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铅酸蓄电池多参数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

2020-06-03麦志辉檀三强

机械与电子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阻蓄电池电池

杨 杰,唐 炜,麦志辉,王 瑞,檀三强

(1.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2.江苏银佳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3)

0 引言

阀控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久经考验的能量存储工具,具有放电性能好、稳定性高和应用范围广的优势,在应急电源(EPS)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铅酸蓄电池组中,蓄电池单体的内阻以及荷电状态均不相同;根据木桶效应,电池组中容量最小的电池充满后,整个电池组就会处于浮充状态,在这样长期充电不均衡的累积作用下,电池会严重受损。此时,如果不能及时筛选出劣化的电池,严重时可能会发生燃烧和爆炸[1]。因此,需要对电池的健康状态进行估计,实现电池的健康监控并及时更换劣性电池。

李艳等[2]提出蓄电池的健康状况SOH可以通过测量电池的内阻来进行判断,蓄电池的内阻大小可以用来区分劣化电池。目前,主流内阻的检测方法有2种:交流注入法和直流放电法。白海霞[3]提出的直流放电法是使用大于60 A的放电电流流过负载,并测量放电起始与终止时刻的瞬时电压变化,通过两者比值计算内阻值。然而,由于直流注入法的瞬时大电流放电会对蓄电池造成较大的损害,并可能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基于上述考虑,本文设计的系统使用交流注入法测量蓄电池的内阻,检测时传感器向电池注入一个交流激励信号,通过测量电池两端产生的响应电压信号,从而计算出电池的内阻值。

交流注入法虽然测量方法简单,但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现有交流注入法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加入硬件、软件多重滤波,并通过加入程控放大电路,实现内阻测量量程的自动换挡。此外,本文在内阻检测的同时,对电池温度、电压进行测量;通过Modbus-RTU协议实现单体传感器的组网通信,并加入蓄电池异常预警机制,做到故障电池及时筛选替换。

1 检测原理分析

1.1 内阻检测原理

在测量电池内阻之前,需要对电池的模型进行分析,电池的模型建立是通过引入外特性模型来描述电池的伏安特性关系。目前,铅酸电池的模型等效电路有主要有Thevenin模型、二阶RC模型和GNL模型等[4],简单的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电池的特性,过于复杂也不利于工程应用。为了更好地观察电池内阻的变化,本文选用GNL模型,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等效电路。

图1 蓄电池GNL内阻模型

图1中,E为恒压源;Ro为欧姆内阻;Rs为自放电或过充电内阻;Rp和Cp分别为为浓差极化内阻和电容;Re和Ce分别为为电化学内阻和电容。

交流注入法的测量原理是在电池两端注入一定频率的交流激励信号,激励信号进入电池后,通过电池两端产生响应信号计算内阻值。此时的激励信号可以作2种假设:

假设使用恒流电流激励,ΔI=Imaxsin(2πft),电池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响应信号为

ΔV=Vmaxsin(2πft+φ)

(1)

若使用恒电压激励,ΔV=Vmaxsin(2πft),电池相应产生的电流响应为

ΔI=Imaxsin(2πft-φ)

(2)

在2种假设下,蓄电池的阻抗均为

(3)

综上所述,通过向电池注入一个恒定交流电流信号,电池两端会产生电压响应信号,对电池反馈的电压信号进行测量,即可计算出蓄电池的内阻值。

2.2 蓄电池其余参数采集

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结构发生化学变化、电子迁移等原因,蓄电池的温度会升高。在电池检测过程中,通过测量蓄电池负极极柱温度的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蓄电池的状态[5]。

文献[6]中提出,蓄电池的端电压和蓄电池的剩余容量存在线性关系,通过测量蓄电池两端电压可以推断电池的剩余容量SOC,电压越高,剩余容量越高。因此传感器通过收集电池的端电压,可以推断出蓄电池的剩余容量变化。

