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型如何借力“精准”
2020-06-03
21世纪伊始,人类进入快节奏时代,农业也是如此,如果把20世纪40、50年代的生产方式和今天的生产方式对比,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差别简直是天壤之别。然而,效率效益提升了,是否意味着品质也在提升,其实不然,今天摆在消费者面前更多的是对食品安全的忧虑,是对“小时候味道”的向往,科技之于农业似乎也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福祉,也给人类带来焦虑。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也必将成为传统农业的取代者。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影响到的不仅是全球经济,更对行业、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场疫情之后,“民以食为天”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的转型势不可挡。
从传统农业到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将成为新的生产方式
农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史,从刀耕火种到马拉牛耕再到机械化,最后到今天的自动化、智能化,传统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不断被更高效便捷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所取代,机器解放了劳动力,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如今对于消费者而言,关注的不再是如何吃饱,而是如何吃好的问题,如果生产者为了追求效益而忽略产品安全、品质,忽视消费者内心的需求,出现劣品驱逐良品现象,就会丧失消费者的信任,最终给整个行业带来灾难,当下的农业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有问题的地方必然有解决之道,如果有一种生产方式既能保证高效,又能保证品质,如果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产品能够让消费者知根知底,如身临其境,那么产与销的矛盾自然迎刃而解。
精准农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因素,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和认知的提升,将倒逼生产者采用更科学、更高效、更符合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精准农业也必将取代传统农业。
精准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差别
任何事物的认知,都需一个参照物,精准农业的参照物必然是传统农业,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别有:
首先,精准农业是科学化、数据化的,而传统农业靠的是经验和感觉。以番茄种植为例,按照精准农业标准种植,从育苗、移栽、施肥、浇水、采摘都是依据番茄生长习性的需求提供环境,依靠温度、湿度、二氧化碳、PH值等数据做农事指导,传统农业仅是依靠种植者积累的经验和对温度、湿度等感觉做农事指导。
其次,精准农业是标准化、高效益的,而传统农业无标准、低效益。精准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它不过分追求高产,主要追求效益。它的最大益处是减少投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而传统农业则投入高、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为了追求产量,容易使用化学肥料,会造成对土地、环境的污染,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沙漠之地以色列,能把农业做到世界闻名,靠的就是精准农业,特别是其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解决了农业种植中的灌溉和施肥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益。
再次,精准农业是品牌化、深度体验化的,而传统农业是碎片化、近距离体验化的。农业的终极目的是生产农产品供应消费者,产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度。品牌是衡量产品价值的一个标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除了产品内在的品质外,还有外观、产品文化等视觉、感觉体验。精准农业可实现产品的标准化,比如产品大小、口感、色泽等,而传统农业实现标准化相对困难。除此之外,精准农业可给消费者带来深度体验感,消费者通过产品溯源码可看到产品的种植、生产情况、检测资质等,甚至可以远程体验到产品的实时动态,而传统农业只能近距离体验,消费者获得的产品信息也更少。
认知精准农业
从概念来说,精准农业又称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或精确农作(Precision farming),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倡导环境保全型农业的统称。精准农业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种子工程、平衡施肥技术、新灌溉技术、自动测试监控技术、机电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最新成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农业。
精准农业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土壤和作物的各项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技术的发展和在农业上的应用,精准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使得精准农业的落地和推广更接地气,让精准农业真正“精准”起来,用更少的人力成本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农产品。
从单一精准到全域精准
发展中的瓶颈
纵观全球精准农业,以色列、美国、德国、日本、荷兰、加拿大等国家发展速度较快。以色列的智能灌溉技术、美国的信息定位技术、德国的农机智能技术、日本的精细化技术、荷兰的设施农业技术、加拿大的土壤实时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都在世界前列。在这些国家精准农业已形成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在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途径。
较之于欧美发达国家,近年来我国精准农业也在快速地发展,科研与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5G时代来临,可能给我国精准农业带来超乎想象的颠覆式发展。尽管如此,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精准农业的实现需要集中化、规模化的农业条件,而我国农业当前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这增加了精准农业推广实施成本;二是关键技术研发相对薄弱,特别是农业信息获取、决策和实施三个环节均有技术瓶颈的制约;三是精准农业实施人才缺乏,特别是农业生产者还缺乏对精准农业的认知,精准农业推广难度加大;四是精准农业技术应用成本还相对高,投入产出失调,难以快速普及;五是产业链融合度低,研发、生产、应用脱节严重,同类技术或产品缺乏行业标准,端口衔接难度大,软硬件技术发展不平衡。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虽然精准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瓶颈,但我国近年来在通信技术、遥感技术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再加上国家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给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土壤,为此,我国精准农业具备很好的后发优势。在实际发展中,已凸显出一种“先开枪后瞄准、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的态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倡导农业生产从粗放向集约化、精准化发展,鼓励大企业、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农户等参与到精准农业研发、应用环节,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在商业层面一批大型互联网、房地产企业如华为、阿里、腾讯、京东、中粮、碧桂园、恒大等积极投身精准农业的布局和探索;在专业技术领域也崛起了一批诸如大疆、佳格天地等专注于精准农业领域软硬件研发、生产的新型农业公司;在应用领域一些大中小型农业园区、合作社、甚至中小农户也开始尝试精准农业的应用,并取得不错的成效。
