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0-06-01印玉洁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语文

印玉洁

语文教学领域总是伴随着争议,而争议的存在正是教师们注重教学实效的体现,但一个尴尬的情况是:文言文的教学讨论的人多,但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的少。有研究者直言不讳地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这样看法看似绝对的,但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实际状况确实如此。当下语文的教学改革似乎已越来越深入,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也在指导教学实践,诸如任务群教学、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让学引思,教师们跟在它们后面一丝不苟地学习,然而文言文教学仍然是一派“古井无波”的荒凉景象。不少教师在公开课时也有意避开文言文,所以文言文教学一日不见成效,语文新课改就不能算成功。

基于上述文言文的教学现状,笔者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这一问题展开尝试性的探讨。

一、大胆改变授课形式,兴趣牵引

文言文被视作“另一门外语”,是因为文言文的表述习惯及词汇已与现代汉语差距极大,而接触文言文还不多的初中生自然会觉得它枯燥、难懂,如果在起步阶段教师不能好好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话,那么在长时间的勉强学习状态下,学生必定会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甚至可能产生“逆效应”,也就是抗拒文言文的学习。因此,文言文教学效率提升的第一步就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用绘画的方式解读

文言文的常规授课模式多着眼于“抠字眼”,这样零碎的切割容易使课堂枯燥、乏味,为了消除这种零碎感,教师一方面可以对词汇整体以“提示词汇”的形式集中列出,一方面需要营造整体感,而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画面、合作绘画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比如教授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文言篇目《咏雪》,由于文章讲述的是谢安与子侄对雪景的描绘,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子侄们的“雪景图”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绘画,就会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所以,绘画的过程就是玩味、思索的过程。

(二)巧用故事,提升兴趣

有意味的故事能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与学习兴趣。如教授《诫子书》一文时,可以介绍有关诸葛亮儿子诸葛瞻、诸葛乔(养子)的故事,比如诸葛瞻未听部下的正确建议,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这样的故事可以成为课文很有意思的补充。比如可以让学生明白,父亲正确的教导孩子未必听得进去,落实得彻底,同时也告诉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有多么的重要。

(三)灵活调用影视元素

影视很受学生喜欢,因为影视是一种立体感很强的媒体。如教学《狼》这篇文言文时,由于《聊斋》中的故事很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动物世界》或者《狼图腾》中关于狼的片段,让学生谈谈对狼的看法,之后再学习课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轻松很多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吟诵为基础,产生亲切感

文言文读得细致、深入的一个体现是学生对文言文具有亲切感。文言文该怎么读?南宋大儒朱熹说得透彻“读书之法,大抵现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熹的意思是,读书之人要把书读熟得像自己所写,这样的看法其实就是强调书要读到“亲切”。

文言文的教学必须以熟读为基础,在读中体悟思想内容。

(一)依据教学内容特点,用心选用读的形式

预习环节可采用朗读,梳理字面意思时可以默读,对于生字多、句式复杂,学生易读错的句子可由教师范读;还可以男女生分读、齐读、交替读、分角色读;课后复习时可以边思考边读,还可以读读译文,再读读原句,以体悟古人写文言的方式,增强语感。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精美的古代散文配以舒缓的音乐,诸如日本的名曲《天空之城》《故乡的原风景》效果会更好。

(二)“准”“顺”为纲,养成读书好习惯

“准”指的是学生在读课文时读音要准确,有读不准确的,一要提醒学生勤查词典,一要提醒应根据词意去确定读音。如《穿井得一人》中的“溉汲”应读成“gài jí”,而不能读成“jì jì”。

“顺”就是在读文章时读对“句读”,也就是读好停顿,读对节奏。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是教给学生两个办法:一抓标志词,比如通常用作开头的发语词“夫”,通常用作结尾的“也”;一据语意,这是最主要的办法,也就是意思相对完整的结构即可停顿,如《狼》中的语句“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应读成“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停顿正确了,理解就不会出现偏差,停顿不正确就会造成句子的难以理解和偏差。

三、适当迁移,在比较中前进

文言文的学习作适当的迁移很有必要,这里的迁移既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写,个中道理一是可以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增强语感;一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不同文章的比較中或者文言尝试运用中巩固积累的文言知识。例如学习《三峡》时,可以选取同样描写三峡的古诗文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比如选取杜甫的《阁夜》。

文言的写作运用是值得提倡的文言运用方式,因为这种方式首先是“输入”与“输出”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一句话写起,然后慢慢地增加字数要求,渐渐地熟能生巧。

总之教师牢牢绷紧“学生为主体”的弦,大胆、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以激发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为重要目标,那么文言文教学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学生也会真正地爱上文言文。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