2 系统总体设计

蓄电池检测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单个传感器可以检测蓄电池的内阻、电压、温度数据;通讯模块使用RS-232通信方式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按照电池编号发送到数据集中器,数据集中器将数据按照Modbus通信协议发送到上位机存储起来,实现对蓄电池单体内阻、电压、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与处理。

图2 系统架构

2.1 通信系统建立

该蓄电池检测系统设计了数据集中器模块,用于收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简化了数据汇总过程。传感器模块收到测试指令后,实时将当前测得的内阻、电压、温度结果通过RS-232通讯上传至数据集中器,传感器使用RS-232通讯端口与数据集中器连接,并在通信电路中加入了光耦隔离电路,将传感器模块与数据集中器进行光电隔离,避免由于监控系统中某个模块故障而对其他元器件产生连锁破坏,数据集中器将收集到的数据用RS-485上传至上位机保存。通过设计数据集中模块,可以支持多台传感器同时进行检测,数据汇入到数据采集器中后,通过Modbus通信协议打包发送给上位机。

2.2 蓄电池异常预警机制

蓄电池的内阻与电池端电压以及剩余电量SOC都存在一定关系,文献[7]中提出在蓄电池整个放电周期内,蓄电池的容量与端电压以及内阻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蓄电池的剩余电量越小,内阻越大,并且蓄电池的SOC可以通过蓄电池的端电压估算[8-10]。根据上述三者关系,本文设计了一种蓄电池预警机制,系统通过软件预警,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通过在传感器端、数据集中器和上位机三处监测异常电池数据,做到数据层层监控。

通过对不同健康状况的电池进行检测试验后,发现如下经验:在浮充状态下,电池老化严重后,电池内阻急剧增大,电压略微下降,当两者相乘超过正常值后,判定为异常电池。传感器会将异常数据通过RS-232发送给数据集中器,数据集中器汇总后,将异常值打包给上位机,上位机通过建立异常数据档案,通知维修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故障排除。通过这个简易方法能够大概计算出蓄电池的健康状况,及时排除电池组中的劣化电池。

3 关键电路设计

3.1 内阻检测硬件设计

在测量内阻时,应采用四端电阻测量法,即用2条引线向电池提供激励信号,用另外2条引线测量电池产生电压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引入导线内阻造成测量误差,并使电流输出电路与测量电路相分离。

交流注入法需要产生交流激励信号,本文设计的交流恒流源电路如图3所示,该电路使用LM1875集成功率放大器,在±12 V电压下,最高能输出2 A电流,该电路由三部分组成:U10和U11构成的电压跟随电路和U12构成的电流输出电路。

图3 交流恒流源电路

由电压跟随电路特点可知,LM1875的正向输入端电压与正弦输出幅值相等,根据虚短和虚断的原理,可得

(4)

式(4)表明,输出的电流大小仅与输入的正弦信号幅值以及R39有关,由于单片机输出正弦信号幅值是一定的,所以通过改变电阻R39大小,可以得到所需要大小的恒流源。

图3中电路使用了OP07搭建了2个电压跟随电路,其中 U10起到隔离保护芯片的作用;同时,使用U11构成的电压跟随电路,保障了输出电流全部注入到电池,使输出的恒流效果更好。

在实际测量中,发现蓄电池的反馈电压信号为毫伏级微弱信号,如果直接对其测量,则待测信号会淹没在噪声里,因此首先需要对响应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信号,由于注入的激励信号为1 kHz交流信号,电池两端的响应信号应为同频率交流信号,蓄电池本身有12 V直流电压信号,故设计如图4所示的二阶高通无源滤波电路。该电路去除电池中直流信号的同时隔绝了信号中的低频信号。

图4 二阶高通无源滤波电路

滤波后的信号被送入如图5所示的一级运放电路中,运放采用AD620仪表放大器,同时使用MCP41100设计有程控放大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数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实现内阻检测量程的自动调节。

