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电影中贵州小城镇的呈现与文化表征

2020-06-03杨锟

戏剧之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电影现代性

杨锟

【摘 要】近年来,有诸多描写“贵州”的电影上映,这些电影聚焦于贵州小城镇这一文化符号,展示出“静止”、“诗意”以及“野性”的多样化面孔。电影中的贵州小城镇蕴含多重文化表征,这些文化呈现出两大基本特征:对现代性的“嵌入”与“剥离”,这为书写新“贵州”提供潜能,同时也使其意义表达趋于含混。

【关键词】电影;贵州小城镇;文化表征;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091-02

一、电影中的“贵州”与文化表征理论

贵州并非一个电影文化积淀丰厚的地域,长期以来贵州的经济与文化落后于全国大多数地区,这直接导致其无力承担自我书写和被他者作为主体书写的任务。在为数不多的书写“贵州”的电影里,贵州多被视作少数民族符号加以表达,其多元的文化属性未被凸显。然而,自2016年以来,随着贵州籍导演毕赣所执导的贵州方言电影《路边野餐》在海内外备受好评之后,贵州便成为全国上下备受关注的地域文化符号。在此之后,大银幕上涌现了《地球最后的夜晚》、《无名之辈》、《四个春天》等作品,并得到了口碑和票房的强烈反响。这些影片都将视角聚焦到贵州小城镇中,也让贵州以别样的文化形态进入大众视野,引发了学界对影像中贵州的探讨和想象。

小城镇起源于“地理隔离”,是在城市和鄉村的夹缝中产生的一处空间,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1]。小城镇不仅地缘上天然贴近乡村,并与乡村有相似的观念体系,其更是受到城市化进程中所生发的现代性的影响。当电影中的“贵州”脱去少数民族符号的外衣,以小城镇符号装点自身时,就有必要指出其符号指涉与文化内涵。斯图亚特·霍尔曾指出,表征是在我们头脑中通过语言对各种概念的意义的生产[2]。具体到电影而言,可以理解表征是通过电影中的视听语言或符号来代表某一事物,进而对其背后的文化与价值观念进行生产的过程。电影中的贵州小城镇既是作为故事的讲述背景,也因故事中暗含的话语体系而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

二、小城“映像”:贵州小城镇的多重面孔

(一)“静止”的小城镇

诚如西美尔所说,“革命——总是围绕着不平等的残余——如何频繁地一再上演。……但是,玫瑰继续生活在自我欢娱的美丽中,以令人欢欣的漠然对抗所有变迁。[3]”他的寂静主义思想几乎毫无保留地投射在了贵州小城镇身上。

《青红》与《闯入者》中的贵州小镇是王小帅对自己童年记忆的镜鉴,同时也夹杂着他的寻“根”之思与认同矛盾,然而这一切的根源即是小镇之“静”。在他的电影里,贵州小镇被视为人生一处阙如的栖息地,同时也被赋予了类似故乡的意义,因此,电影中的主人公或是不安于小镇的封闭而最终选择逃离,或是重返小镇祭奠过往。《青红》里,青红一家原是上海人,因支援三线建设而迁居贵州。一心想挣脱封闭小镇的父亲,本该是现代生活的崇尚者,可讽刺的是,他的行为却宛如一位固守小镇思想的“卫道士”。譬如,面对小根对青红的追求,父亲几乎是以盛气凌人的态度与极端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反对,不仅扔掉小根送给青红的红色高跟鞋,还以父亲的身份对青红施压,这种强制手段加剧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也暗喻着小镇文化与现代性文化的不可调和。最终青红一家还是坐上了离开贵州的车,他们终于逃离小镇的枷锁,但是小镇加之于他们内心的创伤与封闭的观念却难以被消弭。

与《青红》不同,《闯入者》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体悟小城记忆。电影中邓老太因一桩小区内的入室抢劫案而回望自己年轻时候不堪的往事。“入室抢劫”的少年来自贵州,邓老太为究其原因也回到了自己曾经参与三线建设时所生活的贵州小镇。在描绘贵州小镇的段落里,导演用红砖房、石板路等具备时代特征的场景来彰显小镇的历史痕迹,凸显了小镇在时间中的凝固。

此外,毕赣的《路边野餐》与陆庆屹的《四个春天》也同样展现了小镇的“静”,但和王小帅所描述的带有阵痛记忆的小镇不同,两部影片都将小镇书写为极具烟火气息的“世外桃源”。无论是《路边野餐》里的“荡麦”,还是《四个春天》里的贵州小镇民居,都通过极具世俗化的符号展现了小镇的静态美感。

(二)“诗意”的小城镇

关于电影与诗的关系,帕索里尼认为“电影在实质上和本性上是诗的……因为它接近于梦幻,因为一个电影场面和一段回忆或梦境都是极富诗意的”。他所谓的“诗的”,就是“神秘的”、“暖昧的”、“多义的”,一句话,是“非理性的”[4]。《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无名之辈》等影片便将贵州小镇刻画得神秘莫测、含混暧昧,通过梦境和别致的镜头语言来诠释人物内心,以达到对小镇诗意的追寻。

