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国动画电影对外传播路径探析

2020-06-03阚绪浩

戏剧之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外传播动画电影

阚绪浩

【摘 要】2019年暑期,一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从激烈的暑期档竞争中厮杀而出,成了一匹票房黑马。《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计票房47亿,是目前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第二,登顶2019年度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体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显示了国产动画电影在类型上和特效技术上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去的希望。文章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我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的突破方向,对我国动画电影的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神话;动画电影;文化自信;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097-02

長期以来,国产动画电影一直不受市场的青睐,与其缺乏几个重要因素有关,即价值核心、艺术想象、技术手段和文化接近。我国动画电影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土壤,依托技术手段,以艺术想象为特征,寻求文化接近,传达核心价值观念。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进步,才能取得跨越式发展,树立文化自信。

一、赋予富含民族特色的传统神话元素新的时代内涵

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就像一个剑客在“舞剑”,剑法、宝剑、内功分别对应电影的内容、电影的技术、电影的文化内涵,只有这三者配合得天衣无缝,融为一体,才能舞得一手好剑。世界上任何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来源,都离不开神话传说。西方文明的源头有希腊神话、北欧神话;中华民族的神话源泉也丰富多彩,取之不尽。中国不仅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这类根植在中华儿女心中的上古神话,更有牛郎织女、沉香救母、哪吒闹海这种口口相传的经典民间传说。当代动画电影可以运用动画电影的艺术思维,遵照动画电影的创作规律和艺术特征,将传统神话作品二度创作转化为动画电影作品。这种二度创作不能单单限制在原本素材上,要在原素材基础之上拓展新的思维观念,创新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满足当代观众的喜好。

哪吒这个神话人物主要源于元朝宗教神话作品《三教搜神大全》,活跃于明代的神怪系列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南游记》等多部作品中。导演利用旧的神话元素演绎新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著的故事框架和人物性格设定。影片运用了好莱坞经典的开端铺垫矛盾、过程积蓄力量、情节与视觉的高潮、意料之外的结局等电影手法,把新时代的价值观念融入电影之中,把人们耳熟能详的“哪吒闹海”的故事进行了打碎重组,通过更为市场化、成年化的叙事风格,抓住了当下的社会历史语境以及观众的接受心理,突破了原著中的传统理念束缚,展现了更为普世的主题价值,将大众最普遍的生活和生存状态透过“哪吒符号化”的意义传递出来,创造了属于新时代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

二、建立在故事内容上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动画电影发展中的重要添加剂。2014年以来,电脑特效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数字动画技术逐渐进入到动画电影制作流程中,把传统电影难以实现的一些概念和想法变成了现实。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电影是“集全行业力量”共同的文化结晶。最初电影的动画镜头有5000多个镜头,是普通动画电影的3倍多,导演经过反复的挑选后,留下了2000个。成片共用了1320个特效镜头,占比达到81%,用了全国20多个特效团队来协助完成。

然而,观众看一部电影,除了特效、技术之外,更加看重电影的剧情和人物设定。前段时间的《白蛇》《魁拔》等作品,尽管票房不俗、制作精美、口碑良好,但同时也受到了电影的非主角人物形象的塑造扁平化,故事不完整,情节单一,传统文化元素的符号杂糅等批评。“中国动画缺的不是技术,是故事和讲好故事的能力”。近些年,国内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盲目地追求电脑技术的运用,台前幕后动辄论中西方技术差距,有点走火入魔的趋势。殊不知再好的技术都是为动画电影的人物及情节服务的,故事才是电影对比的内核。

《哪吒之魔童降世》除了在电影制作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剧情上也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完整的好故事。故事里的人物虽然有仙有魔,但影射的却是真实的生活。哪吒从天性的狂躁顽劣到深明大义、明达事理,会为了保护父母、朋友、百姓去拼命;龙王三太子敖丙为了整个家族的希冀去做违背内心的事情,那“万鳞甲”是龙族的祝福,也像是生活中我们父母的殷殷期盼。哪吒的父母更是我们父母的真实写照,正直的李靖,一面是需要他庇护的百姓,一面是他疼爱的、命途多舛的儿子。他的左右为难,他的不得已,他的挣扎与伟大,让观众能深深地感受到这种矛盾的人物散发的真实性。

三、注重文化价值核心的输出

优秀的动画电影在给观众带来视觉观赏和故事叙述的同时,还要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带给他们优秀的价值观念。

首先,中国神话原型其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文化精神内核,即“抗争”主题,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劈山救母等,与欧美的“出埃及记”“走出非洲”“诺亚方舟”等传说中“逃离”主题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抗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我们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看到,哪吒的故事被导演赋予了新的意义。抗争仍然是主题,但不再是传统的反抗父权、君权、阶级这类旧时代的伦理制度,而是变成了抗争“天”“与天斗”,对抗世人的偏见。影片整体表达出来的内涵更注重自我意识的觉醒。

其次,倡导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神话故事强调人的自然属性,人与日月星河、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等其他生命及自然界都是以信仰和情感联系起来的。人不是宇宙的“主宰”,万物皆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人与万物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是以中国传统普遍的社会心理认同为根基的核心价值观。

四、利用文化接近性对外传播

文化接近性,又被称为文化接近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学者 J·斯特劳哈尔于 1991 年在《超越媒介帝国主义:不对称的相互依赖与文化接近》中首次提出,是指受众基于对本地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的熟悉,较倾向于接受与本地文明、语言、习气接近的文化产品。

首先,神话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总是充满了善与恶、生与死的二元对立,有对立就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反抗和斗争,这既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也是一种抗争主题。抗争主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实践中共同凝结的集体无意识,从人们在原始社会中与自然环境的抗争而求得生存,贯穿到了现实中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思索与抗争。所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传递的抗争主题,在观众接受度方面不存在门槛。

其次,国外市场并不单单是欧美市场,还包括大洋洲、亚洲和其他地区市场。根据文化接近性原理,我国电视剧在东南亚地区传播的一个有利条件,由于历史、地理、语言等因素,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具有文化接近性,这种相同的文化渊源、相近的文化空间、相似的文化经验和感觉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编码、解码之间的文化落差,而相似的“文化能力”,能够促使这些地区电视剧交流日益活跃。因此,我国动画电影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发亚洲电影市场。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我国动画电影以丰富的传统文化做土壤,不断提升作品质量与内涵,与全球的动画电影同台竞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动画电影享誉全球。

参考文献:

[1]张凤铸,黄式宪,胡智锋.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2]徐百灵,李小琴.我国科幻电影的对外传播——以《流浪地球》为例[J].出版广角,2019,13:79-81.

[3]黄滢.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与文化自信——电影《海王》中的神话原型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7-12.

[4]李小燕.中国神话故事改编与好莱坞动画叙事结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20:167-169.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外传播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