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少数民族区域森林康养模式研究
——以滇东南森林康养公园为例

2020-06-03刘红位李甜江马建忠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3期
关键词:康养试验区公园

赵 勤,刘红位,李甜江,马建忠

(1.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3.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森林康养是一种综合森林五感刺激、气候环境、各种物理疗法、食物疗法、作业心理疏导的辅助和替代治疗方法。中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位置偏远,而这些地区往往保留着丰富的自然治愈素材和自然治愈手段,倘若其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业,吸引投资,吸引外地体验者,这些贫困地区将会得到全新的发展。发展森林康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既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带来经济收益,带动农民发展第三产业,又可增强山区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森林康养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1-4]。

滇东南边疆区域是通往南亚、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也是历史上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其中的屏边县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被誉为“中国最南端的春城”。属于典型的东南部山地季雨林、热带湿润雨林地区,是滇东南区域极其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是中国西南边疆的天然生态屏障。该地区独特的自然、地形、气候以及水文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从而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景观与森林植被类型景观。在滇东南边境上开展森林康养对带动边境经济高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研究对滇东南开展森林康养的可行性、康养基地建设内容、效益分析等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森林康养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选择滇东南的红河州屏边县正在规划中的滇东南森林康养公园,年均温16.5℃,年降雨量1 650 mm,湿度89%,年均日照1 571.4 h,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低纬度山地季风立体气候明显,属典型的山地季雨林,主要树种为杉木、竹子等。国道326线从旁而过,南距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县100 km,北距省级经济开发区蒙自县72 km。所处试验区空气清新,拥有多个天然氧吧,是市民休闲健身胜地,同时具有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为公园项目建设和开发奠定了有利的自然、社会条件。

1.2 环境因子测定方法

1.2.1森林覆盖率

数据采用云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

1.2.2空气质量

测定空气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和PM10值3个指标。空气负离子浓度采用检测仪COM-3200 进行检测。空气细菌含量测定采用自然沉降法,将营养琼脂平板放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取出,计算所生长的菌落数和数量。PM10值采用山东聚创公司的PM10检测仪测定。

1.2.3水质

采用JC-70A型BOD快速测定仪/全自动水质检测仪进行检测。

1.2.4土壤污染

采用TPJS-B便携式土壤重金属检测仪进行检测。

1.2.5噪音

采用DT-805系列噪声计进行检测。

1.2.6人体舒适度指数

根据当日最高气温和 14时相对湿度的预报值计算指数值,再利用指数的大小划分等级并确定舒适程度。

人体舒适度指数(ssd)=(1.818t+18.18)(0.88+0.002f)+(t-32)/(45-t)-3.2v+18.2

式中,t为平均气温,f为相对湿度,v为风速[5]。

1.3 建模方法

根据试验区的环境因子、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社会需求等分析结果,构建滇东南康养模式,包括功能分区、康养产品、康养活动等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滇东南森林康养指标分析

试验区森林康养环境评价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

2.1.1森林覆盖率

试验区森林覆盖率为96%,符合森林康养基地≥65%以上的标准。

2.1.2大气质量

1)PM10含量

试验区的空气质量为优,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适于开展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6]。对PM10的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PM10 监测结果

2)负离子含量

森林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主要由森林植物的光合作用、森林土壤中的气体交换以及森林植物芬多精的作用所形成,溪流、瀑布、跌水区域的空气负离子主要由水分子受到撞击产生勒纳德效应(Lenard effect)形成空气负离子。经测定,试验区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值达5 150个/cm3,部分区域最大值达到14 200个/cm3。

3)空气细菌含量

试验区空气清洁度极高。空气中各类菌的微生物数量在0~518范围,远低于国家标限[6],是理想的集度假、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乐园。

2.1.3地表水质量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的一级标准对滇东南森林康养公园试验区周边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试验区水质为Ⅱ类(表2)。

2.1.4土壤质量

试验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土壤总体状况良好,受人为干扰较小,土壤营养成分几乎无流失,表土层厚,孔隙均匀,质地良好,土壤盐基饱和度和碱化度均处于良好水平。试验区土壤属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GB 15618-2008)[8]规定的第一级值,属于清洁、无污染标准。

2.1.5声音质量

试验区环境噪声昼间为45dB,夜间为39dB,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9]规定的0类标准。

表2 水质监测结果

2.1.6电离辐射

试验区远离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无通过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辐射,无有害人体健康的人工辐射,符合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10]。

2.1.7人体舒适度指数

试验区一年中基地人体舒适度指数为0级(舒适)的天数约180 d,超过森林康养基地人体舒适度天数≥150d的标准。

从以上环境指标可看出,试验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天然无污染,符合建立森林康养基地的环境要求。

