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020-06-01双莉华
双莉华
摘 要: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才能克服“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遵循规律 识字教学 效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27
“高消耗、低效率”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直都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识字教学没有关注汉字构字的规律,没有把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汉字构字规律结合起来。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就必须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识字教学,让识字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一、遵循汉字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说文解字·叙》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人们把单独的、不可分解的象形字、指事字等独体字统称为“文”,把合体的、可以分解的形声字和会意字等合体字叫作“字”。《说文解字·叙》对“文”与“字”的解释,蕴含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开展识字教学,以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还原图画,聚焦字源,教学象形字
象形文字是依据事物的样子进行描摹而形成的文字,它来源于图画,其形状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观地表现出其本义。可以说,最初的文字其实就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识字教学中如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汉字,在抽象的文字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搭一座桥,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识记汉字了。因此,在进行象形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态、具象鲜明地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在文字符号与鲜明图画的对照中,带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潜移默化地渗透汉字的魅力。
在教学“火”字时,我先通过出示火的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出示“火”字的甲骨文,告知学生这是汉字最早的样子,让学生仔细观察火的图片和“火”字的甲骨文,引出要学习的“火”字。在学生读准字音后,出示“火”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字的演变过程,为学好、写好“火”字做好铺垫。如此,通过聚焦“火”字字源,还原“火”的形状,引导学生由“图”走向“文”,在看一看、猜一猜、读一读、写一写的过程中学习了“火”字的音、形、义。
2.音形结合,理解记忆,教学形声字
在《说文解字》收录的汉字中,形声字占了80%以上。到了现代,形声字比例进一步提高,是现代常用汉字的主体。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组成的,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另一个则表示事物的读音,即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因此,教学象形字时,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象形字本身,而应在学生认识了解其音、形、义的基础上,依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把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到以它为形旁或声旁的相关汉字,顺势学习一串同一形旁或声旁的汉字。这对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大有益处。
3.分解组合,领会新意,教学会意字
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组合而成的一个新汉字,是合“文”为“字”。它不仅仅是几个部件的简单组合,更是这几个部件意义的融合,具有新的含义。教学会意字时,可让学生把会意字中的部件拆分开来解释,然后再把几个部件的意思综合起来,形成对其含义的大概印象。教学“火”时,我出示“炎”和“炙”二字,让学生说说他们分别由哪些字组成,并猜猜这二字的意思。两个“火”叠在一起表示非常的热,所以夏天的时候,常常会说天气炎热。而“炙”字上面是一个月字,“月”古时表示肉,下面是一个火字,肉在火上,意思就是用火烤肉,也指烤熟了的肉。如此多次练习,学生大多能“望文生义”,理解会意字的意思,尽管不是十分准确。
二、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进行识字教学
1.联系生活,深入理解字义
学生处在母语环境中,其在课堂之外吸收、积累的字词要比我们预想的多很多,但这些积累是无意识进行的,所积累的字词无序地存放在记忆中。因此,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字词。识字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表达。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帮助学生调取生活经验,对所积累字词进行梳理,挖掘汉字内涵,深化对字词的理解,以更好地运用。
2.激发兴趣,引导主动学习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将学生熟悉的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事物引入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掌握所学知识内容。火與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众多美食佳肴的名字中就藏着它的身影。为此,我设计了“看图猜美食”的游戏,把“香煎豆腐、小鸡炖蘑菇、水煮鱼、烤鸭、葱爆羊肉、红烧肉、炸酱面、蒸饺、油焖大虾”等美食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视觉上的直观刺激会让学生的精神亢奋起来。学生在猜一猜、连一连、说一说的活动过程中,不仅对“炖、烤、爆、烧、炒、炸、焖”等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主动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知道了“煎、煮、蒸”等字下面的四点底是“火”字的变形,对“火”字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3.以点带面,建构汉字体系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集音、形、义于一体的独立系统,同时又与其他汉字有着某种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汉字大系统。在进行单个字的教学时,要注意把字放到汉字系统中去,找准它在汉字系统中的位置,然后再去讲解。对于与其他汉字关联不多的汉字,可以少花一点时间,讲得简单一些。而对于那些虽然构形简单,但构字率高、与其他汉字关联很大的基本字,则要舍得花时间,讲得透彻一些。如在教学“火”时,不仅通过“还原图画、聚焦字源”的方式了解它的音、形、义,还从它的本义出发,引出与火关联的“烫、燥、煲、烧、炖、炸、煎、熬、蒸、煮”等形声字和“炎、炙”等会意字,让学生对与“火”字关联密切的汉字进行系统学习,在脑海中建构一个以“火”字为中心的汉字体系,便于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在教学像“火”一类的基础字时,教师要了解此字的构字规律,依据汉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好这一个字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与之相关联的一串汉字,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建构一个个汉字系统框架。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将相关联的汉字自觉地纳入到既有的汉字系统中,增强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确实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贵生《字理识字教学应遵循科学的理论原则》,《河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2] 金文伟《科学的语文教育始于识字教学科学化》,《小学语文》2014年第3期。