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对社区周边绿地满意度评价和游憩空间优化策略探讨

2020-06-03许博王欢

戏剧之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老龄化

许博 王欢

【摘 要】社区中的公园绿地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和社交的机会,本文基于IPA分析法,构建测量老年人对城市绿地环境满意度评价模型,选取城市化和老龄化程度都很高的南京市建邺区南湖街道作为研究案例,对9块公园绿地,三种空间模式实地勘察,以访谈的方式分析社区周边的绿地环境,以及老年游憩活动特征,总结出老年人对游憩空间的需求。结果表明,相较于城市绿地中其他游憩因子满意度,老年人对服务设施期望值最高,但对应的满意度最低,说明目前社区周边公园绿地中服务设施适老性薄弱,缺乏应对老年游憩群体的设计。重塑社区中公园绿地环境已成为为老年人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规划干预的重点,未来的绿地建设重点提升设施的包容性和更加多样的空间模式,丰富游憩活动类型,实现老年人在城市绿地中的自我需求。

【关键词】社区绿地;老龄化;游憩活动;IPA分析法;满意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118-03

城市社区中周边绿地环境对于老年人不可或缺,因为它是老年群体进行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1]。已有研究表明,身处在城市绿地环境中的老年人能够缓解负面情绪,有效地改善自身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有老旧社区的开放空间质量及内部设施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人群年龄结构变化,与之对应的老年人对绿地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这样就造成城市资源分配角度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两端不匹配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符合老年人愿望和需要的城市绿地环境已成为社会和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研究方法

IPA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即重要性—满意度表现分析法,满意度是由多个独立指标表征的多维度概念[3]。对一个游憩群体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是指通过分析该群体对目标的实际感受和预期感受之间的差距[4],最终得到调研对象中存在因子的现状不足的一种研究方法。

目前针对不同的游憩群体,以及不同的游憩场所,都有相关的满意度研究方法。1991年,罗斯(Ross)测评出了不同群体的出行动机和游憩地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国内研究中,连漪、汪侠对游憩场所中的群体满意度指数构建了影响因子指标体系[5]。对于老年游憩群体而言,他们所需要的日常游憩活动往往类型多样,在内容上也呈现稳定性的特点,不同的活动发生在相对应属性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分为休闲游憩、文化娱乐、运动锻炼三种[6]。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城市绿地环境中与老年人活动相关性较高的游憩因子。设计问卷对研究范围内的老年游憩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调查,获取老年人对社区周边绿地环境的真实期望值与满意值。

(一)研究对象

南京市南湖街道曾经作为江苏省最大的新建居民住宅社区,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体制改革、南京的城市化进程和住宅建设标准的调整,该区域已成为了住房成本相对低廉的高密度开放型社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就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南京市人口2017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1.88%,根据最新的街道社区老年人口统计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31号,南湖街道居住总人口达11万人,其中65周岁以上人口有1.87万人,占街道总人口数的16.99%。南湖街道已经成为南京市最为严重的老龄化街道之一。选取该区域作为研究样本,对街道社区内周边绿地的游憩空间开展调研,进行满意度测评研究。

(二)调研过程

参考相关文献对老龄化社区的定义,调研社区人口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超过10%[7],且这些社区老龄人口的数量要求超过350。满足以上的条件,考虑到城市绿地在所调研的社区中的位置分布,以及社区人口数量和样本数量的均衡性,按照比例,将210份调查问卷分发到街道各个公园绿地空间中。

2019年2-3月间,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对南湖街道的9处绿地进行了现状记录。在调研过程中,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活动类型的老年人进行选择,每次选取对象为1-2名老年人,这样使调查的结果更加合理[8]。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6份。

根据实际调研分析,南湖街道社区绿地环境具有3种不同模式的游憩空间:复合式城市综合公园、半开放式主题公园、小型社区游园绿地。通过对这些不同模式空间类型比较,复合式城市综合公园承载了大部分老年人的多种社会交往活动,具备一定的空间品质及相应游憩设施;半开放式主题公园有着较好的服务管理维护,且环境较佳,但所能承担的游憩活动类型多为游览性质;小型社区游园绿地的活动聚集度最高,能够极大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但分布点过少,活动设施严重不足。

二、结果分析

(一)南湖街道老年游憩活动偏好分析

通过调研和相关文献研究,老年游憩群体的游憩活动种类较为多样,包括陪家人和幼儿散心、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遛宠物、下棋、打牌、跳广场舞、球类运动等。按实际调查的老年活动类型划分,可将老年游憩群体的游憩活动主要分为休闲游憩型、文化娱乐型、运动锻炼型三种。(见表1)

1.休闲游憩型。这类游憩活动在半开放式主题公园里展开的频率最高,约占该類型绿地老年游憩活动的51.2%。在复合式城市综合公园和小型的社区游园绿地里,所占比例约为39.7%和27.5%。其中,陪家人、小孩散心这种游憩偏好尤为明显。老年人集中于各类游憩空间周边或者绿地入口空间进行休闲游憩,该类型活动发生的随机性较高,且对游憩空间要求较低,和其他活动易产生交集,关联性较强,往往具备一定的休憩服务设施即可满足活动展开的条件。

2.文化娱乐型。该类型交往活动在三种模式的调研绿地环境中发生频率较为平均,分别达到了33.2%、30.4%和44.6%,该类型活动容易在各类游憩空间展开,对空间品质要求不高,其中棋牌类活动展开频率极高,在社区游园绿地活动类型中占到25.4%。文化娱乐相较于其他游憩活动类型,最受老年人偏好。