由于此时输入电压有负电压成分,而单片机ADC只能采集0~3.3 V电压,所以在图6所示的二级放大整流电路中需要加入半波整流,使最终输出信号转为直流电压信号。

图5 一级放大电路

图6 二级放大整流电路

3.2 端电压的检测

蓄电池的实际电池电压可能高达15 V,而单片机的ADC处理范围是0~3.3 V。因此,设计如图7所示电压电测电路,电路应用精密电阻分压的原理,将电阻分压后的电压送入由OPA4171构成的电压跟随电路,电压通过运放后使用BAS70-04TL1对输出端进行保护,使输出电压不大于3.3 V,预防由于电压过大损坏单片机芯片。

图7 电压检测电路

3.3 温度检测

蓄电池的温度通过NTC热敏电阻进行测量,温度检测电路如图8所示,检测原理和测量电压类似,利用电阻分压的方式,测量热敏电阻两端电压Ut,根据电压值Ut反推可得热敏电阻实际阻值Rt。

图8 温度检测电路

测量所用的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的NTC热敏电阻,其在25 ℃下阻值为10 kΩ。由于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不是线性关系,本文使用MATLAB中的polyfit函数进行曲线拟合,该函数基于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原理,从图9中MATLAB的拟合结果可以看出,一阶与二阶拟合出的曲线偏差较大,三阶曲线与真实曲线在10~20 ℃之间偏差较大,而四阶曲线偏差较小。由此可见,拟合阶数越高效果越好,但是过高的拟合阶数会使程序计算量会增大,加重单片机的负担。因此,在程序中采用分段查值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温度范围,选用对应区间段较精确的拟合曲线公式进行温度计算。

图9 NTC热敏电阻温度阻值曲线

4 实验分析

本系统使用单个传感器测量单体电池参数,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传感器技术指标

实验1使用标定5 mΩ四脚引线分流电阻进行精度测试,实验通过对标定5 mΩ电阻进行10次重复测试,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数据可以得出,本文设计的传感器内阻检测相对误差在1.4%以内,精度满足日常监控的要求。

表2 传感器对标定5 mΩ内阻的检测值

实验2使用圣阳100AH铅酸蓄电池进行测试,环境选取在25 ℃恒温环境进行。在实验前,为了降低电池放电极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需要先将充满的铅酸蓄电池静置2 h。实验通过电子负载仪对电池进行0.1 C(10 A)的恒流放电,每放电1 h后将电池静置20 min,然后对电池做一次内阻和电压检测。实验使用自制传感器与深圳佳佳讯电子公司生产的JX-008高精度内阻测试仪进行内阻对比测试,JX-008内阻检测仪内阻精度达到±0.1 mΩ,具有很高的参照价值;电压使用优利德四位半万用表UT71e进行对比测试,检测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内阻-电压测试结果

通过对表3中数据进行汇总,得出结果如图10所示。

图10 100 Ah蓄电池内阻-电压检测对比结果

由图10可知,随着铅酸电池放电深度的增加,蓄电池的内阻呈增大趋势,容量越低,内阻增长速度越快。由图10中电压-时间曲线可以看出,电池端电压在放电放电初期和末期变化较大,中间电压下降较慢。传感器通过收集蓄电池的端电压,可以估算出此时的电池剩余电量值。

由表3对比数据可知,本文设计的铅酸蓄电池检测仪可以实现对蓄电池内阻的准确检测,并且与高精度检测仪相对误差在0.89%以内,能够满足铅酸蓄电池定期检测工作的需求。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蓄电池多参数检测系统包括对电池内阻、温度、电压的测量,并设计了数据集中模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打包发送,避免了使用单个传感器测量时数据汇总困难的问题。在高精度检测电池参数的同时加入了异常数据预警机制,做到异常数据层层监控。为了验证传感器检测的精度,实验通过与高精度电池检测仪进行对比,对内阻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蓄电池检测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能完成日常监测工作的需求,具有检测精度高、性价比好的优点。

猜你喜欢

内阻蓄电池电池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把电池穿身上
穿在身上的电池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1) 汽车蓄电池的前世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蓄电池去哪儿了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
蓄电池去哪儿了?VOL12.雷克萨斯RX45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