2.2 森林康养功能分区

试验区分为6个功能分区,包括森林康养步道区、森林沐浴区、自然教育区、生态保护区、观景平台区、管理服务区(图1)。

图1 滇东南森林康养基地功能分区

2.2.1森林康养步道区

森林康养步道是森林康养中最基本的要素,其将森林的优美环境与步道结合并赋予其“森林客厅”的功能,民众置身其中,不仅是在登山行走,更是身心上的疗养与休憩。森林康养步道具有减轻心脏负担、抗氧化、使紧张的神经系统放松等多重医疗功效。

试验区以建设森林康养步道为主体工程,一级步道贯穿整个公园,南起昆河路长晟中央广场,北至田心桥,长约9.5 km;二级步道分为3条,分别以昆河路烈士陵园、半坡村、飞龙山庄为起点上山,直至与一级步道汇合;三级步道10余条,是连接一级步道与观景平台、森林沐浴场所、自然教育区、生态保育区、公厕等的道路。

2.2.2森林沐浴区

森林植物释放的“芬多精”物质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消除疲劳,舒缓情绪,适合开展森林浴。选择在试验区内负离子含量高、安静、位置相对独立的针叶林中(如柏木林、松林、杉林等),林内空气流通,开辟小于10 m2的森林浴场所3个,提供给民众进行打太极拳、练瑜伽、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森林冥想等。森林浴场所的地面灌木少,以铺设碎石为宜。

2.2.3自然教育区

选择在试验区地势相对平缓、林内环境较好、一级步道附近的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混交林分内,开展的森林体验式教育包括植树、农耕体验、厨房体验、造纸工艺、制作盆景、手工制作、森林美术课、发现美微景观、植物辨别及标本制作等体验活动,对幼儿开展自然教育,从小培养保护自然的理念。

2.2.4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主要包括试验区范围内坡度较大,景观资源相对较少,景观价值不太高的林区。划分该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永久性保护该区域的生物资源、景观资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人为干扰和破坏,以利于公园内生物物种的繁衍和迁徙。因此,该区域内应严格禁止人工设施建设,且不对民众开放。

2.2.5观景平台区

在试验区内设置林间休憩长廊、观景平台、与自然生态零距离接触的“森林吧台”等功能设施。

2.2.6管理服务区

在试验区的出入口、3条二级步道与一级步道的连接点等区域设置公园管理服务中心、公厕、商品店等。

2.2.7其它建设内容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在试验区的公园2个主入口及半坡村附近共设置3个环境因子监测仪,全天24 h不间断地监测森林内的气温、湿度、大气压、臭氧含量、负氧离子含量、风向、风速、雨量等指标,实时向民众提供优良的森林环境因子数据,以可靠、详实的数据向民众展示森林巨大的强身健体功能。

辅助设施,在一级步道和二级步道沿线设置排水沟、垃圾分类箱、路灯、广播音响、防火设备储备箱、标志牌、指示牌、地形图等。

2.3 森林康养效益评价分析

2.3.1社会效益分析

试验区的开发建设必将为滇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系统产业结构调整作出巨大贡献,从而加速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森林康养公园的建设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增强森林康养体验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带动公园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并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公园内就职岗位,小商铺创收,为相关部门分流内部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贡献。

2.3.2生态效益分析

建立森林康养公园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和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周边环境质量,其生态效益若以物质标准来衡量的话,将远远胜过森林公园所能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

2.3.3经济效益分析

滇东南森林康养公园建设重在资源保护及森林资源永续利用。通过项目建设,可为屏边县后期综合开发和生态旅游打下一定的基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森林公园各种设施、设备的完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森林康养公园的窗口功能和示范带动效应将更加明显。将有助于森林康养公园周边城市建设、农林业、旅游业发展,对缓解当地就业压力,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服务屏边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着较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潜在的间接经济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3 结论与讨论

滇东南森林康养公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公园内及其外围有半坡村遗址、昆河路烈士陵园、牧羊河湿地公园、滴水苗城等旅游资源,周边居住有苗族、彝族、壮族等世居少数民族。该区域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镶嵌在屏边市郊的一颗绿色的璀璨明珠。形成了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独特、高品味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清爽、温润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对久居喧嚣城市的人们极具吸引力。

改革开放以来,滇东南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和交通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滇东南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不高,群众收入较低,部分山区群众还处于温饱阶段。解决山区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致富,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滇东南森林康养公园的建立可为山区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新的脱贫致富机会。森林公园建成后,不仅能吸引大批的境内外旅游者,通过为游人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带动和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第三产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森林康养公园的建成,可通过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信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人才,扩大林区与外界社会交往的途径,通过这一窗口,让世人了解屏边,达到促进区域经济振兴和加速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滇东南森林康养公园的建立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园的建立,对于促进滇东南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与改善屏边县生态环境,维护滇东南生态安全,保持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挽救濒危珍稀物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诸多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建设将实现林业资源优势向生态产业优势的转变,在调整滇东南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对带动该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康养试验区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18个自贸试验区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