3.运动锻炼型。这类活动对老年人的生理挑战最大,且对空间的要求最高。根据实际调研观察,该类型活动往往需要特定的场地,以及固定时间、地点,且以群体性展开的可能性最大。在该类型活动中,选择跳广场舞、打拳的群體频率较高,进行球类活动的概率最低,通过访谈,此类活动往往是以社区组织为主,自发性不高。

(二)绿地游憩空间感知满意度的可靠性分析

将问卷设计中的选取因子用SPSS21.0先进行标准化处理,再进行信度分析,信度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数据的回答可靠准确性。通过分析问卷的α系数(克朗巴哈Cronbach α系数),如果此值高于0.8,则说明信度较高;根据公式(1)得出,本次研究的问卷Cronbach's Alpha系数值为0.82,所以可以推断此问卷的可信度较好。

其中,K为问卷的题项数量,为第i题的样本方差,为所有题项得分的方差。因此,本次调查问卷中社区老年人对社区绿地环境的游憩因子满意度方面信度较高,可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构建针对老年人的南湖街道绿地环境的游憩因子感知满意度评价表[9]。(见表2)

(三)游憩感知满意度—重要性均值差异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得到老年人对南湖街道的总计9处城市绿地的各维度游憩因子满意度评价表(表2)。就场地空间、景观空间、设施、功能4个维度、23个子维度的综合游憩感知满意度-重要性评价而言,老年游憩群体对城市公园绿地环境评价是不满意的,主要体现在共有18个子维度的满意度评价均值小于重要性评价均值。重要性最高的前三项游憩要素分别为无障碍设施、休闲游憩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对于老年人期望值最低的三项游憩要素为小型活动空间、科普教育功能、健身设施。满意度最高的三项游憩要素依次为场地空间安全、植物景观配置、应急避难功能。最不满意的公园状况依次为设施管理维护、座椅舒适度、照明设施、改善环境功能和健身设施。其中老年人对设施管理维护(3.057)和座椅舒适度(3.086)两方面的评价相对最低,两项的均值差异分别达到了1.01和1.068。说明老年人最为在意城市绿地环境中的服务设施,也表明南湖街道绿地环境建设中,对于老年人的功能需求定位和服务管理出现目标偏差,不能够有效促进老年人的日常游憩活动。

(四)满意度与重要性的多维度对应性分析

通过调研得出的数据,计算得出南湖街道老年游憩群体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各游憩要素的满意度均值为3.527,与满意度相对应的重要性均值为3.865,重要性轴(I轴)和满意度轴(P轴)的象限交点为I=3.865,P=3.527。将23个维度的游憩因素的满意度(P值)与重要性(I值)相对应,落入4个象限的对应分析象限中。以逆时针方向分别命名4个象限为高需求高满意区、高需求低满意区、低需求低满意区、低需求高满意区。(见图1)

三、结论与讨论

在南京市南湖街道的实际调研中,老年游憩群体对现有绿地环境中服务设施满意度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设施的分布以及数量上。服务设施相较于绿地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当根据人群需求的变化,进行对应调整。从我国公园绿地中服务设施的无差别性可以看出,我国建设城市公园绿地往往面向的是城市中的各类人群,所以在活动场地及设施配置上体现模式化、均等化。对于老年人需求的游憩空间而言,需要更加人性化的细部考虑,足够丰富的功能要求[10],并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老年游憩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所需要的场地要求来考虑游憩空间中的服务设施设计:复合式城市综合公园往往需要提升设施的包容性和更加多样的空间模式,来丰富老年人的游憩活动类型;主题式公园应该优化服务管理模式,提供更多的休憩设施,给老年人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小型社区游园绿地需提升运动设施的数量和环境的景观性,尽可能增加老年人在此进行交往活动的空间需求。

未来我国老龄化形势依旧严峻,通过上述研究,在今后的城市绿地环境建设中,我们应该把老年游憩群体的需求作为侧重点,以绿地环境中的老年适宜性为导向,从老年人的环境偏好和游憩评价角度出发,更好地让老年人在游憩空间中实现对自我需求的满足,让城市绿地成为老年人对社会关系归属感的核心来源,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迪华,范闻捷.北京城市离退休居民与城市公园绿地关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03):33-35.

[2]Hietanen J K , Korpela K M . Do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Environmental Scenes Elicit Rapid Affective Processing[J]. Environment & Behavior,2004,36(4):558-577.

[3]杨硕冰.上海社区公园居民游憩需求分析及优化提升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Gronroos C. 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 1984,18(4):36-44.

[5]连漪,汪侠.旅游地顾客满意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旅游学刊,2004,19(4):9-13.

[6]阳佩良.基于IPA法的重庆山地公园老年游憩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7]Zhou, S., Xie, M., & Kwan, M. P. (2015). Ageing in place and ageing with migr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context of urban China: A case study of ageing communities in Guangzhou. Habitat International, 49,177-186.

[8]孙樱.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对策[J].资源科学,2003,(03):69-76.

[9]于冰沁,谢长坤,杨硕冰,车生泉.上海城市社区公园居民游憩感知满意度与重要性的对应分析[J].中国园林,2014,30(09):75-78.

[10]朱里莹.社区老人户外娱乐健身场所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祖母的小帮手:老龄化世界需要更多可随机应变的机器人
开业护士制度或可应对老龄化
刍议产品设计与老龄化市场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