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决胜出发
——贵州作家笔下的第一书记
2020-06-03向秋樾赵相康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向秋樾 赵相康
《第一书记: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先进群像》出版后,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27°黔地标读书会以“走近第一书记”为主题,邀请图书撰写者王华、肖勤、林吟、徐必常、王剑平、魏荣钊、杨骊、田兴家、夏立楠、若非10位作家线上作客天眼新闻文化频道,请他们分享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时的感悟与收获。
王华:我采写的是赤水市葫市镇天堂村第一书记乐瑶。他打动我的是一个平凡人对工作的认真和坚持。天堂村原本是一个很典型的贫困村,乐瑶驻村后,2016年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里的人居环境、交通、住房问题都得到一一解决。尽管不是本地人,但因为热爱而留下,乐瑶在贵州脱贫攻坚之路上留下了许多汗和泪。
肖勤:遵义市汇川区芝麻镇竹元村驻村第一书记谢佳清是我的采访对象。谢佳清的率真打动了我,她是带着天真烂漫的梦想在扶贫的。在常规的扶贫工作和路径中,作为诗人的她,总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林吟:我采写的是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香巴湖村第一书记张静。张静在扶贫工作中不仅投入精力和资金,更投入情怀。她的办公室既在村“两委”,也在村民的家中和田间地头。
王剑平:我采写的是铜仁市石阡县周家寨村驻村第一书记章峰。他有两次驻村扶贫经历,但一次比一次偏远。因他驻村,两个孩子被分开带,一周见不上一面,他与妻子的父母皆疾病缠身。但章峰并不在意这些困难,每每问起,他只会淡然一笑。
徐必常: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村驻村第一书记齐小雯是我文里的主角。齐小雯做起事来风风火火但又不失原则……她的事迹都是平凡的,但要把平凡的事都放在心上,把它做好,就不平凡了。
魏荣钊:我采写的是黔西南州贞丰县鲁容乡里秀村第一书记黄胜江。他给我的印象是,看上去有几分憨劲,实际却不乏头脑和思想。
杨骊:我采写的是黔东南州从江县谷坪乡高武村第一书记刘伟男,他是个阳光、健谈,有思路、有想法,更有梦想的农村伢子,也是个用心在扶贫的年轻人。
夏立楠:我采写的是黔南州荔波县玉屏街道水瑶新村第一书记潘志雄,他的特点就是踏实本分、认真能干,他将脱贫攻坚不仅看成是分内的事,还将这看成是整个水瑶新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大事。
田兴家:我采写的是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普利乡马马崖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健。李健的勤奋、执着最能打动我,原本一个贫穷的山庄,李健一步步探索,最终发展出了很多产业。
若非:我采写的是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永平村第一书记陈坤。陈坤最打动我的是聊天时他散发出的一种独特气质,好像他本来就是这村子的,他对那些道路和田地的名字,对村民的情况非常熟悉,像他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一样。
《第一书记》撰写者。(受访者供图)
《第一书记》封面。
王华:为了村民脱贫,第一书记一心一意去做那些点点滴滴却能深入人心、滋润他人的事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就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凡人去做更多的平凡事。
肖勤:贵州脱贫攻坚大业中,最应该树碑立传的就是这群可爱又可敬的人,这群走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扶贫干部。他们是一个群像,而每一个人都有着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就是伟大的战天斗地、越是艰难越向前的中国精神。
林吟:脱贫攻坚是一件事一件事干出来的。扶贫不仅是物资的,更是精神的,无数像张静这样的干部,是古老乡村的人工心肺,他们来到乡村,为乡村输入新的思想、观念,使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乡村发生的变革极为深刻。
王剑平:作为见证者和记录者,就个体而言,我认为,自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参与者。
徐必常:我认为在采写中,写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抒写这一段改天换地的历史。脱贫攻坚工作注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借鉴,只有创造。
魏荣钊:脱贫攻坚是农村跨入新时代走向新生活道路的历程,书写脱贫攻坚中的代表人物,是对大时代下全体扶贫干部的彰显和歌咏。
杨骊:刘伟男做的事情看起来并不伟大,但他在第一书记这个位置上,明白该做和不该做什么。一个个这样的刘伟男加起来,我们这个时代就有了希望。
夏立楠:每一份贡献在脱贫攻坚上的力量都是值得书写和记录的,书写他们不只是在书写个体,更是展现一个群体的缩影,展现一段历史的辉煌,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很强的记录价值和历史意义。
田兴家:把脱贫攻坚人物书写出来,传播正能量,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先进人物,向他们学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鼓与呼。
若非:当代文学对于时代大浪潮中特殊个体的眷顾和书写,体现的是当代作家们对现实生活、英雄楷模的重视,对优秀精神文化的发掘。只有真正走进人物的生活和心灵,才能听到最滚热的心声和最动人的故事。
王华:我们应该深入基层,跟工作在基层的干部、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书写出正能量,才能写好贵州故事。
肖勤:真实经历的酸楚苦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比所有精美的创作都更能打动人。我们只需要去走进他们、走进山乡大地,感受贵州大地的变化,用忠诚的情感去记录他们、书写他们。
林吟: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是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是一篇值得载入史册的宏大史诗。作为作家,不应错过这伟大的历史时刻。
王剑平:严格意义上的作家,不需要强调自己的地域身份。生于此,长于此,个体体验无以摆脱这种地域性内核,讲好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体体验,就是最好的贵州故事。
徐必常:贵州一直有好故事,一代代贵州作家都讲得很好。我作为故事讲述的参与者,争取努力把发生在身边的美好动人的故事记录下来,讲给需要的人听。
魏荣钊:任何写作,如果疏离了土地和人这个写作本体,难免空洞、隔膜,没有生命力。任何想象力丰富的优秀作品都来源于生活,然后才是高于生活。
杨骊:生活就是文学创作的宝库,贵州的多民族性、文化融合性本身就是取之不竭的素材库。认认真真去听故事,踏踏实实讲老百姓爱听的故事就好。
夏立楠:作家应该深入基层,捕捉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生命气息的画面,用笔认真记录。不管是小说还是报告文学,只有下沉到基层,才能写出更具精神面貌的作品。
田兴家:深入基层,反映出老百姓的心声和基层干部的担当,为我们的时代添上亮丽的一笔。
若非:脱贫攻坚是伟大壮举。作为一名本土作家,书写时代浪潮之下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与浪潮之上英雄模范的搏击壮举,同时又能持有辩证、反思的态度和精神,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