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基本功的培养

2020-06-01冯欣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情感

冯欣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在训练过程中,夯实学生的作文基本功十分重要。这会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方法,快速适应各种写作要求。教师可以先从阅读范本出发,挖掘利用其中的写作资源,给学生以正面引导。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慢慢提升训练难度,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课堂,让学生的作文能力稳定提升。

一、训练学生在作文中抒发情感

小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缺少可读性,除了其素材积累不够,写作技巧的掌握有限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学生在习作中难以表达真情实感。不少学生在作文时都会习惯性地用一些套话,写不出真实的情感。这样的作文很难吸引读者,也不能有效地表达主题。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一点上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学习课本中一些情感充沛的文章,体会其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将这些写作技巧慢慢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提升学生作文的综合质量。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文章讲述的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到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伯父那句“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文章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并且融入了浓浓的爱国情怀。教师在和学生解读这篇课文时,不仅要在语言层面做有效疏通,让学生读懂整个故事,也应当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情感表达,学习文章情感表达的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锻炼学生的观察描写能力

小學写作训练中,学生会接触到较多的人物描写的任务。在进行这类作文练习时,很多学生都会在人物的细节描写上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学生要么不能抓住人物特点,要么就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思路,整个描写的过程中缺少重点,刻画得也不够生动。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在表达方式上给予学生由浅入深的指导,让学生学习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丰富基础知识的积累,帮助大家在今后的作文训练中有更好的表现。

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便可以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与品读,分析作者在写某个具体人物时,如何展开细致深入的观察,学习这些文章如何通过某些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基于范文,教师可以指导大家对具体人物有目标、有顺序、有方向地观察,把人物特点、动作、语言、神态详细记录下来,这样,在描写人物时,就有了良好的基础。丰富学生作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作文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各种写作训练要求时都有很好的处理能力。随着这类训练的慢慢增多,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会更强,写作素养也会有大幅提升。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要让学生的习作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作文中有更多创新思维的表达很重要。小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会产生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展开各种有趣的联想和想象,并且将自己想到的内容以合适的方式融入到作文中。这样的训练过程既能够为作文课堂增添活力和趣味性,也能有效拓宽学生作文取材范畴。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组织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做各种个性化表达,将自己的奇异想象融入到习作中。这样的训练过程会让学生的作文思维更加灵活,学生会慢慢积累一些经验与感受,大家也会越来越体会到写作训练的趣味性。这同样是夯实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过程,能够推动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先从课本中的范文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比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让学生读这个故事,教师就可以引导大家跟随作者的思维,和作者一同感受这一段旅程。学完课文后,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思考假如自己流落到一个荒岛,将怎样生活。小学生由于缺乏野外生存体验和知识,很难对自己流落荒岛的情景展开想象。这时,教师就可以介绍相关书籍,使学生了解野外生存的必要知识,再组织学生开展野外生存活动。有了这些多样化的体验后,学生再来完成习作,大家不仅会找到更多想要表达的内容,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学生习作的质量会有更好的提升。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情感
情感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习作展示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