毕赣在电影创作中热衷长镜头的使用,在他的电影里长镜头具备高度封闭的特性,用以表现人物的非理性状态。《路边野餐》里,陈升去镇远寻找侄子卫卫的路上,途径一个叫做“荡麦”的地方,当陈升进入“荡麦”开始,长镜头的运镜也正式启动。陈升在这个小镇里,先后遇到了长大了的卫卫和已经故去的妻子,这一切暗示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个空间中交融,对时间本质的探寻与颇具纪实感的跟拍摄影,赋予这个小镇亦真亦幻的色彩。同样的,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里,毕赣再次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方式展现了男主角的梦境。在罗竑武的梦境中,他来到了一个错落别致的山区小镇,在这里他经历了和现实生活中全然相反的事情。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内容是愿望的达成,罗竑武在现实生活中友情、亲情、爱情的不如意,都在梦境中得以圆满,与其说梦境中的小镇是他内心欲望的投射场域,不如说是其平衡现实世界的感性乌托邦。

和梦境的虚无相比,日常生活的小镇同样具备诗性色彩。《无名之辈》中有一组镜头由众角色与其所处的生活状态组成——保安马先勇的失意,小贼胡广生的怯懦,轮椅女孩马嘉旗的悲苦,通过平行剪辑与高速镜头,这些角色群像如一幅画卷铺开,彰显了这些人物在小城中平庸且脆弱的生存姿态。画面配以尧十三演唱的《瞎子》,歌中唱道“我一哈酒醒来我在哪点,杨柳嘞岸边风吹一个小月亮嘞”,无奈和孤寂如场景中的夜雨般一点一滴地渗透进内心,为这座小城增添了一份落寞的诗意。

(三)“野性”的小城镇

丹尼尔·贝尔曾为后现代文化提出过较为精辟的见解,在他看来,“后现代主义潮流沿着两个方向向前发展。它在哲学方面是一种消极的黑格尔主义……是一种把思維推向荒唐逻辑的文学游戏。沿着另一方向发展的后现代主义潮流……以解放、色情、冲动自由以及诸如此类的名义,猛烈打击着‘正常行为的价值观和动机模式”[5]。从贝尔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后现代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荒诞”与“反叛”。电影中贵州小镇因地缘文化与创作理念先锋性的影响,其文化指涉常常被裹挟进后现代话语体系内,因而呈现出一种带有荒诞与反叛的野性之美。

《寻枪》讲述了一个小镇警察丢失和寻找配枪的故事。影片中,大量主观镜头的运用凸显了男主角马山寻枪过程的焦虑情绪,其臆想的片段更是将焦虑弥散至整个小镇。最后,类似西部片的追逐场面和影片的结局将故事的荒诞性放至最大。与此相似的还有《无名之辈》。胡广生和李海根抢劫银行后,阴差阳错逃至轮椅女孩马嘉旗家中,并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采用荒诞化的手法来处理人物与事件,恰恰弥合了小城镇里这些“无名之辈”在生活中的创伤。另外,影片最后的“桥头伏击”片段,一个重要的意象便是“枪”。枪是权威或杀戮的指代,也就是暴力的象征。这个意象也在《寻枪》和《地球最后的夜晚》等影片里反复出现,这种暴力影像以严肃而深刻的姿态存在于电影之中,把小城镇渲染成为一个充满混乱与凶残的场所,最终将文明与野性的边界消弭,使野性得到最大范围的合理化。

三、小城“意蕴”:现代性的“嵌入”与“剥离”

现代性标志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表现为与某些传统的断裂;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核心,建立起竞争机制与合理的规范[6]。在电影中,贵州小城镇所携带的现代性特征并非是从其内部生发出来的,而是以一种外部的力量“嵌入”其体内。譬如,《青红》里,一家人来到贵州小城的缘由是时代话语下的“三线建设”,其本质是对蛮荒之地进行现代化改造。同样地,《四个春天》里父母与儿女所向往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诸多具备现代化特征的思想和物质皆由儿女来引入。

但是电影中的贵州小城镇却恰如其分地将这种现代性“剥离”开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代际间观念的疏离甚至不可调和。如前文提到,青红父亲杜绝青红自由恋爱,青红以极端的方式反抗这种传统式的权威并以失败告终。其次,对传统意象的强调。电影中的诸多意象皆在呼唤传统生活和习俗,以此来凸显贵州小城镇遗世独立的姿态。譬如,《路边野餐》里洋洋乘坐小舟泛于山野之间;《四个春天》里父亲母亲闲暇时刻共同以二胡合奏等。再次,对后现代文化的彰显。《寻枪》《无名之辈》等影片皆用荒诞化的方式对现代性的冲突和矛盾予以解构,取而代之的是混乱与暴力,从而对诸多现代性问题进行悬置。

电影中的贵州小城镇对现代性抱以暧昧的态度,一方面希望以现代性的视角来激发描绘新“贵州”的潜能,另一方面又以“去现代性”或“反抗现代性”来保障自身的奇观化。这样做虽然能让电影在书写“贵州”时为其带来新的方向,但也不可避免地落入所示意义含混的窘境。

四、结语

近年来,电影创作者将对“贵州”的描写聚焦于小城镇这一中国现代社会的典型意象,对电影创作走向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贵州小城镇所指涉的文化复杂且多义,目前的创作仅仅停留在对其表象的陈述,本文亦只是尝试对其作出了简要的分析,以期未来可以在更为丰富的话语体系下对其进行书写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孟君.中国当代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8:138.

[2](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C].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7.

[3]刘小枫.金钱·性别·生活感觉──纪念西美尔<货币哲学>问世一百周年[J].开放时代,2000(05):26.

[4]皮·保·帕索里尼,桑重,姜洪涛.诗的电影[J].世界电影,1984(01):7.

[5](美)丹尼尔·贝尔.文化:现代与后现代[A].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8.

[6]陈嘉明.“现代性”与“现代化”[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17-19.

猜你喜欢

电影现代性
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性观念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科学发展观的现代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