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压架分析与处理

2020-06-02

2020年5期
关键词:端头煤柱锚索

张 超

(大同煤矿集团 马道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大同 037100)

综放工作面压架是一种常见的生产事故,发生压架事故后,工作面支架立柱行程变小甚至为零,造成支架前移困难,特别是端头支架发生压架后,与其相连的转载机及搭接的胶带自移尾都无法前移,严重制约着工作面的正常推进,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影响[1-2]。本文以大同煤矿集团某矿8105综放工作面为背景,详细介绍了该工作面发生端头支架压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矿8105综放工作面可采走向长1 890 m,倾向长235 m,平均煤厚9.2 m,煤层倾角为3~9°,工作面头低尾高,头尾高差为31~43 m,盖山厚度为628~710 m,工作面采用两巷布置,即一进一回的通风方式,主要巷道包括:8105胶带巷、8105回风巷。煤层顶底板岩性见表1。结合煤层和围岩的实际情况,设计选用ZF15000/27.5/42D型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为中部支架,支架支撑高度为2.75~4.2 m,中心距1.75 m,工作阻力15 000 kN,支护强度1.23 MPa,配套选择ZFG13000/27.5/42D型低位放顶煤过渡支架和ZTZ20000/27.5/42D型端头支架。

表1 煤层顶底板岩性

2 端头支护

2.1 永久支护

胶带巷道断面为矩形,断面规格为5 500 mm×3 600 mm。巷道永久支护的形式为:锚杆、锚索、W钢带和金属网联合支护。顶板支护选用锚杆规格为D20 mm×2 400 mm,每排6根,间排距为900 mm×800 mm;锚索规格为D21.8 mm×9 000 mm,每排2根,间排距为2 700 mm×2 400 mm;两帮支护选用锚杆规格为D20 mm×2 400 mm,每排4根,排间距为900 mm×800 mm;角锚索规格为D21.8 mm×4 000 mm,排距2 400 mm;角锚杆规格为D20 mm×2 400 mm,排距为800 mm。

2.2 超前支护

胶带巷从工作面煤壁线向外0~30 m范围, 采用“一梁两柱”的支护形式,排距3.7 m,柱距1.1 m,单体柱型号为DW45-250/110×(A),花边梁长4.8 m。30~60 m范围,在行人道靠胶带架侧支单点柱,柱距1.1 m,单体柱型号为DW45-250/110×(A),花边梁长1.2 m。

2.3 端头支架支护

端头支架选择ZTZ20000/27.5/42D 型中置式端头支架,两架为一组,宽度3.3 m;配套ZTZ10000/27.5/42D中置式端头支架做为前端头支架,两架一组,宽度3.3 m,两组支架有效支护长度为25 m。

3 压架事故

3.1 压架经过

当工作面推进至采位头570 m/尾557 m时在胶带巷超前50 m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达2.5 m,导致端头支架后半部上方顶板下沉、破碎情况严重,煤柱侧支架倾斜,支架立柱行程低,具体如下:

1) 支架共8个立柱,分左右两侧,每侧4个;现场测得活柱伸出量分别为煤柱侧:从采空区侧往外分别为15 cm、22 cm、37 cm和56 cm;采煤侧:从采空区侧往外分别为10 cm、19 cm、24 cm和33 cm。

2) 端头支架煤柱侧部分向工作面侧倾向近25°。

3) 端头支架上部永久支护部分失效,导致破碎的顶煤从支架间隙流下。

3.2 其他现场情况

压架发生后对现场的其他条件进行查看,发现工作面头低尾高,头尾高差38 m,采空区与工作面积水全部流向端头,导致底板水煤泥多,支撑力差;煤柱帮与转载机挡煤板之间充满碎煤,高度与挡煤板平齐;工作面40%的支架初撑力不达标;超前段顶板普遍发生离层下沉和底鼓,在转载机头部巷道高度仅有2.6 m。这些情况与端头架压架相叠加,对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首先是端头支架易被压死,无法拉移支架;其次是支架立柱行程低于0.4 m,导致前后溜头过煤通道不畅,尤其是后溜头,稍不注意即导致刮板损坏、刮板链断开,致使放煤受限,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最后不得不占用大量有效生产时间进行事故处理。

4 原因分析

1) 工作面胶带巷处于盘区的向斜轴部,受构造应力影响,超前段承受压力大。

2) 工作面为下山开采,胶带巷超前支护段承受顶板压力较大。

3) 工作面刚过完断层破碎区,40%的支架初撑力不达标,且头低尾高,导致工作面顶板整体压力集中于头部,端头支架为最低点,受压较大。

4) 采空区与工作面积水全部流向端头,导致底板水煤泥多,由于底板岩性为泥岩,遇水软化,支架及超前支护钻底现象严重,对顶板起不到有效支撑作用;而且煤柱帮与转载机挡煤板之间充满煤泥,增加了移架阻力。

5 采取措施

1) 反复起底。转载机头处巷道高度仅有2.6 m,转载机头高2.9 m,因此第一次起底需在胶带自移机尾下方起底,否则转载机头无法通过,第二次起底在胶带自移机尾后方起底,起底后保证巷道高度不低于4.0 m,因胶带巷顶底板移近原因,在胶带自移机尾后方起底达到4.0 m后,当该位置到了前端头支架时,巷道高度又变成2.5~3.1 m,端头支架最小支撑高度为2.75 m,因此仍需要对前两次起完底的位置进行重复起底,因此第三次起底在前端头架前方起底,第四次起底在端头架前方起底,经过四次反复起底才能保证工作面正常推进,因起底工作量大,经常出现端头支架4号立柱无行程,一旦端头支架被压死,即需停下来进行起底或者剪顶网反复升降支架破碎顶煤。

2) 补强顶板支护。在胶带巷从转载机处向外铺双层菱形金属网+三眼锚索梁,锚索规格为D21.8 mm×9 000 mm,钢梁为11号工字钢,长4.8 m,锚索梁排距1.6 m,一直施工至停采线位置。

3) 加强底板支护。在胶带巷从转载机处向外施工底板锚索,底板锚索呈三花布置,锚索规格为D21.8 mm×4 000 mm,锚索间排距2 500 mm×2 500 mm。

4) 加强超前单体支护。将单体柱支设长度延长至100 m,采取三梁三柱形式,给单体柱穿柱鞋。

5) 在超前200 m范围内低洼点开凿临时水仓,加强排水。

6 应用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超前支护段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端头支架的行程逐渐增大,在千斤顶的作用下,煤柱侧端头支架恢复正常,使得工作面端头支架能够继续前移。

7 结 语

通过这次端头支架压架处理,得出几条经验教训:

1) 工作面巷道布置应避开构造应力,特备是不能布置在向斜轴上;

2) 当发现超前支护段巷道变形严重时,应提前采取补强支护措施;

3) 当巷道底板岩性为泥岩等遇水软化的岩石时,一定要做好排水或防水工作,加强清理煤泥,并且给单体柱穿鞋来预防钻底,必要时应该用混凝土铺底。

猜你喜欢

端头煤柱锚索
悬浇拱桥索力设计计算分析
基于中性区特征的沿空掘巷煤柱宽度分析与实践
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在卵石基坑的回收试验分析
上保护层开采遗留区段煤柱现存状态研究
新元煤矿9104 工作面沿空巷道合理区段煤柱分析
胶结充填采场顶板承载特性及煤柱稳定性分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这个村每人每天只产生38克外运垃圾
专家剖析:如何减少车辆碰撞护栏端头后的刺穿事故
车辆碰撞护栏端头导致车身刺穿事故频繁出现的原因及防护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