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底腺息肉合并结直肠肿瘤发生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2020-06-03张家媛郭莲怡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镜检查腺瘤息肉

张家媛,郭莲怡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近年来,随着胃肠镜检查的普及,胃肠道肿瘤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为降低患者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提供了巨大帮助。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s,FGPs)是一种常见的恶变率较小的胃息肉。但有报道提出,与健康人群相比FGPs患者合并结直肠肿瘤发生的概率明显增高[1],由于目前国内外并无对该观点的研究,且发病机制也并不明确。所以本文将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分析FGPs合并结直肠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胃肠境筛查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就诊,经胃镜检查后病理提示FGPs且6个月内行肠镜检查的患者病历资料。排除合并其他类型的胃息肉、胃癌、结直肠癌病史、炎症性肠病、胃肠手术史病史、肠道清洁差、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治疗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各种结肠息肉病综合征的患者。将入组患者根据肠镜检查结果分为病例组(FGPs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和对照组(单纯FGPs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胃肠镜检查知情同意书,检查前遵循统一方式做检查前胃肠道准备后,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内镜医师进行胃肠镜检查,若发现可疑病变在对应位置取组织活检(如同一患者出现多种病理结果,以恶性程度较高者为准)。

1.2 观察指标

对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其中包括:年龄、性别及吸烟饮酒史。记录所有患者相关病史即是否存在Hp感染(胃镜检查前后1 w内13C或14C-尿素呼气或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包括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超过正常范围高值)、胆囊结石或胆囊切除病史及血清低25-羟维生素D水平(所有入组患者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0 ng/mL),询问患者每日摄入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量是否大于100 g。记录胃肠息肉的数量及大小(息肉直径参照活检钳张开最大直径估测)。根据病例组患者腺瘤性息肉组织类型可区分高危结直肠肿瘤:数目在3个及以上,腺瘤直径大于1 cm,管状-绒毛状、绒毛状腺瘤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满足以上条件中的一项即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比较;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例组和对照组相关危险因素的比较

共收集符合条件患者的病历资料179例,其中病例组66例,对照组113例。在66例病例组患者中,女性45例(68.18%)、男性21例(31.82%);年龄19~82岁,平均(53.79±13.66)。病例组和对照组现相关危险因素的比较,见表1。

2.2 胃底腺息肉合并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

在病例组中,单发结直肠肿瘤共27例(40.90%),多发结直肠肿瘤39例(59.09%);肿瘤直径≤10 mm共51例(77.27%),肿瘤直径>10 mm共15例(22.73%);病理分型提示:非腺瘤性息肉共25例(37.88%),腺瘤性息肉共37例(56.06%),其中高危结直肠腺瘤共27例(40.90%),有4例患者诊断为结直肠癌(6.06%)。

2.3 病例组与实验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分析可知,女性、年龄≥50岁FGPs患者合并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吸烟及低25-羟维生素D水平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饮酒、Hp感染、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胆囊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每日摄入>100 g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胃底腺息肉合并结肠肿瘤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FGPs患者合并结直肠肿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除外各因素相互干扰。将上述因素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FGPs患者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要高于对照组(OR=2.956,95%CI:1.315~6.643,P=0.009);年龄≥50岁的FGPs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为对照组的3.415倍(OR=3.415,95%CI=1.599~7.293,P=0.002);合并结直肠肿瘤的FGPs的患者吸烟及低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比例也均高于对照组(吸烟:OR=4.031,95%CI=1.559~10.425,P=0.004;低25-羟维生素D水平:OR=2.722,95%CI=1.302~5.689,P=0.008),见表2。

表1 胃底腺息肉合并结直肠肿瘤相关危险因素

表2 胃底腺息肉合并结直肠肿瘤相关危险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FGPs是一种常见的胃内病变,指胃底或胃体黏膜形成的单发或多发性广基息肉样隆起。病理特征为息肉内可见附着胃底腺上皮,即壁细胞和主细胞的囊肿,且其表面附着单层腺窝上皮[2]。近年来,FGPs已成为检出率最高的胃息肉类型,多在40~60岁患者中发生,在女性中患病率较高[1-2]849-854,569-571。虽然普遍认为散发性FGPs的恶变性很低,但仍有报道指出其存在恶变可能[3],国外国内均有研究表示,FGPs的患者合并出现结直肠腺瘤或癌的患病率与健康人群相比明显增高[1,4-7]849-854。而结直肠腺瘤作为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大约占其全部癌前病变的85%~90%,早期发现并及时摘除是预防其癌变的主要方法。故本文探究FGPs患者合并结直肠肿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现和预防提供帮助。对于高风险的FGPs患者,需积极的完善肠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病灶从而进行干预治疗,降低患者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

本研究对179例患有FGPs且完成肠镜筛查的患者进行了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女性FGPs患者合并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较高(约占68.1%)。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后可以发现,年龄≥50岁的FGPs患者约有63.64%合并了结直肠肿瘤。虽然有研究证实胃肠道肿瘤的发生与Hp感染存在关系[8],但本研究并未发现Hp感染和FGPs患者发生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这可能是与有研究提出的Hp感染和FGPs发生呈负相关有关[9]。现已证实吸烟和饮酒均为胃肠道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10-11],但在本研究中饮酒并不是FGPs合并结直肠肿瘤的影响因素,这可能与病例组女性发病率较高相对饮酒比率较低、本课题收集样本量较少及未进行饮酒分层量化的具体分析有关。目前维生素D对结直肠肿瘤的保护作用已得到了证实[12],本研究同样发现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FGPs患者更易合并发生结直肠肿瘤,提示FGPs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保持充足日照以及均衡饮食。而与实验组相比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与病例组无相关性,这可能与这些因素是胃肠道肿瘤的共同影响因素有关以及此次样本量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女性、年龄≥50岁、吸烟及低25-羟维生素D水平与FGPs合并结直肠肿瘤存在相关性。在临床上FCPs患者满足上述条件,需要及时行肠镜检查。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不足局限性大,若想更全面的探究FGPs合并结直肠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

猜你喜欢

镜检查腺瘤息肉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胃肠镜检查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