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物流管理专业项目体系实践与探索
——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仓运营为例

2020-06-02邱学林相成久史迎新张俊清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物流

邱学林,相成久,史迎新,张俊清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一、基于企业真实运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建设实践

(一)校内资源建设是项目运营的前提

物流管理专业云仓智能物流实训基地为国内首个高校企业级实训基地,基地完全参照企业运营标准建设,实训基地面积1 400 m2,共设置13个功能区,物流云仓运营系统中,配置有企业JWMS云物流系统平台及JCLPS商家平台,云仓所安装平台,上游可直接对接辽农优选电商平台或其他电商企业程序,下游协同校园快递中心在物流时效内进行收派,能够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具备真实运营的必要条件(如图1)。

图1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云仓功能一分区

(二)云仓运营模式

在“二元三体系、双轨双循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把企业真实项目引进基地,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企业、第三方企业密切合作,通过契约形式促使各方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承担相应主体责任。通过项目运营实现物流职业教育校内实践教学场景化,创新创业样板化,产教科研一体化。在项目运营实践中,通过双导师协同共育,培养学生的岗位关键技能,力求实现就业供给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校企协同共育模式(如图2)。

图2 校企协同共育模式

通过校企协同共育,学生熟练掌握市场开发、电商运营、仓储管理、分拣与包装、WMS应用、物流配送、客户服务七项关键技能,通过以上关键技能培养,无缝对接企业仓储管理岗位、配送管理岗位、分拣包装管理岗位、市场营销岗位、信息处理与平台运营岗位。通过云仓运营,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条件的学生,校企予以引导和支持。协同共育、多方共赢[1]。

(三)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参与主体权责实现

学生:全流程、全过程、轮岗实训,以小组分工形式,线上根据SKU做好营销策划和主图设计、平台对接。线下完成“市场开发、电商运营、仓储管理、分拣包装、WMS应用、物流配送、客户服务”7个关键岗位实践。

学校方面:云仓实体运营实践过程中,专业教师负责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考核评价,运行保障、风险防控。

京东方面:企业技术赋能,共享实训基地和平台;输入线上线下课程培训和实训体系;探索现代学徒制在课程开展实践中的应用;探索共同开发活页教材和实践教学手册;协同学校探索物流职业教育与产业前沿科技深度结合。

第三方企业:输入实体产品,协助学生收发货物、商品组合、定价、商品展示、促销,协助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和云仓配送。

二、仓储管理环节典型工作任务设置

按照专业“二元三体系、双轨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设计,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组织企业、行业专家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遵循相关性和同级性原则,设置以下七个典型工作任务,明确每个任务下具体工作内容及操作规范和相应标准,如图3所示。

图3 仓储环节典型工作任务

三、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创新性探索

(一)双导师协同育人

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针对学生现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实施计划、考核评价标准、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案。现场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工作流程,校内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及一线从业人员手把手对学生进行指导,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予以引导纠正,组织学生经验分享,共同做好实习过程控制及结果评价,项目结束后组织召开复盘会,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期实践提供典型经验借鉴。

(二)“互联网+物流教学”模式探索

线上与线下学习交叉开展,采取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估,分析学生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理论知识欠缺,确定三层理论教学环节[3]。对于一般性知识利用京东物流云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学生使用手机自主学习,平台对学习进度、学生作业情况、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开设课程如《物流设备认知》《WMS系统操作》《京东物流仓储作业》;对于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通过远程授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如《电子商务运营》;对于非常重要的内容线下集中培训,如服务人员职业规范、服务礼仪、服务意识、商品配送,按照企业标准,由企业人员现场培训,将企业标准化要求完全植入课程,经考核合格后进行实践项目运营。在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后,校企双方导师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进行云仓运营。远程教育平台和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和云仓真实运营,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理实一体育人[5]。

(三)学生全员全过程岗位交替参与实践

实践过程中,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的运营流程、岗位操作规范、安全要求、职业礼仪进行实施。为达到学生技能提升目的,在仓储管理环节,划分出七个典型工作岗位,学生分组分别在订单管理、入库管理、理货作业管理、盘点管理、出库管理、配送管理、库存管理七个工作岗位轮岗轮训,鼓励学生团队合作,互教互学,互帮互带;注重岗位实践和自主总结提升,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问题解决与成果分享相结合。

(四)聚焦物流核心岗位技能要求,对接“1+X”证书制度,强化关键技能培育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文件精神,稳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把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中;对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中要求的课程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在做好“1”的同时,推进“X”目标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实现;探索开展学时学分置换,如把《电子商务运营》、《物流技术设备运用》《大学生创业基础》《商务礼仪》的理论课程学时置换到云仓运营实践中进行开展,让学生反复在理论认识-实践-新认识中不断提升。

(五)实施多元主体考核评价

校企联合制定考核评价指标,设置各个岗位考核评价标准,每个岗位评价标准分为岗位工作态度、工作时间、工作业绩、团队合作精神四个维度。多主体参与评价,其中,由企业导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分别进行赋分(占比30%)、学校导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分别进行赋分(占比30%)、学生根据自己的整体表现进行自评(占比20%),小组成员对组内每名成员根据项目开展期间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占比20%),

(六)过程控制与激励

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学生实习计划,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实习计划实施教学组织和开展运营,建立新问题及时磋商机制,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视频会议,协同应对。

实施积分制教学,通过完成线上学习进度,赋予一定积分;对参加远程培训的参与度赋予一定积分;对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数量和质量赋予相应积分,积分换学分,积分换礼品,对表现好的学生另外进行物质奖励。

在教学周期内,开展岗位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学校在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后,举行实习总结和表彰大会,对实习过程中的先进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

四、实践教学改革的育人效果

(一)专业能力提升

线上线下双导师联合育人,“做中学、学中做”,在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中,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提升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二)社会能力提升

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习能力、计划、组织、沟通、协调、控制、反馈等各方面潜能得到激发,高技能得到培育。

(三)方法能力提升

分周期、全过程交替轮岗轮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2];对对所需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提炼有效信息,自主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升;每个运营小周期结束,进行复盘,抽取后台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得到很大程度改善。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