从点到面,形成体系
就精准农业而言,无论是走在前面的欧美国家,还是具有后发优势的我国,都尚未达到成熟阶段,还需要一个从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从严格意义来说,现在所谓精准农业也只是单一的、碎片化的,很少能贯穿到产供销的全过程。
现阶段的精准农业大多侧重于生产侧的精准和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比如作物环境参数精准检测、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农事作业精准管理、作物生产数据分析指导、精准采摘等,站在产的角度这些新技术、新生产方式可能在生产效益、成本、产品品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层面让生产者受益,但供应侧和销售侧的“精准”则会被忽略。其实,产品的最终入口是消费者,如何将产品精准推送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体验到产品的精准生产、精准流通以及健康安全,比如产品全域溯源、数据可视化等,这才是精准农业的终极目的。因此,精准农业的成熟阶段应该是从点到面,贯穿产供销,形成体系的“精准”,这是精准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精准示范到精准普及
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应用都是从示范到普及的过程,精准农业若要在我国取得更快的发展,还需做到以下方面: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新型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与政府的倡导、鼓励、支持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政府要在产业政策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让更多的农业关联体参与进来,各个地区因地制宜,避免全国一盘棋,灵活建立精准农业示范样板,降低探索成本,减少资源和资金的浪费,示范引导,实现普及;另一方面,政府也应鼓励创新,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注重精准农业人才的选拔培育,让优秀人才、优秀企业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政府还应引导建立精准农业的国家、行业标准体系,让产业横向和纵向主体之间能够互通有无、短板互补,提升整体的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和技术垄断,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实用、更可靠的产品和技术。
聚焦核心技术研发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彰显着国力,若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就需聚焦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产学研的倾力配合,实现创新突破。
核心技术的研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社会给相关科研机构研发人员、参与企业主体等给予资源、时间、空间,让他们能够安心于技术突破,让我国精准农业核心技术在全球具有话语权。
生产经营系统化
精准农业从示范到普及核心技术外,第三个要素就是经营系统化。所谓系统化就是产业上下游、产品生产全周期、产品产供销等层面的无缝衔接。
当前,全球大多精准农业还是呈碎片化发展,产业上下游、产品生产全周期、产品产供销等层面是脱节的,我国更是面临这一挑战。如果从种子筛选到产品种植再到产品销售实现系统化,实现流程化、标准化,最终带来的不仅是效益的提升、环境的可持续,更是产品深度可信的品牌价值。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农产品自然有了市场竞争力,重拼价格而不重品质的时代必然终结。
注重人才培养
精准农业第四个重要因素是人才的培养。精准农业人才,除了技术人才、开发人才,也包括实施应用人才。新技术的接受一般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才就是加快普及和推广新技术的催化剂。在应用终端,应扶持和培养一批懂技术、爱创新、有超前意识的新农人,在一线的他们,更能让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落地,实现新的创新。
因地制宜发展
我国农业是多样化、个性化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因素。在精准农业的推广和普及中,需要做到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生产条件、土地状况、生活环境等做不同的推进方式,不可千篇一律,盲目上项目,摊硬性指标,做形象工程,这样会适得其反。举例来说,对于土地相对分散、机械化程度低的地区,可先采用“单项技术应用模式”推广,侧重解决生产成本和效益问题;对于有一定规模,具备机械化作业的地方,可先采用“技术集成”模式进行推广,形成产品或产业集群后,再深度推广;对于规模化经营、经济发达的区域,可采用“全域精准”推广模式,形成产业链条互相衔接的有机整体。
从当下到未来
对于精准农业而言,不是愿不愿意接受的问题,而是不接受就要被淘汰的问题。从农业发展史可以看出,动物取代人力,机械取代动物,智能设备取代人工机械,已是不争的规律。当农业新科技、新技术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最好的抉择就是接受它、应用它,并在此基础上有创新发展。
对于精准农业软硬件技术、知识体系、应用的探索已有数千家企业大军涌入。其中,设施农业建种管销一体化服务企业山东启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启迪农科)联合物联网企业青岛中农万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中农万联)及智能包装企业北京鉴真保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鉴真科技)共同探索精准农业全域服务模式。
该模式依托青岛中农万联与山东启迪农科联合研发的精准农业硬件设备云农小宝和软件服务平台物联云农平台,在生产前端帮助用户提供农事监测、农事指导、远程可视化、远程作业等技术服务,在生产后端则有鉴真科技与山东启迪农科旗下农生堂高品质蔬果供应链平台为用户提供从品牌策划、包装设计、溯源系统到产品终端销售的系列服务,帮助用户用科学方式种植产品、以品牌品质方式销售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该项目模式已在山东启迪农科辽宁西丰阳光蔬菜工厂基地试点应用。
当农业进入精准时代、智能时代、数字化时代,所有农业生产基地都遍布信息系统、自动化系统、智能机械、机器人等新科技生产工具,新农人只需用一部手机、一个APP或小程序,无论他在哪里,都可轻松了解基地生产状况、进行远程农事作业安排,当产品生产出来后,采摘、分拣由机器人和自动化机械完成,销售更不用担心,大数据系统会精准为你提供产品定价策略并锁定渠道和客户,通过云服务平台,产品上市前你或许已将产品销售出去,因你的产品精准化种植品质和外观更好,再加上区块链溯源系统,产品到消费者那里也会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