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呈现中国音乐的历程

2020-06-03田瑞

戏剧之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音乐史整理

田瑞

【摘 要】陈荃有①教授整理、校释《冯文慈未刊著述二种》,取冯文慈②先生《中国古代史纲要》与《中国近代音乐史纲要》二书为蓝本,以中国音乐为研究对象,致力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背景,借鉴文献学、考古学、比较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从历史层面、思想层面、理论层面对中国音乐史进行探索与发现,通过语言的表达、科学的历史观、史料的应用、严谨的研究呈现其特点,不仅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且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冯文慈未刊著述二种》;音乐史;整理;校释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052-02

《冯文慈未刊著述二种》既是一本教材类型的音乐史专业理论书籍,也是一本关于中国音乐的史料文献书籍。全书分为中国古代音乐和近代音乐两个部分。古代部分是为青年教师进修班学习中国音乐史所编讲义,近代部分是冯教授一面受到“反右”运动的批判,一面为中国音乐史课程编写的教材。该书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以中国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典籍中琐碎音乐史料的分类、整理、分析,在音乐史学、音乐文献学、比较音乐学等研究手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环境进行立论。作为当今的研究者,笔者通过精读文献的阅读方式,从该书的语言表述、史学观念、史料编著三个方面对该书提出一些看法。

一、通俗而又专业的语言表达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艺术是最真实、最生动地反映其生存歷程的情感体验,表达着民众的思想以及社会的需要。由于视角、方法、侧重点、受教人群等原因,在中国音乐史编写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编写出一本既有理有据、通俗易懂的通史性质的音乐史学书籍就变得尤为困难,即如何专业化、通俗化地解读中国音乐历史的变化和蕴藏的民族精神。

该书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乐律学、音乐文学、乐器等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知识方面。乐律的阐述不仅展现出著者高超的学术水平,也体现出著者鲜明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易懂的语言能力,无论是文献资料引出的概念,还是算法引出的生律原则,都采用列图表的方式,使得复杂的音分值、律长、律名等专业词汇不再是数字的跳动,而是一种算法的推演,表现出著者扎实的数学基础与鲜明的逻辑观念。同时,从文本中感知音乐是有声响的,书中文字记载的音乐类型还可运用现代理论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从而聆听作品的音响效果以及演奏或演唱技巧,强化学习者的听觉审美体验和情感审美体验,对音乐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该书的通俗性主要体现在文字语言的通俗易懂和观点的简明性。对于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不仅对百家思想的原文进行整理,而且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对其进行解释,孟子思想的与民同乐、音乐艺术特有的形象等见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中,让人们可以明确知道哪些史料体现孟子的思想、其主张主要在何处,不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进一步从孟子的思想推演儒家思想的主线为“和”,揭示诸子百家思想的独特性,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高度繁荣的社会现实。对于宋金元盛行的戏曲,著者以戏曲自身发展的艺术规律为起点,对其发展的因素进行归纳,通过通俗的语言表述,对宋代杂剧的类型、结构、角色进行梳理,运用叙述和史料描述的方法对这一时期的杂剧作品、表演进行分析,揭示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下戏曲音乐的时代特征。

二、微观与宏观兼顾的科学发展史观

历史的研究需要宏观视角的导航,也需要微观视角的航行,而中国音乐的历史历程也需要二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发展,才能造就一个多姿多彩的音乐对话。《冯文慈未刊著述二种》一书,无论是引言还是目录都可以看出著者对于中国历史的宏观阐述及音乐发展规律的微观阐述,通过音乐历史的梳理,对各时期的音乐类型的发展和规律进行归纳,清晰地感知社会的变迁、统治者的需求和民众审美,把握中国音乐的发展过程与规律,力图深入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识,感受民族精神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征,以发展概述为切入点,阐述各时期音乐的内容,深入中国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和艺术底蕴,有利于学习者清晰地掌握各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征。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的盛行因素,不仅有社会动荡导致的民族大融合的社会环境因素,也存在统治者的籍贯导致其喜好的个人因素,两者共同造就隋唐多部乐以及西域乐器、乐舞的盛行,适应的场合的功能性因素使得这一时期宫廷燕乐发展极为繁荣。国家的战争和民族的迁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乐器、乐曲可以直观地反映时代的要求,乐律、思想可以间接呈现音乐的作用。围绕音乐艺术发展和规律始终是该书的重中之重,以音乐发展的过程作为连接点,采用具有时代特色的乐、舞、器、律、曲,反映该时期音乐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情况,发挥音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后世音乐发展的作用。在奴隶社会的周代也是如此,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民歌所表达的情感,从民歌的情感中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况,两者印证了周代各地区之间的音乐交流。对于近代的作曲家,著者以作曲家生平为起点,对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梳理,采用文字描述情感、曲谱感受音响的论证方法,感受作曲家音乐的风格、特点、影响以及作曲家所处时代对于音乐的需求,反映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人们需要革命、需要斗争,也就需要音乐不断发展和进步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详实细微的史料辨析与运用

