形切割变深,土层普遍瘠薄,植被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生态系统将逆向演替。总体来看,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相当部分山体的生态系统都较脆弱,该区域植被一旦破坏就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恢复就很困难,建立长效保护的机制已迫在眉睫。
2.6 科研价值较高
保护区具有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和景观资源,是科学研究的良好场所。区内的资源具有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等特点,尤其是处于生态脆弱地区独特而典型的植物区系交汇过渡地带的森林生态系统,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避难所和天然的生物基因库,为各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资料,成为一系列的科学考察、研究活动的天然实验室。
3 存在问题
3.1 队伍管理水平不高
保护区虽成立了相应机构,确定了管理队伍,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性人才,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力度不够。致使保护管理工作相对滞后,难于适应未来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3.2 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备
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滞后,界碑和三区界桩布设不足;管理站点规模不够,数量不足,缺乏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保护设施设备老化、破损,部分巡护道路、防火线年久失修,常年畅通率难达标;火险预警机制有待健全、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
3.3 科研监测和公众教育相对滞后
保护区建立以来,科研监测设施设备装备配置不够,相关生态监测站点的建设有待加强。公众教育手段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全面的生态宣教策略和规划。
4 发展对策及建设内容
4.1 重点突出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的推动保护区晋升国家级
建立自然保护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纳入整个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当中,从各个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让其承担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责任,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让生态文明和科技文明、人文历史等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
万朝山保护区2011年12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为了巩固保护区建设成效,推进兴山“两地两县”发展战略,必须积极、坚定的推动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保护区步入国家级战队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有利于巩固已有建设成效、实现高质量保护发展;有利于解决保护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设备短板。从而提升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流自然保护地。
4.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针对保护区前期投入少,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全不配套,设施受损修复不及时等问题,在晋升为国家级后要加强保护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维护。一是在湘坪新建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在南阳、昭君、高桥修缮完善管理站,在伍家坪、两河口、店子坪新建检查站等管理用房,对管理站点周边道路进行绿化美化亮化。二是启动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确保保护区区域边界权属清晰。三是在两河口、店子坪、百羊寨、龙门河、洛坪等交通要道十字路口安装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视频监控设施。四是加强森林植被及原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在不影响野生动物迁徙及栖息的情况下,对后河、两河口、百羊寨部分受损林地进行恢复。五是在龙门河圆岭至土地垭、一碗水至丹树垭建设以生物防火隔离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防御能力;在万朝山山顶建立完善的火警全天候、全方位监测、自动甄别、适时报警系统;在两河口、龙门河、洛坪、伍家坪新建4个防火物资仓库,储备足够的防灭火物资,提升保护区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六是与网络运营商协恰,对进出保护区人员开通“森林资源保护、护林防火”短信温馨提醒。
4.3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构建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屏障
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有植物种类2 400多种,动物300多种。湖北兴山龙门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工程新建的三峡珍稀树木园,有各种珍稀濒危植物和地方特色物种300多种,8 000多株,2009年,被兴山县人民政府授予“兴山县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称号。三峡库区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万朝山保护区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对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是在乱石窖开展低山珍稀植物引种和模式植物引种保护。二是在湘坪至乱石窖这一区域继续加强龙门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三是选课题在五池东湾、龙门河三十六拐、望月坪老场部分别开展水青刚群落、珙桐红豆杉群落、栓皮栎群落的监测保护研究。四是利用区域内的特色资源,在乱石窖继续完善建设访客中心(包括陈列馆、标本馆)、生态文明教育实习基地和野外宣教走廊等。五是在两河口新建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站,配备完善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六是与县兴发集团、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教育局、科技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教育宣传活动,将保护区建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意识的宣教场所。
4.4 丰富和完善保护区内生态文化系列产品,建立特色化的生态文明管理体系
植根于保护区内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山民歌渊源流长,音调奇特,是独树于音乐之林的一株奇葩。20多年前被考证为巴、楚古音的遗存,誉为“巴楚古音活化石”。兴山薅草锣鼓是兴山民歌的良好载体,薅草锣鼓是表演形式,兴山民歌是演唱内容,两者缺一不可。保护区管理局与县文化馆联合将保护区生态文化建设与兴山民歌结合起来,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系列产品,提高全民對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力度。
4.5 立足长远,做好项目储备
抢抓国家重视生态保护建设机遇,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和项目储备工作,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强部门联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一是编制完成了《三峡万朝山自然保护区扩展与完善项目规划》[3]《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完善规划》入围国家三峡库区后续项目发展规划,为保护区建设发展储备了后续项目。二是做好天保工程二期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为保护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启动保护区晋升国家级后的相关建设工作,已完成科考报告、总体规划编制,目前已通过国家林草局评审,待国务院行文批准后组织实施。
4.6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应对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技术力量方面存在人员缺乏、基础薄弱、与保护区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通过专业化的理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塑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保护管理队伍,以适应未来保护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保护区管理局与中科院北京植物所、湖北林科院、湖北大学等进行科研监测合作的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并向高校和科研单位吸纳专业人才。
4.7 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开展社区共管活动,共同制定社区共管协议等。开展生态种植,引导保护区内两河口、店子坪、龙门河3个村(先行试点)社区居民种植适合当地生存条件的经济作物,对区内特色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提供技术指导,如中草药、山野菜种植及深加工,增加社区居民收入。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吸纳社区群众参与保护工作,组建群众义务保护组织、联防组织和护林队伍,以乡规民约、保护公约的形式,组织群防群护。同时积极探索社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轉型升级,从政策、项目、资金多维度扶持社区发展,形成保护区与社区群众共同保护、齐抓共管的合力。以神农架国家公园联合国环境署GEF大神农架项目建设为纽带,构建神农架——万朝山——巴东金丝猴自然保护区集群,主动融入到神农架国家公园体系建设中。开展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最终将保护区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布局合理、配套协调,并能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开放式自然保护系统,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三峡库区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汪正祥,杨其仁,朱远军,等。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汪正祥.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武汉:2016.
[3]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7-2026年)[R],北京:2016.
(责任编辑:夏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