“材料是史学研究的第一要素,因为历史是靠史实来证实的,史实就是历史的根本。”③正如思想家鲁迅曾说过,读中国古书必须从文字的背面、从行距之中读出历史真实的方法。④因此,该书不仅系统考察了音乐史料文献记载,且从现存考古文物记录中找寻音乐的相关痕迹,并提出富有新意的观点,为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方法和视角。

对于争论的观点,先对相关史料进行梳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体会著者以史为论、以论证史的原则。诸多学者争论最多的音乐起源问题,从不同途径展开,对现代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通过阐述影响最大的“劳动说”,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的观点,但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笼统且脱离实际,为更多的学者提供全新的视角对待音乐起源这一问题。隋代“议正乐”事件反映着乐学理论的争论,著者采用国内外史料文献对其现象进行梳理分析,认为“议正乐”的重点是要解决“雅乐并用胡乐”的问题,而此历史时期胡乐音阶调式为燕乐音阶及调式,从其形成原因和发展来看,燕乐音阶已经属于汉族音乐思维、乐学的一个部分,可以展现出古人对于乐律应用和使用的重视程度,也可以看出后世学者对于中国民族自身乐律理论体系的重视。赋、诗、词等文学体裁在古代是可入乐而唱的,著者通过诗词的诗句本身以及笔记文献资料证实对李商隐、李白、刘禹锡诗句中的描述,进一步得知入乐的诗歌文学为后来戏曲剧词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奠基作用。书中关于乐律学理论的阐述,著者都采用系统化的史料罗列手法,对问题进一步阐释,以求逻辑鲜明、观点明晰地揭示乐律学理论的来源、演绎、呈现和应用。现存许多争议的观点采用文献史料进行考证,简明扼要地阐述其观点。

与以往音乐史书籍不同,著者不仅注重史料的详实,而且细致化地呈现音乐的特征。对于一些重要的会议、谈话等内容,该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为指导,从音乐与群众的关系、音乐与生活的关系、音乐与政治的关系等观点进行梳理,论证了音乐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不仅揭示了革命运动过程中音乐的功能性与实用性,也反映出音乐的发展受到时代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剧《白毛女》,它是以民歌和戏曲为基础进行创作的,根据剧情的需要和人物的形象进行加工创作,采用歌剧曲谱与民歌曲谱对比的方式,运用文字与谱例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展现剧中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形象,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戏剧的张力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本音乐通史的写作者需要拥有全面而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具备驾驭历史文献资料和音乐资料的双重能力,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将音乐事件置身于音乐境遇中考察,才能得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洞察力。”⑤首先,作为一部具有论点鲜明、简明扼要特色的音乐史教材,通过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文献学、考古学与音乐学相结合,采用学术与通俗、宏观和微观、系统与细致、历史与现实、文本与谱例、规范与严谨的研究手段,为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行的视角。其次,冯教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博大的学识,围绕远古到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规律,通过逻辑鲜明的框架和细致详实的内容,让我们对中国音乐史学有系统化的框架和细致的内容理解,为更多的音乐专业者展现别样的音乐史,有助于补充其他类音乐史学书籍的不足。最后,陈教授通过对书稿中字词、数字、乐谱谱式、符号的调整,对历史变迁、学术发展的不完善、不妥之处进行说明,对著述学术引用、谱例等进行核查,为我们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思维与视觉盛宴。

注释:

①陈荃有(1968-),男,河南宝丰人。中央音乐学院编审博士生导师、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于传播基地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音乐史学、音乐编辑学的教学和研究.

②冯文慈 (1926-2015),男,天津人。中国著名音乐史学家、乐律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批评家,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③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Ⅲ.

④黄翔鹏.传統是一条河流(音乐论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页.

⑤司冰琳.一本书读懂中国音乐史,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31页.

参考文献:

[1]陈荃有整理校释. 冯文慈未刊著述二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8.7.

猜你喜欢

音乐史整理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对跨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
高校民乐专业西方音乐史教学研究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